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崑劇團建團43年來成功打造的第一部大型革命現代崑劇《自有後來人》,在探索紅色革命題材崑曲化表達,推動現代題材故事與傳統崑曲風格的深度融合上,是一次“守正創新”的成功超越。
崑劇《自有後來人》的藝術實踐證明,崑劇不僅能演好新編歷史劇,同樣能演好革命現代戲。
圖說:《自有後來人》劇照 資料圖
有一種意見認為,崑劇演現代戲所碰到的問題,京劇都已解決了。其實不然。戲曲也者,曲佔一半,崑曲之曲,尤其重要。這齣戲的劇情,大部分觀眾都耳熟能詳,戲能不能吸引觀眾看,關鍵在於演員的演唱有沒有強烈的“昆味”。《自有後來人》的演出,音樂與唱腔呈現了從未有過的新的合作,採取“破套存牌”的原則,全劇選用了30多個崑曲曲牌。所以,它的昆味甚濃。但是,劇組在組合上打散了原有的套曲陳規,曲牌則根據人物性格和戲中的情境選用,據說有的曲牌被掉換過好幾次。表演載歌載舞,唸白上韻,尖團字都用了。《自有後來人》非但沒有受到京劇的束縛,反而以一種非常別緻的舞臺樣式呈現,開闢了一條崑劇現代戲的新路。
看戲曲主要是看演員,四位主演,三代崑曲人,個個出彩。一張桌子四條腿,一條腿短則擺不平,四條腿穩穩當當地撐起了這臺好戲。這齣戲的第一主角由李玉和改為李鐵梅。這是一個符合崑劇特點和現代觀眾需求的轉換。鐵梅是個東北地區在鐵道邊長大的窮苦小姑娘,對青年演員羅晨雪來說,從擅長演端莊深情的閨門旦、青衣,跨行演這樣一個在鬥爭中成長的少女,傳統的身段、水袖不能用了,表演要生活化、現代化,是艱難的挑戰。從演出的效果來看,羅晨雪不負眾望,成功了。唱腔設計周雪華將《自有後來人》中唯一的一套套曲用在李鐵梅核心唱段。第八場“脫險”,李鐵梅獨自夜行,失去了奶奶和父親,“密電碼”還沒有送出,心中悲憤,腳下急行。這一大段的跑圓場和回到家中的戲,她唱了《端正好》《朝天子》《叨叨令》《後庭花》《撲燈蛾》等曲子,有47句唱詞,按照傳統曲律填詞、譜曲和設套,體現了崑劇本體的原汁原味,每支曲子都有不一樣的情感鋪排和節奏處理,體現了昆味十足的效果。羅晨雪的演唱有爆發力,能夠抒發胸臆,大大豐富了崑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她是當代崑曲當之無愧的“後來人”。
梅花獎得主吳雙演李玉和,演唱同樣有出人意料的飛躍。他原工淨行,演慣了花臉、紅生,現在演一個扳道工身份的英雄。要他放下“架子”,大不容易。導演郭宇認為:“崑劇現代戲更需要新的、原發的創造力。”吳雙做到了這一點。他氣度豪邁,俠骨柔情,唱腔打破了宮調套式的枷鎖,召喚出曲牌音樂旋律的個性之美,對每個唱段、每個音符、每句唱詞都認真琢磨,為演好人物夯實基礎、擴大了空間。遇到叛徒王連舉後的一番開打,吳雙英武灑脫,身手不凡,塑造了崑劇史上的一個新角色。
張靜嫻和蔡正仁是老搭檔了。我在2001年看過《班昭》,張靜嫻飾班昭,蔡正仁飾馬續,兩人是情深意篤的師兄妹。後來又多次欣賞他們合作的《長生殿》,唐明皇與楊貴妃,也是情意綿綿,至死不絕。現在,這兩位“國寶”級演員再相逢,蔡正仁飾演鳩山,張靜嫻演李奶奶,兩人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人。張靜嫻跨行當演老旦,用真嗓演唱,渾厚老成,激情滿懷,展現出唱腔精髓;蔡正仁以儒雅大氣的大官生演出別具一格的鳩山,為充分契合人物特色,用本嗓演唱,在表演其奸詐、虛偽、陰險、毒辣上,有十分過人之處,令人叫絕。他時刻都在與自己的年齡作鬥爭,結果是戰勝了自我。難怪81歲的尚長榮看完同齡的蔡正仁演出後,由衷地說了一句:“老兄,演得真不錯!你成功了!”這個評價,是謂至評。戲曲舞臺從此多了一個“活鳩山”的標杆,是教科書式的典型形象。希望兩位老藝術家,能以老帶新,培養新人,把絕活儘快傳給中青年演員。
這個戲的舞臺也讓走進大劇院的觀眾耳目一新。一個魔盒,幾塊景片的吊拉拖移,很快拼裝成李玉和的家、鳩山辦公室與宴會廳、刑場等,遷景銜接流暢,不影響戲劇節奏。背景不再是傳統景片,而變為高科技影片呈現,適應年輕人的欣賞習慣。
劇名《自有後來人》有雙重的含義,既表明革命事業有後來人接班;同時也告訴觀眾,上海崑劇團三代人共演一臺好戲,演員呈梯隊結構,也是自有後來人。戲裡“革命三代人”,戲外“崑劇三代人”。2001年被聯合國列為榜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到我們這一代人手裡,不僅能做到完美的儲存,還有出色的創新和發展。(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