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鳩竹
【搭借 奇詫】
成都杜公祠(王闓運)
自許詩成風雨驚,想當年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
莫言地僻經過少,記今日寒泉配食,遠同吳郡三高。
註釋:
宋賢兩派:其一指黃庭堅的江西詩派, 其二指陸游的劍南詩派。
吳郡三髙:蘇州有三髙祠,祭祀春秋時期的范蠡、晉朝的張翰、唐朝的陸龜蒙三位隱士。
解讀:
這聯讀著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較前面兩聯,更為輕盈,聯意也清晰明瞭。前面兩個分句作為鋪墊,後面一個結句作為重點,這是它的結構意圖。
內容上看,上比比較明確,下比為什麼作者會想到那麼遠的吳郡三高,讀者的解讀和作者的本意不知道能不能完全相合。看上去是由“地僻人少”引起的,作者因為心有所感而說了這樣慰貼的話,雖然現在看來地僻人少,但你的品行高尚,就如同吳郡那裡被人們紛紛祭祀追仰的三高是一樣的。
杜甫草堂(沈葆楨)
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解讀:
大名垂宇宙、丞相祠堂,這裡就毋庸贅言了,草堂與武侯祠相距不遠,兩人對後世的影響也在彷彿之間,能這樣寫很好理解。下比從萬里橋開寫,寫到襄陽、襄陽耆舊。襄陽又是什麼地方呢?杜詩裡有一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在他流遇之時,一旦有了歸家的可能,心心念唸的便是從襄陽去洛陽。
襄陽是杜甫的祖籍,有他引以為傲的家世過往,從“詩是吾家事”這句就可見一斑。另一方面,《襄陽縣誌·山川》載:“白馬泉在白馬山下,旁有杜甫宅、王璨井。”《方輿攬勝》載:“杜審言,襄陽人,有孫曰甫,有故宅在焉。曾子固有詩記其事。”《襄陽縣誌·祠祀》載:“鄉賢祠,祀漢諸葛亮、龐統,唐孟浩然、杜甫,宋處士魏泰,明韓邦問等。”可見襄陽人對杜甫的景仰與牽掛也頗深。
杜甫以襄陽為傲,襄陽也以杜甫為傲,雖然如此,在此提到襄陽是為了最後一句,“幾人相憶在江樓”。這是唐人詩句,借用這句,把襄陽耆老們在江樓閒談杜甫的情景展現在了我們眼前。一個人有祖鄉的思念是多麼欣慰幸福的事,這是情感的聯絡。
小結:
搭借是我自己提出來的詞,我感覺這跟拉襯還不一樣,拉襯是要找高一點的來襯低一點的,低一點的價值顯然沒有那麼高。但搭借主要是為了使主題更完滿,或者更有涵義,更優美,價值因素不是第一考慮,比較意圖沒有那麼強烈。同時這樣寫也會給人以很大的遐想空間。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