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貴在含蓄,也重在形象生動,而流暢自然的文筆,既能使人獲得閱讀興趣,又值得人們讚美。因為凡事都是百丈高樓平地起,流暢優美看似要求不高,其實卻凝聚了作者的很多心血,有了這個基礎,語言藝術的駿馬,才能縱橫馳騁。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詩人,他不願隨波逐流,棄官歸隱,在貧瘠的土地上開荒耕種,並熱情地謳歌美好的大自然、讚美田園生活的美好。陶淵明的作品生動傳神,也充滿深意,每次閱讀其作品,都彷彿是在縱情賓士,步移景變,令人心情舒暢。下面介紹元好問評價陶淵明,抒寫了一首絕句,果然見解獨到。
論詩
金代:元好問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古代很多傑出詩人雖然學富五車,但是他們的詩歌作品卻語言凝練、又樸素無華,並非這些才子們不擅長華麗的辭彩,也不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精雕細琢。其實他們深知,正是那些淳樸自然的詩句,才最能打動讀者。
唐代以前曾流行綺麗浮蘼的文風,而陶淵明就是一位被長期埋沒的詩人。元好問閱讀了大量的詩歌作品,也非常細緻地研究過陶淵明的詩歌風格,並發現他的作品謳歌恬靜安閒的生活,樸實自然,讀後令人感到安寧,也忘記煩憂。
所以詩人評價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作者認為那種自然天成,摒棄浮華的文字,充滿了真樸淳厚的美質,令人讀來萬古常新。
那種境界就像王安石評價張籍的詩風,看似平常實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具有非凡的造詣,也是歷代許多文學經驗豐富的作家所普遍推許的。這樣的文字功夫,當然值得大家細細揣摩和欣賞。
詩人讚賞陶淵明的詩句洗盡鉛華,不加雕飾,所以最後兩句說,“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陶淵明白日裡高臥南窗,嚮往上古羲皇時代淳樸善良的民風,但他卻紮紮實實地抒寫田園生活,並未脫離現實和自然,雖然其心境超凡脫俗,他的生活依然非常接地氣。
元好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前賢的認可和讚美,並表明詩歌創作需要“天然和真淳”,同時需要聯絡時代和現實,而不可閉門造車,矯揉造作。
陶淵明一生坦坦蕩蕩,在他入仕後,需要求人幫忙時就去求人,從來不覺得是低三下四。當他厭倦了仕途後,掛印辭官,也並不沒有表現出清高孤傲,只是想做就做,不喜歡就離開,非常坦誠和大膽。
他有時飢餓難耐,家中又沒有存糧,就去鄰家乞食,但並未感到羞愧。而他有時收穫滿滿,又不吝惜以豐盛的筵席招待鄰里鄉親,大家圍坐在一起,猜拳行令,舉杯痛飲,快樂悠然。
正因為心底無私、為人正直,陶淵明才能過著悠閒恬淡的生活,他的作品也具有常人無法達到的高度。北宋的蘇軾非常欽佩這位東晉的高士,他讚美其詩質樸而綺麗,更充滿了深情和寄託。
元好問更是見解獨到,他佩服陶淵明雖然離開了仕途,卻依然以儒家的準則要求自己。他沒有一般士大夫那種放蕩的行為,卻實踐著自己順應自然的人生哲學,並保持了高尚的人格,而不願心為形役、逢場作戲,從而也在其詩歌作品中,真實反映地崇尚自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