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 3500 年,古埃及人就發明了文字,稱為“象形文字”,意為“神聖的雕刻”。後來,在公元前後的幾個世紀裡,希臘人、羅馬人相繼統治埃及,希臘語逐漸取代古埃及語。這樣,在整個中世紀和近代,象形文字成了一種不再被人們應用的文字。直到公元 1799 年,法國的拿破崙率軍侵略埃及,他計程車兵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上看到一塊石碑。這塊石碑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其草書體、希臘文3種文字對照寫成的,文中歌頌了國王托勒密五世的功績。
古埃及象形文字約有 700個。一個詞要用音符、意符和部首 3種字元組成。古埃及語中表音符有 24 個,實際上是 24 個子音字母。這套音符後來傳入腓尼基,成為腓尼基字母的一個重要來源。
隨著文字的發明和使用,古埃及人又用植物的漿液製成墨水,用削尖了的蘆葦管做筆,用尼羅河口三角洲一帶生產的蘆草製成紙。中王國時期開始普遍使用這種紙作為書寫材料。
古代埃及的文學作品大多使用這種紙草文卷。從儲存下來的文卷中可以看到,古代埃及文學作品的內容十分豐富。作為最早的文學作品之一的神話,由於受埃及人思想觀念變化的影響,埃及神話呈現出變異的趨勢,其故事情節經常發生變化。
古王國和中王國時期是埃及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以教諭文學作品最多,大都是些“預言”“箴言”“訓誡”之類的文獻,如《對美里卡拉王的教諭》《聶菲爾列胡預言》《伊蒲味陳辭》等。這些作品都具有實用性、啟發性和娛
樂性,旨在規定和引導人們的道德觀念,以達到鞏固社會秩序的目的。
古王國時期出現大量文學作品,其中散文和詩歌很豐富。如《辛努哈特歷險記》講述大臣辛努哈特因受叛亂事件的牽連而逃到國外,後來得到法老的寬容才得以回到故鄉的故事。作者刻畫了辛努哈特的思鄉之情和落葉歸根的喜悅。又如《一個能說會道的農夫》敘述了一個農民向法老申訴悽慘境遇的故事,帶有歌功頌德的意味,標榜法老伸張正義。
新王國時期,古埃及文學又得到新發展,散文的故事情節更加離奇、曲折,藝術性很強,思想深刻,已具有現實主義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