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講述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100個故事”之六十六
在中國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恩格貝生態示範區內,有一座等身大銅像。銅像身材瘦削,手執鐵鍬,目光深情地望向遠方蔥鬱的白楊林。銅像中人,是傾盡30年時間精力、一手締造恩格貝沙海變桑田奇蹟的日本“沙漠之父”、農學專家遠山正瑛。
遠山正瑛與中國沙漠結緣,始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西北的赤地千里、黃沙蔽日,給來華留學的遠山正瑛留下了強烈印象,使他萌生了治沙宏願,甚至在內蒙古庫布齊買下一塊實驗地。但日本全面侵華的戰火燒燬了他的夢想,目睹中國河山破碎、生靈塗炭,遠山正瑛心痛如割。一介書生的他只能懷著深深愧疚和牽掛返回日本,潛心治學。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已經退休的遠山正瑛無法再在家中做片刻停留。他時常被日軍刀槍下中國百姓的淒厲哭喊驚醒,時常夢迴中國西部令他揪心的茫茫大漠。他迫不及待收拾行囊,奔赴中國甘肅、寧夏等地,開始漫漫在華治沙路。
1991年,84歲的遠山正瑛得償所願,前往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腹地的恩格貝。恩格貝總面積約30萬畝,在蒙古語中意為“平安吉祥”,史上也曾是水草豐美的牧場,近代以來卻因災害和戰亂等被滾滾黃沙抹平。氣候惡劣,寸草難生,被學界稱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遠山正瑛定居下來,誓言“今生今世,不治住沙就不離開”!
很多人不解:一個本該頤養天年的耄耋老人,何必到黃河邊的沙漠裡受苦受累!“我這是救贖,更是報恩!”遠山正瑛說,“日本是一個島國,受惠於大中國甚多,雖然我的同輩人做了許多對不起中國人民的事情,罪孽深重,可中國人民卻寬容大度。凡有良心的日本人都應該記住中國人對日本至少有三大恩:一是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教;二是中國沒有向日本索要戰爭賠償;三是中國人民撫養日本遺孤。我來荒漠上治沙,就是對日本侵略中國的一種贖罪,而道歉賠罪不能只用語言,應當用行動去為中國辦好事。”
在這裡,人們總能看到一副場景:一位頭戴遮陽帽、身穿工作服、腳蹬高筒雨靴、揹著工具袋的老人,無論酷暑寒冬,都親力親為在一線忙碌不息。在流沙上種樹異常艱難,首先用木棍砸坑,固定沙柳條,再提水澆灌,一棵樹至少需澆6桶、往返12次;為了保持水分,坑洞必須深挖80釐米,少1釐米都不行;坑洞的寬度、樹苗間距、土壤鬆軟程度等也都要符合嚴格的標準。在遠山正瑛的毫釐必較、鍥而不捨之下,樹木成活率從原先不到20%奇蹟般地提高到了80%。
遠山正瑛在修剪樹苗
遠山正瑛還在日本發起成立“日本沙漠綠化實踐協會”,宣讀了“遠山夢想”:我相信,綠化佔地球陸地四分之一面積的沙漠是一條通向世界的和平之路!為了籌集治沙經費,他變賣多處祖產,在日本各地巡遊演講,在NHK電視臺接受採訪,號召日本人“每星期少吃一頓飯”給恩格貝捐款、捐草籽,還倡導日本年輕人來中國當志願者,為中日種下“友誼之樹”。
一位隨侵華日軍到過內蒙古的老人來到恩格貝時說:“我的心都在顫抖。當年我是扛著刀槍來的;現在,我是扛著樹苗來的。我栽下的每一棵綠樹,都是一份深深的懺悔。”
寒來暑往,一去13載。在遠山正瑛的感召下,累計7300多名日本志願者,包括他的子女和孫輩,一批批相繼來到恩格貝,種下樹木300多萬棵,染綠黃沙4萬畝,直到2004年2月97歲的遠山正瑛辭世。
這一年,恩格貝近一半沙漠恢復植被覆蓋,白楊亭亭,綠草如茵,不毛之地終成萬里沃野良田。當地還建起華北、西北地區最大的養殖基地,種植大量苗圃與經濟作物,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庫布齊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治沙樣本”,恩格貝被評定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
人們按照遠山正瑛的遺願,把他一半的骨灰送到恩格貝,撒在這片他眷戀一生的土地和親手培育的綠色之上。遠山正瑛如同一粒種子、一團火把,他的離去,並沒有使恩格貝的治沙終止,每年都有青年志願者繼承他的遺志,從日本各地帶著樹種和花籽趕來,為恩格貝添上幾株新綠,為中國生態治理貢獻力量。在中外人士接力奮戰下,據統計截至2020年,恩格貝的植被覆蓋率已達78%、森林覆蓋率已達41%。
穿過遙遠時空,遠山正瑛老先生似乎也在遙遙回應:“環境問題早已超越國界。解決環境問題必須世界一盤棋,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人來綠化中國沙漠,最終也是在幫助自己。”正義與良知,遠見與胸襟,使遠山正瑛為中國的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做出了卓越貢獻,贏得了中國人的敬重。他不僅在恩格貝播下片片綠蔭,也播撒了中日兩國和解和友誼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