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有情感上的需求,是人之本性。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都是人所必需的。
然而,有的人為了奪取利益,把情義拋之腦後,把良心拋之腦後。如此,即使最終得到了利益,他會快樂嗎?
答案是,不會。
因為違背了人的本性。
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快樂,必須順應人的本性。
虛其心
有的人,把“虛其心”當作是無慾無求,這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一個人無慾無求,對什麼都持無所謂的態度,那麼,他的人生,便會如白開水一般,寡淡無味。
那麼,真正的“虛其心”是什麼意思呢?
不是“滅人慾”,而是“節制慾望”。
所謂“食色性也”,人的慾望,也是人的天性,不可壓抑。強行壓抑,只會導致自我的矛盾與衝突。
但是,慾望也不可放縱。一味地放縱,就會讓自己受到傷害,甚至會做出違背道義、原則的事情來。
面對慾望,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能夠把握好一個度,既是一份智慧,更是一份自律。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很多時候,造成亂象的根源,一者人心,二者制度。
人心難以改變,卻可以透過改變制度,來引導人心。
我曾在電子廠打工。
我們那條流水線的規定,是哪個組完成任務,就可以立即下班。
於是,組與組之間,便開始搶物料。因為搶物料,原先的好朋友反目,因為搶物料,甚至與人大打出手。
後來物料被幾個強勢的組“壟斷”了,別的組不太敢搶,所以整條流水線的產量,因為過於激烈的競爭,不增反降。
於是,線長廢除了“競爭”,開始分配物料,如此一來,組與組之間的關係變得和諧起來,朋友之間的情義,也產生了。
人性,常常是經不起考驗的。
好的制度,從來不會苛刻的考驗人性,而是會消除“誘惑”,讓人們能夠有機會遵守本心。
實其腹
所謂的“實其腹”,指的不是吃飽,而是指滿足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需求也不能被滿足,那麼,他很可能就會“不擇手段”地來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那些人民,本來就是刁民嗎?也不是。而是他們經歷著最嚴峻的考驗,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違背“本性”。
我們最容易對普通人,過分苛刻。
比如:一個人受盡折磨,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我們便會批判指責,卻全然不顧他受了多少苦。
其實,我們在怒其不爭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哀其不幸”。
一個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人,不是常人,而是聖賢。我們怎麼能拿聖賢的標準,來要求常人呢?
所以,對於“刁民”,對於因處境困難而犯錯的人,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實其腹”。
當他們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了,自然就安守本分了。
莆田歐金中事件,需要懲罰的,不僅僅是歐,更需要嚴懲的,是為富不仁者,是不作為者,是把一個良善者,逼到喪失本性的那些人。
我想,一個人,如果家庭和諧,衣食無憂,那麼,即使是心眼不好的人,也不會隨意做壞事,更不用說是心地善良的人了。
所以,要想“民復歸淳樸”,一者,虛其心,消除過分的誘惑;二者,實其腹,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如此,則人的善良本性,自然會流露出來,而無需苦口婆心的教化了。
所謂“心即理”,一切道理存於心中,只要外界不干擾,心中的良知,自然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