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羅素先生:
見信好。
你寫過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我為何而活》開篇名義,你是這樣說的:三種簡單而強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對愛的渴望
對知識的探求
對人類苦難不能承受的同情……
我十歲時初讀你這篇文章,不為所動。那時候世界天天是新的,從家到學校的路天天走,還是每次都有新的發現。那時候幾乎每本書都是新的,李白、杜甫,老子、孔子,都是第一次讀。那時候很忙,忙著從街面上和書本上學習,活著就挺忙了,沒時間和精力想:我為何而活?
我三十歲時再讀你這篇文章,全面認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那黑長直的頭髮、那薄透漏的絲襪,兩瓶啤酒下肚之後,如果那不是愛情、那還能是什麼?她一笑啊,命都想給她啊。知識就是力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即使風調雨順,地球上還是有那麼多人吃不飽飯、衣不遮體,還是有些富人為富不仁、貪得無厭,想起來心如刀絞啊。
我五十歲時再讀你這篇文章,不以為然,至少不認為這三點是人類個體貫穿一生的重點。我喜歡你這篇文章的題目:我為何而活?溫飽之後,這是一個多麼值得問自己的問題啊!但是你列的三點,如果跳出二十歲到四十歲的激素和見識,很難能構成一個預期壽命為八十歲的人類個體的人生重點。
愛情很難定義,一萬個人心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腦子裡有一萬個愛情的定義。多少傻事兒因愛之名!如果愛情的定義都不相同,如何為愛而活?我高度懷疑,愛是長在激素、利害權衡和生活習慣上的某種人類社會現象,是老天的某種詭計,是人類對於這種詭計的某種配合。如今,想起十七、八歲甚至二十七、八歲為了某個女生百爪撓心、十指撓牆,我聽見那時候的血管裡激素滋滋作響……
知識有百度和谷歌,放太多在自己的腦袋裡,是虐待腦袋。AI也呼嘯而至,在拈花頓悟和無中生有之外,碾壓人類大腦。說到拈花頓悟和無中生有,和絕大多數人類都沒什麼關係,儘管絕大多數人類都不認同這一點。
人類苦難似乎無法避免,前面還是雨,努力快跑有什麼用?同情和心如刀絞有什麼用?溫飽之後,就沒煩惱了?不會吧。飽暖思淫慾。一些人先富起來之後,就沒煩惱了?不會吧。人心不足蛇吞象,為富不仁。均貧富之後,就沒煩惱了?不會吧。均貧富之後,誰還有動力去創富?
那,人為何而活?
我個人覺得,我要為智慧而活。反正時光一去不復返,在酒裡,在黑長直髮裡,在名利權謀裡,在無所事事裡,都是一去不復返,那為什麼不在增長智慧的過程中安度時光?萬一漸修能觸發頓悟,那今生就能跳出輪迴直達涅槃,下輩子就省事啦。如果沒有萬一,在智慧上形成不了突破,那每天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理解也是別人奪不走的小歡樂。小草和繁星,兇殺和姦情,文史哲天地生,古今中外,一生不煩。
古人提供了兩條增長智慧的道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十一世紀了,我再添兩條:學徒,做事。多數很難學的東西,光讀書,光走馬觀花,學不會,一生中有兩三個好師傅傳幫帶,是條增長智慧的捷徑。天時地利人和,機緣巧合,諸緣匯聚,你還能做事,持續做事,成事,持續成事,恭喜你,你走在增長智慧的捷徑的捷徑上。
可惜的是,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好事。好師傅難得一見,遇見了也不一定願意帶你。即使好師傅幫著你練成了屠龍技,龍也不一定一直在那裡等你。一個人的力量渺小,古今中外,練成了屠龍技的個別少年,多數沒能逐鹿中原,有的改行殺豬,有的文心雕蟲。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命好,學徒,做事。無論命好還是不好,至少可以讀書。
溫飽之後,如果不知道自己該乾點什麼,那就讀書吧。
言語唐突,海涵為幸,順頌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