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這麼個昏頭,皇帝,在位45年,二十多年不上朝,他仗打百官,沉迷修仙。宮女想勒死他,權臣想架空他,就連毛主席也憤怒地評價他。煉丹修道,昏庸老酒,做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兒,他便是大明的第11位皇帝。嘉靖帝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為沒有子嗣。堂弟朱厚璁繼承皇位,改元嘉靖。說起嘉靖,他絕對是大明王朝最另類的皇帝。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明始亡於嘉靖可以說,這個鍋嘉靖絕對背得不冤枉。但其實剛登基的嘉靖,也曾歷經圖治,只不過後來因為一件事的發生,讓他完全對治理國家喪失了興趣。
這件事兒便是持續20年之久的“大禮儀事件”。嘉靖繼位的第六天,召集百官討論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便是他爹該叫啥?這確實是個很嚴肅的問題。討論的不是他爹的姓名,而是現在他做了皇帝,他那曾經為王爺的爹該戴什麼尊號,大學士楊廷和很遵從禮法。他上書告訴嘉靖,按照禮儀和先禮,你該把孝宗皇帝朱佑摚稱認為親父,也就是皇考。宗法上的父親。嘉靖帝聽後就忍著氣問了一句,那把真正的親父要置於何地呢?楊廷和發現嘉靖生氣了
但是。這事兒不得不提。他回答說:“陛下應該稱您的生父興獻王,還有您的生母王妃蔣氏為皇叔父母。”“好啊!楊廷和,你好大的狗膽,你還真敢說出來,怎麼父母還能亂認的,當了皇帝,連親爹親媽都不能認。天下哪兒有這樣的道理。”嘉靖很生氣,但楊廷和卻穩如泰山。嘉靖下了聖旨,讓楊廷和重新考慮。但明朝內閣有退回不合時聖旨的權利,所以楊廷和不僅退回了聖旨,還兜兜轉轉,和嘉靖和起了稀泥。總之內閣一個態度,要麼聽我的,要麼這事都別辦。此時的嘉靖只有14歲,而楊廷和大學士已經63歲,他是四朝元老。嘉靖打嘴仗打不過,畢竟老人家讀過的書比他頭髮都多。
爭取朝內言官的支援,那更是天方夜譚。嘉靖似乎真要喊親生父母叔叔阿姨了。雖然局勢不傾向於自己。不過這位14歲的少年卻很清楚地記得一點,自己終究是皇帝。大臣們的主張再強烈,他不透過,全都是廢話。而只要他拖住事情,就總會有轉機。果不其然,投機者出現實為觀政進士的張聰在嘉靖進退維谷之際,上了一份分量極大的大禮書。通篇寫滿了兩句話,皇帝你是可以認自己的。親父為親父的你甚至可以給他蓋個廟,尊為皇帝。嘉靖看了這份檔案,蹦的跳的五丈高,他立馬拿著這份檔案說要稱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興獻皇帝
可是。這內閣大臣們看了檔案,就覺得滿紙荒唐,依舊是不予批准。就這樣,雙方又開始拉鋸戰,直到有一天,朱厚璁的生母蔣妃來了。蔣妃本來是受邀來京城當皇后的。結果走到半路,聽說不僅皇后當不成了,他兒子連親爹都認不了了。蔣飛很生氣,呆在京城外,怎麼說也不進來。嘉靖很委屈,當皇帝來了還是受委屈來了呀。他在百官面前哭哭啼啼,哭著喊著說被欺負了,甚至最後扔出一句。皇帝,我不當了,我要回去侍奉我的母親。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皇帝是不可能換了,那就只能各讓一步。最終商議決定稱興獻王為興獻帝
蔣飛為興獻後,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沒有,嘉靖得寸進尺,過了幾個月又表示要改興獻帝為興獻皇帝。大臣們自然表示強烈反對,又過了沒有兩年,清寧宮小房失火,嘉靖聽了張璁的意見,又舊事重提。還是那句話,要尊孝宗為皇伯考就是宗法上的伯伯,自己的父親依然要被尊為皇考,還要按照對對待先皇的禮儀,在大內裡建廟祭拜。“累了累了真累了,還有完沒完呢”。楊廷和表示反對,但嘉靖依然固執己見。最終,楊廷和辭官。沒有了楊廷和這個最大的反對派,嘉靖在張聰等人的誘導下變本加厲。嘉靖三年,他將百官召集在左順門後宣聖旨。
