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的智囊
1.中國古老的象棋遊戲留有如此一個說法:棄卒保車。當然我們非但不會對如此的行棋手法提出絲毫異議,甚至還要將精於此道的棋手們奉為大師。棋子不會有感情,所以也談不上會不會因為憑藉犧牲自己幫助“主人”取得勝利的行為讓它們產生自豪感,或許即使棋子們真的開口說話發表自己對此的不滿時,也會順理成章地出來一位和藹可親的說客說:“要懂大局,要識大體…… ”
2.在處理大的突發事件的時候,裴光庭堅持以和為貴的戰略思想實施針對性地策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的。同時,他堅持以和為貴,將矛盾衝突最小化,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前,我們正致力於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從何而來?當然有許多大的方面需要努力,如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不斷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等。同時,對於每個單位、每個人來說,應當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相互幫助。面對一些非原則問題,大可不必針尖對麥芒你強我更強。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矛盾總是有的。人們遇到矛盾,如果總是從一己之利出發,彼此相斥,互不相讓,摩擦不斷,那怎麼能帶來和諧呢?
寬宏大量令人敬,小肚雞腸易結怨。和諧需要“和為貴”。單位與單位,人與人之間,關鍵是要做好“容”“讓”二字的文章,善於胸懷全域性,容人之短,學人之長,諒人之過;善於以和為貴,待人謙恭,講究文明,遇上有爭之事,主動禮讓。如果我們大家都能這樣做,都能有度量,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溫馨。
3.這就啟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選擇突破口非常重要。選擇突破口的關鍵是有針對性地號其命脈,找到主要矛盾,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促進事物的良性迴圈和發展。
4.我們在工作中也應該學習王旦的這種精神,既然我們都在這個集體中,我們的命運時刻與所在的集體聯絡在一起,集體榮,我也榮,集體衰,我也衰。因此,我們應該時刻為集體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不要只顧自己一時的得失,只在乎自己一時的發展。沒有集體的發展何來個人的成長呢?所以,我們提倡愛崗敬業,實際上正是從每個人的前途著想啊!
5.嚴求禁絕將領們養鷹鸇,縱遊樂,不主張從繩之以法開始,而是先發出禁令,然後再以法隨之,取得了“弊絕風清”之效。嚴求此舉其實就是“先禮後兵”。因為只有如此,下屬才能心服口服,上級才能樹立威信,進而嚴明軍紀。推而廣之,不僅治軍,做任何事皆然:不能以勢壓人,而要使人們心悅誠服。
6.常言道:人言可畏;而捕風捉影、顛倒黑白的讒言,更是可畏的。伯夷是清廉的。讒言卻說他是渾濁的;屈原是忠貞的,讒言卻說他是不貞的,最後竟投汩羅江而白盡。故古人說:一自古害人莫甚於讒。對於這點,陳宰相是深有體會的,他少時是清白的,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卻說陳平與他的嫂子私通。所不同的是,陳宰相比起伯夷、屈原來,是胸有智謀,故能巧妙地躲避讒言而遠離禍患。
7.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和小人都愛財,這大概是人的天性。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在於:一個取財有道,一個取財無道;一個是正當的,一個是不正當的。
君子既要顧自己的利益,也要考慮別人的利益,憑自己的正當勞動獲取理應得到的財物,小人則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發不義之財是常事,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也不少見。
8.隨機應變、靈活機智地運用各種外交策略,為本國的國君服務,是大臣們外交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蘇東坡、范仲淹把堅定的原則性與靈活的策略性結合起來,這在外交上不能不說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而呂夷簡卻以此非難范仲淹,實在是沒有多少道理。因此,皇帝並沒有追究范仲淹的罪過。
原則性與靈活性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原則性是靈活性的基礎,靈活性是原則性的服務和補充。領導者率領部屬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於隨機應變,不能拘泥於陳規陋俗,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根據客觀情況機動靈活地實施領導活動。這體現了領導者在千差萬別的事物面前,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巧於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靈活性。作為副職領導,不僅要成為實現主官意圖的帶頭人,而且要成為主官開展工作的“謀士”。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謀實不謀虛。
9.權衡利弊,是基於人皆有之的趨利弊害之心,對於某種行為結果的利弊進行全面分析對比,使對方作出正確選擇,從而決定其行動。所以做事不能光憑個人的主觀推斷而應從全域性出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常在做這種因小失大的傻事。我們不是常因覺得東西便宜,所以就大量採購,以致用不完而浪費掉。我們不也常看到,人們為了爭幾秒鐘時間,而相互超車,因此而下車大吵,花上更長時間來爭論,因而終日對簿公堂的有之,而因而刀光血影相向,鑄成大錯,終身遺憾的也不在少數。我們不也常為了芝麻小事,和多年好友鬧翻,甚至於老死不相往來,卻還洋洋得意的嗎?夫妻之間不也常為了小事冷戰多日,而失掉家居樂趣還不自知嗎?如果把那些為了小利或貪一時這快,而賠上名譽、生命甚至靈魂的人,都一併算上那人數就更多得數不清了。因此,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凡此種種,都提醒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只顧及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絕不能因小失大,而應該善於調和矛盾,緩解衝突。
10.重用下屬,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我所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令他們幹勁十足,信心百倍,何樂而不為呢?
