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十分講究“慎終追遠”,所以人們即便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後輩子孫都會追思悼念。民間有很多悼亡祭祀的節日,比如說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
每年農曆的十月初一就是寒衣節,古人認為祖先親人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也依然會有住房、會需要過日子,更需要經歷春夏秋冬。所以,人們就會在清明掃墓,寓意著給亡者打掃房屋;會在十月初一給逝者添過冬的衣物,以此來表示對亡者的懷念和追思。
到現在,民間也依然有在寒衣節為親人上墳祭祀的風俗習慣!
寒衣節的由來已久,據說秦朝時期,有一位孟姜女,她的丈夫去修築長城了。在十月一日這一天,孟姜女去啟程去給丈夫送過冬的衣物。到了之後才發現丈夫已經去世,並且埋在了長城腳下。
孟姜女失聲痛哭,竟然將長城哭倒,她收斂了丈夫的遺骸,並將寒衣火化,隨後便殉情自盡了。
這樣的說法只是民間的傳說。其實,寒衣節的由來和秦朝的歷法相關,秦朝以夏曆十月初一為歲首正月初一。所以,在這天會舉行十分隆重的祭祀。後世的歷法雖然一改再改,但民間十月一這天的風俗,卻被民間繼承了下來。
在民間,寒衣節有“送寒衣”的風俗。
最早的送寒衣,就是給遠在邊關的親人們送去禦寒的衣物。後來,便有了給亡者送寒衣的風俗,一開始是祭祀真的禦寒衣物。到了唐宋之際,人們開始燒紙衣,以此來祭奠亡靈。
直到現在,我們民間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寒衣節的時候,會購置很多五色紙,折成衣服的樣子,然後在祖宗先人的墳前祭祀!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無論家境是窮苦還是富貴,在這一天,都會祭祀祖先,大多時候都會燒冥衣。也正是因為燒冥衣祭祀的風俗,所以寒衣節,還被人們稱之為“燒衣節”。
在十月一的時候,不僅僅要祭祀燒衣,還要為祖宗先人添土修墳。
十月一之後,天氣漸漸轉涼,生人要準備過冬的衣物,甚至開始修葺煙囪,準備過冬。這個時候,人們自然會想起,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是否也有足夠禦寒的衣物,房屋是否健全,能否安然度過寒冬。
所以,人們除了要為祖宗祭祀上寒衣之外,還要為祖宗修葺一下墳塋,添上幾把新土,寓意著維修陰宅,讓先人不至於受凍!
寒衣節處於秋冬交接的時刻,現在各地供暖開始的時候,也是在寒衣節左右。這個時候添衣保暖就成為了民間必不可少的內容。古代的寒衣節,皇帝甚至會給大臣賜下過冬的衣物,所以寒衣節,還被人們稱為“授衣節”。
民間的老百姓,女子則會在這天拿出冬衣來給家人試穿,而男子則會在這天開始修葺煙囪,準備過冬。
儘管現在的寒衣節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祭祀祖先為主,但是寒衣節風俗出現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時令的變化而產生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