他要將生父尊為皇考孝宗皇帝,為皇伯考這個強行頒佈的聖旨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百官們先是進行了罷仇,之後二百多名大臣跪在應順門示威請願,表示不撤銷聖旨,他們就不起來。嘉靖很頭疼,安排太監趕了兩次,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撤銷。那我們就一直跪著。好,嘉靖算是忍到極限了,威脅我是吧?好,今天我們就看看到底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錦衣衛,先把這些人的名字全記下來,然後把帶頭地抓起來。在錦衣衛雷厲風行的執行下,八個領頭的全部帶進了昭獄。嘉靖以為這樣就能唬住他們,結果百官非但沒有被嚇住。
反而起了眾怒。他們在翰林院修撰楊慎的帶領下,開始錘門痛苦,一個兩個三個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皇宮頓時嚎聲一片,不知道的還以為皇帝又去了,好好啊,真會玩。嘉靖皇帝終於崩潰了。既然你們愛哭,那我就讓你們哭。錦衣衛將這些嚶嚶嚶的全部抓起來,還有參與此次示威的四品以上官員取消所有俸祿。等等 五品以下那些湊熱鬧的官員都給我壓在地上,狠狠的打,打到他服為止,死了我負責!就這樣。明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停戰開始了,那些曾經衣冠整齊的官員們,齊刷刷的被脫光屁股接受烶杖的制裁。
殘忍的是,此次受罰者一共180多人,其中有17人直接被活活打死。終於在採取高壓政策制服群臣之後,嘉靖帝得償所願,將自己的生父作為皇后恭穆墓獻皇帝。生母尊為聖母章聖皇太后尊孝宗為皇伯考。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沒有,此時才嘉靖三年,離大禮儀完全結束還有十多年。而接下來,嘉靖把目光對準了祭祀老爹的廟該建在哪裡,還有牌位上寫什麼稱號,嘉靖四年。大禮儀第一輪剛剛結束,光祿寺成為了拍嘉靖帝的馬屁,馬上上書表示,應該把興獻皇帝的牌位供奉在太廟。
這裡說一下,太廟是皇帝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必須是血統純正的皇室,或者是有功績的皇室,或者有功勞於社稷的臣子。才有資格供奉在這裡,普通的皇室是不能進入的。而興獻皇帝連皇帝都沒有當過,怎麼就能進這裡面呢?太荒唐了,大臣們依然十分反對。張璁不愧是個投機分子,他也覺得這太荒唐,太過分了。但是。事情總會有另一種解決方式嗎?他告訴嘉靖帝,在皇宮再建一座廟,把您的父親供在裡面不就行了。嘿嘉靖聽了覺得也是,既然太廟不容我老爹,那再建一個和太廟同等規格的廟不就行了,真是個機靈鬼。
一年後,太廟的左邊建了一座廟,嘉靖為其取名為“世廟”。十年後,嘉靖突然意識到。自己是轉系繼任皇位的,自己死後的廟應該為“世”,於是又將寺廟改為了“獻皇帝廟”。此外,按照古代禮制,建廟後,要按照一定等級的樂舞來祭祀,天子有八侑,諸侯有六侑。大臣們認為。獻皇帝廟要比天子廟低一等,應該用諸侯的六侑,可是嘉靖依然採取了天子的八侑規格,完了嗎?依然沒有,大禮儀事件依舊在持續。嘉靖十七年,揚州府同知為了討好嘉靖上述表示。獻皇帝應該進入太廟,尊其為大宗,享受天子的禮儀,這樣才能配得上陛下。您啊
嘉靖聽得心癢癢的,如果能行,那再好不過。於是他便詢問內閣首輔夏言的意見。夏言擔心事情再次鬧大。就一直拖著沒有回覆。時為禮部尚書的嚴嵩看到了升官的機會,於是表示應該在太廟上奉獻皇帝。將其尊為宗。事情到這裡,也算是終於結束了。嚴嵩這麼做的效果,就是內閣首輔夏言被革職。自己被加官成功進入內閣。縱觀著整個持續了20年的大禮儀,扯皮一個詞貫穿了始終,究竟誰佔理,誰又是強詞奪理的呢?其實楊廷和和嘉靖都沒錯,嘉靖想認自己的親爹合情合理。楊廷和以傳統禮制維持。據理力爭
而這表面是在爭該不該認親爹,實則是內閣首輔與皇帝在爭權。換種說法也是。在爭奪話語權。嘉靖當時才還未成年,沒有心腹。楊廷和便想借著這個機會,將內閣名聲結結實實地烙印在皇帝腦中。以後不管是做什麼事情,皇帝都要讓著內閣三分,但是他明顯是找錯了對手。嘉靖雖然只有十來歲,但是內心的城府心機。卻已經初露鋒芒。他也知道,如果這次不堅定立場,那以後就被牽著鼻子走了。他也知道皇位不可輕易更換。所以才有恃無恐地拿走人做威脅。只不過在這樣的一場爭鬥中,嘉靖和內閣都沒有真正勝利。
贏得最後狂歡的是那些投機者。嘉靖在大理獄中獨斷專行,凡是違背意願的罷官流放,甚至烶杖致死。一大幫阿諛奉承的人流入朝廷內部。為內部的鬥爭和腐敗埋下了隱患,嚴嵩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