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覺醒年代》……2021年“主旋律”“獻禮劇”頻現“爆款”,頻頻出圈。最近又有一部《功勳》熱播,劇中有一個單元講述了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申紀蘭奶奶的故事。
中國婦女運動百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婦女投身革命、建設、改革的時代洪流,抗爭、奉獻、犧牲前赴後繼,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激揚巾幗之志,奉獻巾幗之力。今天我們想要講述的,是一位和申紀蘭同樣為了“讓姐妹們都走出家門”奮鬥終生,堪稱女性楷模的她的故事。
她就是李堅真,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的中央紅軍32位女紅軍之一,中共中央第一任婦女部長,中央蘇區第一位女縣委書記,新中國第一位女性省委書記。
李堅真,原名李見珍,出身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北部山區一個沒有一畝地家產的農民家庭,幼年時甚至被賣作童養媳,而婆家也同樣貧苦。也許是客家女骨子裡總有股韌勁,“暗無天日”的生活並沒有讓李堅真長成“祥林嫂”,反而在她心中種下了一刻反抗精神的種子。
1926年,“農民運動大王”澎湃來到李堅真家鄉。第一次接觸到“耕者有其田”“男女平等”這樣的先進思想,李堅真醍醐灌頂,心中那顆種子終於破土萌芽。從此,李堅真走上革命道路,並於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李堅真擅長編山歌,她將鬥爭思想編進歌裡,深入群眾進行宣傳。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女性加入革命組織。1934年,李堅真被任命成為中共中央婦女部部長。成為婦女部長後,她積極領導根據地的婦女解放工作,動員組織婦女學習生產技術,參與生產勞動,保障了根據地的後勤供給,為紅軍反“圍剿”提供了有力支援。長征開始前夕,李堅真還發動整個根據地的婦女在極短時間內為紅軍趕製了二十多萬雙鞋子還有十萬條米袋。
長征途中李堅真曾擔任運輸科科長,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帶領戰士們為老百姓出頭打土豪劣紳,並將徵收來的部分物資分給當地農民,既贏得各地百姓的擁護,又解決了紅軍長征的物資需求。飛奪瀘定橋,李堅真帶領隊伍解下綁帶把藥箱綁緊在肩上,兩手扶著鐵索匍匐過橋,一趟趟把藥箱全背過了河。
長征勝利後,李堅真在延安繼續擔任婦女部長一職,積極動員各級女幹部深入群眾,宣傳男女平等思想,幫助婦女們識字、學技能、參與社會活動,鼓勵婦女掙脫封建桎梏。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堅真就隨新四軍到江西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長,帶領婦女參加抗日圖存活動。李堅真的丈夫鄧振詢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她悲痛欲絕但仍堅持工作堅持鬥爭。從此在戰鬥中她經常使用兩把手槍,一把是她自己的,一把是她丈夫的遺物。她還用心把丈夫與前妻的兒子鄧東林和養子巢玉祥養育成才。
由於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又被先後任命為中共中央東南局婦女部部長、中共蘇南區黨委黨校主任、中共溧水縣委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民運部副部長等職,是當時有名的先進革命女性代表。
英國學者愛德爾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種志略》中這樣寫道:“客家婦女是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作為漢族中幾乎是唯一沒有過纏足陋習的女性群體,在客家婦女身上往往體現著自立自強、刻苦耐勞、堅毅頑強的品質,閃耀著開拓進取、勤儉樸實、聰慧善良的光輝。來自“客都”梅州的李堅真可以說是個中代表。
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堅真公園內的堅真紀念館,於2007年李堅真百歲誕辰之際建成並對外開放,大樓前矗立著一座李堅真騎著駿馬身著戎裝腰挎雙槍英姿颯爽的銅像。館內展出了李堅真不同時期的圖片和文字材料,詳細而生動地講述了李堅真戰鬥的、光輝的一生。
李堅真生活簡樸,用的毛毯是結婚時組織分配給她的打土豪得來的一床毛毯,陪伴了她整整57年。她的侄子曾請求她在工作上幫忙安排,她立即堅定地拒絕了,還說:“共產黨不能世襲,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開口,更不能寫字。”
2013年堅真紀念館內還增設了“堅真廉潔操行館”,採用全息數碼場景表現形式,再現李堅真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高尚風範。
2019年8月,豐順縣堅真紀念館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第八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