11.記得鐵人王進喜的一句名言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如果條件非常充分,筆直的坦途,那麼,又何須迂哪?問題在於,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輕而易舉、條件充分。成功需要我們艱辛的努力和前所沒有的創造力的發揮。
英國軍事戰略家利德爾·哈特(L·Hart)在《間接路線戰略》中說:“從戰略上說,最漫長的迂迴道路,往往是達到目的的最短的路線。” 在現代企業競爭中,以“義”取“利”,堅持“天人合一”,“價值平衡”,及倫理經營與道德管理,才能使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12.中國傳統武術講究“以靜制動”,強調“四兩撥千斤”。這種以靜制動的智慧,深深地紮根於中國人的文化和人生哲學之中。它要求人們善於透過“以靜制動”的手段來化解矛盾。“靜”並不意味著不動,在靜的同時,形勢也在變化,機會也在轉換。這就如同面對行駛車流的靜止景物。景物雖然靜止,而它所面對的車輛已經不一樣了。 在緊急時刻,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風動旗動心不動,以高度的鎮定,冷靜地分析形勢,那才是明智之舉。對這中間的分寸、尺度的適當把握,就是人生處世的最高境界。
13.自古以來,善於評定兵變的人,多像張浚那樣,先是隱忍,不打草驚蛇;然後密謀於帳下,多方設計;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嚴懲惡雄,安撫眾人,叛亂者必將土崩瓦解,原形畢露,俯首稱臣。而不善平兵變的人,則將左右的叛兵視為元兇,企圖一舉殲滅,這樣,無疑是驅眾造反,自討苦吃,非但不能如願以償,反而加速了失敗的程序。不要輕易亮出底牌。過早將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會在以後的交戰中失敗。羽翼未豐滿時,更不可四處張揚。 《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就是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於儲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俗話講:“小不忍,則亂大謀。”人們往往不能壓制自己的性情,做出對大局不利的事情,說了本不應該說的話。做局者一定要善於控制自己,明白什麼是應該說的,什麼是不可以說的。不應說的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對什麼人都不能洩露,一定要做到守口如瓶。 同樣,在談判的過程中,不要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要使對手對自己的動機、許可權以及最後期限知道越少越好,而自己在這方面應對對方的情況知道得越多越好。
14.對於那些在社會上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上流社會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視名聲的。這裡涉及“面子”問題,應該說是人皆有之,但是好之則有虛榮之嫌疑。如果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抓住了交往中對方的這一弱點,並適當地加以利用,或許還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5.仁慈的賈耽對在皇帝面前耍弄不正當手段抬高自己、構陷他人、最後取己而代之的樊澤表現出極大的忍讓與寬容,氣度可謂大矣,胸懷可謂廣矣,但這種氣度與胸懷實在不可取。我們知道,忍讓與寬容是氣度大、胸懷廣的表現,是應當提倡的。但這裡必須有個原則和界限:對人民內部的問題,對非原則的問題,我們確實應提倡忍讓與寬容,因為這有利於化解矛盾,有利於增強團結。對原則性的問題,對敵人、惡人,不僅不能忍讓與寬容,而且要針鋒相對,鬥爭到底。只有如此,才能揭露其陰謀,讓人們認識其醜惡面目,鳴鼓而攻之,最後將其挫敗。
然而,直到今天,這類仁慈的、賈耽式的為官者並未絕跡,他們對群眾反映出來的諸如弄虛作假、欺上壓下、獨斷專橫等腐敗行徑,表現出來了極大的忍讓與寬容;而對為老百姓深惡痛疾的種種壞現象,表示了極大的剋制和溫情。試問你們對得起給予你們權力的老百姓嗎?”
16.呂夷簡的做法實在高明之至。老子說:“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殺了一個監軍,其它監軍依然存在;但如果都撤掉,以後軍中如果有過失,又給宦官們留有口實。要除掉監軍,在無法與宦官的勢力對抗的情況下,巧施迂迴妙計,讓宦官自己主動申請罷免,這不是一般的聰明和智慧,這種迂迴的戰略運用得當,可以在很多方面起到理想的效果。
17.趙令郯忠心耿耿,無私無畏,一心為國。他敢於用法來治理這些公子哥們。他的一席忠介之言,使皇帝大為動容。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師長的教誨固然重要,但家長、家庭的教誨同樣重要。多少官宦子弟的醜行惡習不就是由於父母的嬌縱、溺愛而逐漸形成的嗎?以至於最後為害一方,令老百姓聞之切齒。
18.有的時候,面對小人當道,正直的人往往得不到信任,而如果你強硬的與對方鬥爭,不但制服不了他們,反而可能會被他們誣陷。那麼這時,你就可以採用以退為進的辦法,先明哲保身,再找機會制服他們。
19.朱勝非先揚後抑,起初沒有拒絕對方不製造鐵券,而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答應了對方的要求,隨後,在事實和倫理面前,使對方自己停止了非分的要求。
拒絕是一門藝術。有的時候,拒絕不一定要說出來,而是先答應對方的要求,然後照其要求去做,透過實踐找出其不合常規和邏輯的地方,令對方自動放棄,也就等於變相地拒絕了對方。這樣,既給對方了面子,又沒有使對方達成目的,可謂“一箭雙鵰”。
20.出現了應激事件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首先要明白,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主動鍛鍊自己應付各種事情的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應對。另外,標準不要定得太高,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地做,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要有一個長期的打算。
一般出現問題後,人會通過幾個系統進行調節。一是人自身的調節系統,比如找好朋友把事情說出來,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化解的作用。有些人自身防衛系統也會產生作用,化壓力為動力,但有的人的壓力會很重,難以轉化為動力。此外,還有社會支援系統,比如找朋友幫忙出主意想辦法可能就過去了,也可以藉助社會機構等,但這些都是外界的,順利躲過不如意,還是要靠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對矛盾問題的排查工作,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把問題及時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