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很忙。
從他當上大明王朝的首輔開始,他就忙得昏天暗地。
那時遙遠的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他剛剛被孝宗皇帝朱佑樘任命為新一任的內閣首輔,兼任太子少傅。
大明宰輔,天子少師,位高權重,一時無人能及。
能獲得這樣的地位,當然還是在於劉健本人不僅品德高尚,而且十分有能力。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蒙古騎兵南下,進攻大同,劉健全權負責邊境指揮,蒙古人折騰半個月多月,連大同城牆的一塊牆皮也沒啃下來,只好悻悻離去。
邊防告急讓皇帝有了深深的危機感,皇帝認為,之所以遊牧民族屢屢犯境, 還是因為邊軍的綜合實力不是太好,無論是從裝備馬匹,伙食供應上照著正規軍還是有差異的,所以皇帝決定,要大範圍的提高邊軍的軍費開支。
弘治皇帝的想法傳到內閣,大臣們當然都沒意見,大家都是老油條了,誰會閒著沒事兒去找皇帝的不痛快?
但劉健是個例外。
甭管你是天王老子還是皇帝,只要你提的事兒不合理,在我這關就過不了。
劉健表示,軍餉是大事兒,但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更是大事兒。
你想提高軍費,那麼必然要拔高農民的賦稅,既然如此,這樣成一家害一家的事兒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在否決了皇帝的想法之後,劉健提出了新的思路,所謂軍餉,說白了就是錢。
錢可以賺,但也可以省。
咱們完全可以透過縮減宮廷開支,裁撤冗官的方式省出一大筆錢來。
事實證明,劉健的思路的確很正確,皇帝自此在京師範圍內推行節約,不僅軍費開支的問題解決了,還多出不少錢來讓皇帝修繕宮殿。
如此說來,劉健其人,可以算是個文武全才。
戰爭來臨時,他能臨危不懼,輕而易舉地打退敵軍。
而面對繁雜的政務時,他也總能在千絲萬縷中找到事物之間必然的聯絡,從而推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時年,內閣中除了劉健,還有兩位十分著名的大臣,一位是李東陽,一位是謝遷。
他們都是弘治年間大明政治舞臺上的優秀文臣,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和輔國重臣。
我們知道,弘治皇帝朱佑樘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
他出身卑微,是父親成化皇帝朱見深酒醉後寵幸的宮女所生。
皇帝臨幸完了,一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在深宮中艱難生存的母子倆。
這個孩子即不為皇帝所知,便從出生開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身份地位。
況且,成化皇帝在後宮之中獨寵萬貴妃,萬貴妃不能生育,後宮裡誰要是敢誕下皇嗣,隔天就得被萬奶媽子弄死。
所以朱佑樘從出生開始,就被藏在紫禁城中,靠著一群太監和宮女的救濟才活了下來。
這事兒也非常值得一提。
在素來以殘酷無情,人踩人,人欺人往上爬的後宮中,一幫和朱佑樘毫無關係的宮女和太監們,只因為垂情嬰兒的小命,便聯起手來撫養他長大成人。
這段日子是極為不好過的,宮女太監們本身就沒兩個錢,所以撫養起朱佑樘來十分吃力,朱佑樘是住也住不好,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結果從小就落下了身體營養不良的毛病。
他是如何在危機重重的深宮中長大,如何登基為帝,我在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專門寫過有關朱佑樘的文章。
明孝宗朱佑樘:也許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奇蹟
在這裡,我們主要說朱佑樘的身體問題。
成化皇帝一死,朱佑樘順位登基。
皇帝本人勤勉能幹,整日加班操勞,處理國事,這又在無形之間透支著自己的健康,結果就導致朱佑樘只活了三十六年就去世了。
老皇帝膝下有子,但一根獨苗,只有皇子朱厚照,所以朱厚照同志很順利地就登基了。
朱厚照登基的時候,年僅15歲,這個歲數呢,說小不小,但說大,也絕對不能算是很大。
況且弘治皇帝臨死前跟兒子交代過,登基之後,要倚重內閣的大臣,有事要跟他們多多請教。
所以在皇帝初登帝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朝廷基本上都是以劉健為首的大臣們來把持的。
說把持可能有點難聽了,內閣的這幫大臣們無意和皇帝爭奪權力,因為他們都曾深受弘治皇帝的恩情,所以只想在新皇帝的身上報答回來。
但很顯然,朱厚照是體會不到大臣們,尤其是劉健的這份深情的。
在皇帝眼裡,內閣的大臣們古板守舊,張嘴聖賢之言,閉嘴天子規範,要麼給他上課,要麼就是長篇大論地教育他。
