葉廣岑是誰?答案是,一位葉赫那拉氏家族裡的格格。
聽到這個訊息,你腦海裡蹦出來是小燕子還是紫薇?
頂著格格身份的葉廣岑,不是還珠格格,卻是一位文學家。
她用文字記錄下了童年記憶裡的北京,成就了京味文學裡一道屬於她的風景,憑《夢也何曾到謝橋》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我愛這熱鬧的生活》是葉廣岑的一本散文集。編者把16篇散文分成三類,一是熱鬧生活;二是有趣日子;三是聊慰的情緒。
生活嘛,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黑夜過去,睜開雙眼,總有人為著柴米油鹽奔波。在瑣碎而平常的日子裡,有什麼可記錄呢?
《我愛這熱鬧的生活》裡,葉廣岑記錄下了自己的日常。有人寫日常像流水賬,一板一眼,有人寫日常像精彩劇本,讓讀得人慾罷不能。
葉廣岑是後者。
第一篇《琢玉記》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在這裡,葉廣岑記錄了生養女兒的事蹟。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小時候的顧大玉在床上大便;有時讓人捏一把汗: 青春期的顧大玉離家出走……
有趣的是,這一部分不是葉廣岑一個人的回憶,主角顧大玉和葉廣岑的丈夫也貢獻了自己的文字。雖然,三人因時代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仍存在分歧,但能以這樣的方式在同一篇作品裡交流,葉廣岑想傳達給讀者的,一定不止那些養育孩子的過往經驗。
第二部分,有趣的日子裡,收錄的內容雖還是生活點滴。但葉廣岑的角度不再是母親,而是一個作家,把自己生活的經歷觀察而後加工成文字。這裡的文字有關於吃的、有關於民間國際關係的、有關於穿的、甚至還有關於寵物的……篇篇精彩有趣。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情緒。整本書,如果說前面是在摘取生活裡的趣味,那麼這部分就是在白描生活裡的另外一番滋味了。
葉廣岑曾做過醫護工作者,這裡有的文字與她目睹的生離死別相關。在醫院裡住院或陪護過的人可能都領略過,醫護人員見過大世面的樣子。生死於他們中的大部分而言,變成了工作的規範,使他們忽略或忘記了,這在別人生命中重之又重的時刻。
葉廣岑用點點筆墨,記錄下沉重且悲傷的故事,又觸發人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決心。
整本書,印象最深的就是開篇的琢玉記和最後這關於生離死別的情緒了。就像她說的“那一個個生命的逝去,已殘缺為一塊塊記憶的碎片,拾撿這些碎片是對生的體味,對命的審視,是咀嚼一顆顆苦而有味兒的橄欖。”
生活又何嘗不是百般滋味呢?百般滋味承載了百般熱鬧,只要還有一口氣兒,就要咀嚼,就要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