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旗下產品支援微信支付的訊息頻傳。先是餓了麼、考拉海購等"阿里系"應用程式(App)付款可選微信支付的新聞登上熱搜,後是阿里旗下淘特App於10月9日宣佈開始測試微信掃碼付功能,還有更多"阿里系"App正在申請接入微信支付。
"如果阿里體系全面接入微信支付,意味著阿里將有機會分享騰訊微信這一核心生態的流量池。"一位受訪人表示,騰訊在自己的生態中培育出了一個比阿里更加豐富的流量體系,拼多多等一系列"騰訊系"產品的成長很大程度就得益於騰訊封閉的生態,"一旦這個生態被開啟很可能造成流量分流,這可能使得騰訊更為擔心"。
日前,阿里旗下淘特App宣佈上線微信掃碼付功能,目前部分使用者開始測試,"雙十一"前將實現完全開放。資料顯示,淘特App的前身是2020年3月26日上線的淘寶特價版,主要面向下沉市場,2021年5月正式更名為“淘特”。
但此次淘特並非和微信支付直連,而是透過與微信有合作關係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間接接入。具體實現過程為:淘特使用者在支付環節選擇微信掃碼付方式後,會自動生成一張付款二維碼,使用者需要儲存圖片後,透過微信掃碼進行支付或者傳送好友代付。
據澎湃新聞報道,淘特產品負責人鄒衍表示,微信掃碼付是在在直連微信支付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啟動的,希望早日和微信直連。
談及此次淘特採用較為繁瑣的微信掃碼付方式的原因,《螞蟻金服》一書作者由曦認為,如果騰訊生態被開啟,以阿里的彪悍運營能力,對騰訊生態內的流量轉化會形成分流,這也是騰訊擔心的。
"當然,騰訊也可以反吃阿里流量,但是阿里的流量不如騰訊更豐富。更為重要的是,騰訊是被保護的生態,戰鬥力上要弱於阿里。"他表示,騰訊對自己的生態體系一直呵護有加,在微信的生態裡建立起了一個豐富的網際網路次生態,在裡面培植了拼多多等一系列產品,"這些電商小巨頭能出來,很大程度上和騰訊生態保護有關。"
據淘特方面透露,該公司從年初就啟動了服務微信生態的專案,並於今年2月向微信提出接入小程式和微信支付申請,不過目前仍在稽核中。如果淘特接入微信支付和小程式,淘特將有機會和京東、拼多多一樣具備面向微信生態消費者的服務能力。
除淘特外,今年9月,阿里體系內的餓了麼、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應用也在支付環節支援使用微信支付,彼時這一訊息快速登上熱搜;同時,閒魚、盒馬等更多“阿里系”App也正在申請加入其中。
一位受訪人士認為,阿里與微信之間推進支付環節的互聯互通並非自主行為,也非市場化驅動的結果,而是在監管多次引導下進行的。"這也是網際網路反壟斷的必然結果。"該人士表示。
支付反壟斷是網際網路反壟斷的重要一環,近期監管人士就曾多次針對此話題發聲。
9月14日,央行行長易綱公開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贏者通吃”的屬性可能引發市場壟斷、降低創新效率等。"在此背景下,中國監管當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勵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他表示,其中包括強化反壟斷,出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推動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開放封閉場景,充分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等。
9月24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也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表示,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具體而言,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平臺企業有序開放支付介面,不能僅考慮某一家機構,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機構開放,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
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宇軒指出,阿里與騰訊體系內應用軟體的互聯互通,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利好中小商家與普通創業者。"此舉能夠大大削減他們在多個平臺間引流的營銷成本與客戶轉化的交易成本,減輕他們對於特定平臺的依賴,從銷售便利性的角度為他們開啟更多自主經營的空間。"他表示,"對於消費者,同樣獲利頗多。平臺間資訊的大大共享消除了由於平臺閉塞所導致的資訊不對稱,降低了消費者的資訊蒐集成本,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例如,在工信部傳達要求,按照合規標準,各平臺限期解除遮蔽網址連結等問題後。9月17日,騰訊微信宣佈率先放開外部連結,開放個人使用者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直接訪問外部連結。
這意味著,使用者有望在各大平臺上,將自己關注的商品、資訊等直接將訪問連結分享給好友,而不至於分享後出現一大串複製編碼,不能直接開啟等情況;而是可以在微信私聊頁面開啟淘寶、抖音等外部連結,QQ一對一聊天頁面也支援訪問抖音等外部連結。
由於對自身生態流量的保護,一向是網際網路平臺建立起競爭壁壘的重要方面,多位受訪人均指出,當前推進互聯互通仍存在較大阻力,"不過技術上沒有阻礙,主要阻礙是在商業競爭方面的考慮。"
"現如今,作為移動支付兩大巨頭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在競爭中燒了很多錢才成為贏家,兩者很難輕易將流量資源拱手相讓。"一位支付行業人士稱,支付互聯互通將會進行到什麼程度還有待觀察。
郭宇軒也表示,支付的互聯互通,很難從根本意義上打破企業間的資料壁壘。"支付互通,更多是解決了從下單到完成支付最後一個閉環的過程,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選擇問題。阿里側重文娛購物,與微信側重交流通訊在業務上還是有極大區別,資料來源的產生路徑大相徑庭,完全的共享很難實現。"他指出,"但無論如何,支付互聯互通所帶來網際網路企業互聯共享的趨勢,將影響深遠。"
此外,他也認為,除了企業層面的商業秘密與戰略,未來會成為網際網路企業資訊共享的一大阻礙便是使用者資料安全性的問題。"當幾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同時擁有消費者資訊資料的時候,道德風險便會應運而生。如何有效防止對於消費者資訊的濫用,外溢與非法商業化變現行為,將是監管者所需要思考的。"他表示。
據瞭解,在眾多網際網路平臺的商業模式中,支付是完成生態閉環、積累使用者資料的一處關鍵,也是發展其他金融業務的一項基礎設施。網際網路巨頭們不斷努力的目標就是在閉環完成後,將使用者和資料留存在自身堅實的生態堡壘中,以掌握輸出或保留這些資源的主導權。
如果將支付環節開放,引入其他支付方式,意味著以往巨頭之間相對封閉、甚至互斥的平臺生態圈正在開啟一個缺口,使用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選擇。而面對生態壁壘正在不斷消解的現實,網際網路公司將面臨的新難題是:要拿什麼來繼續加固自己的商業護城河?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