而這對青春年少的朱厚照來說,無疑是十分無聊且反感的。
但礙著先皇的面子,自己又是個半大孩子,朱厚照對這班大臣雖不信任,但卻十分敬重。
大臣讓朱厚照往東,他絕不往西,大臣們讓他吃蘋果,他絕對不吃梨。
明面兒上,正德皇帝朱厚照十分聽話,但背地裡,皇帝更願意和內宮中的小太監們一起玩,而這其中最得皇帝器重和喜歡的,是一個叫劉瑾的太監。
這位仁兄幹啥啥不行,帶著皇帝吃喝玩樂倒是頗有一套。
結果正德皇帝是朝也不上了,政事也不處理了,每天就是跟著劉瑾同志在一起嬉戲玩樂。
業精於勤荒於嬉,變壞容易變好難。
眼見年輕的新皇帝被劉瑾日漸蠱惑,馬上就要變成一名荒淫嬉戲的昏庸帝王,內閣裡的大臣們不幹了。
劉健當仁不讓,第一個上摺子,一來告誡皇帝近來行為不端,應該及時改正,二來提醒皇帝,劉瑾絕非善類,皇帝應該儘量疏遠這種奸佞小人。
摺子從內閣起草,經司禮監御批,最後送到了皇帝本人的手裡。
朱厚照看了劉健的奏摺,可以說是一個頭兩個大。
劉瑾是他在這無聊深宮裡最好的玩伴,而劉健是父親留給自己的顧命大臣,自己又不得不敬重,所以皇帝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聽誰的也不好辦。
皇帝思來想去,決定先拖一陣子再說。
劉健的奏摺,皇帝看歸看,但是不批覆,而對於劉健想要懲處劉瑾的請求,皇帝更是置之不理,按下不表。
沒辦法,一邊他不想失去,另一邊他也不想失去,皇帝只能裝傻充愣。
但劉健同志歷經官場多年,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一看皇帝對自己的上疏十分敷衍,居然又聯合了另外兩位朝廷要員,李東陽和謝遷,再次聯名上疏,表示我們要求皇帝從嚴法辦劉瑾,這事兒你不能拖,必須麻溜利索的給我們辦了。
朱厚照能怎麼辦呢?
他也很難辦。
不僅難辦,簡直是毫無辦法。
既然毫無辦法,那就故技重施,一拖到底。
皇帝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裝作不知道。
但這回,這一招對大臣們可不好使了。
劉健,李東陽,謝遷集體表示,不把太監劉瑾法辦,我們就集體辭職,以後朝政大事您也別指望我們了,您不是跟劉瑾玩的好嗎?以後有事兒,您找他去辦吧!
這回皇帝徹底慌了。
因為皇帝雖然反感這幫文臣,但他們掌握著朝廷中重要的樞紐工作,替皇帝分擔著大量的工作任務,如果他們突然翹班不幹,整個大明的政務系統,就會徹底陷入癱瘓。
皇帝慌了,但此刻卻有比皇帝更慌的人。
這個人就是宦官劉瑾。
劉瑾沒想到,這幫文臣們連番上書沒能扳倒自己,現在居然用集體辭職來威脅皇帝。
小皇帝哪兒見過這陣仗,還不得在這幫文臣的淫威之下直接把自己給收拾了。
不能坐以待斃,劉瑾必須採取行動。
找劉健他們去求情?上道摺子證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
劉瑾沒有這樣做,他選擇直接進宮面聖,覲見朱厚照,他要用自己的巧舌如簧來反轉這場政治鬥爭的結局。
而當劉瑾見到朱厚照時,他沒有用長篇大論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更沒有用近乎哀求的語氣來懇請皇帝從輕發落自己,他只是輕描淡寫的對皇帝說了一句話:
皇帝,你已經長大了,你才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一句話,如醍醐灌頂,讓朱厚照大徹大悟。
是的,自己已經十八歲,已經是個成年人,是紫禁城的擁有者,是全天下的主人。
黎民歌頌,百官拜服,誰見到我都應該下跪,都應該顫顫巍巍。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讓幾個糟老頭子擺弄我?
謝遷?李東陽?劉健?
什麼託孤重臣,內閣學士,說白了不都是給我打工的嗎?
既然是給我打工的,那你們有什麼資格指點我?
對朱厚照來說,聽劉瑾一席話,簡直是勝讀十年書。
因為劉瑾十分切中要害地告訴了朱厚照一個道理,那就是:你是皇帝,你本不用懼怕任何人。
朱厚照徹底想明白了。
他再也不要做被文臣桎梏的少年天子,他要堂堂正正地做一言九鼎的大明帝王。
不是不想幹了嗎?不是想辭職了嗎?好!我批了!
於是乎,在一個寒風凌冽的清晨,劉健守在皇帝的寢殿之外,本來以為皇帝會畢恭畢敬的迎出來安撫自己的情緒,然後把劉瑾繩之以法,但他沒想到,他等來的卻是自己仕途的歸路。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劉健被一擼到底,削為平民,正式退出了大明歷史的舞臺,隨之一起收到皇帝批准的,還有倒黴蛋李東陽和謝遷。
一場文臣和宦官的較量,最終以宦官的全線勝利告終。
大明王朝歷經一番驚心但不動魄的政治鬥爭後重新洗牌,一切似乎又重歸平靜。
但所有人都知道,劉健雖然退了下去,但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翻江倒海,才剛剛開始。
大明,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