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路易·艾黎: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石 虹
在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上,有很多外國友人被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所吸引,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獻出畢生精力乃至生命。來自紐西蘭的路易·艾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工合”運動重要發起人之一、培黎學校的創始人。早在1934年他就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絡並結下了深厚友誼。在其後的60年間,他始終筆耕不輟地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故事,推動著中國對外的文化傳播。
1 從“工合”運動到培黎學校
1927年,路易·艾黎到達上海後,在租界就職消防督察。他深入瞭解到中國底層民眾的苦難,親眼目睹反動統治者的殘忍行徑,他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1934年,艾黎參加了第一個國際性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並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絡。此後,他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閱讀進步書籍,關心中國國內鬥爭,思索中國的社會問題。1936年3月,艾黎與格蘭尼奇夫婦創辦了進步英文刊物《中國呼聲》,並擔任長期撰稿人,艾黎撰寫了許多文章描述戰爭風雨欲來之際上海當地的情景。
此後,路易·艾黎和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夫婦,以及一批共產黨人、愛國民主人士胡愈之、徐新六、盧廣綿等發起工業合作社運動。1938年8月5日,在全民族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成立(簡稱“工合”)。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以“建設經濟國防,支援長期抗戰,發展民族工業,實行民生主義”為使命,透過組織工業生產,爭取國際援助,支援抗戰前線鬥爭,被譽為“後方經濟堡壘”,對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工合”組建成立,艾黎整整艱辛工作和奔波了6年。哪裡有合作社,哪裡就有艾黎的身影。
1942年,艾黎在陝西雙石鋪(今鳳縣)創辦了培黎工藝學校。他取名“培黎”即有“為黎明而培訓”之意。由於戰爭蔓延,學校遷到甘肅省山丹縣。在山丹,艾黎全身心地投入到培黎學校的工作中,努力探索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半工半讀、手腦並用的新型教育。在山丹培黎學校,學生們在沒有技術員的條件下,自己動手,在實踐中摸索。艾黎同他們一起研究,共同解決技術難題,然後編成講義,油印出來發給大家。同時,艾黎根據學校的發展,增加實踐專案,讓學生們學到更多的實踐經驗。為了給山丹培黎學校籌集辦學資金,艾黎寫信呼籲爭取國際社會對學校發展的支援和援助,在他的號召和努力下,學校得到了來自海外的大量物資及教學裝置的捐助,並邀請到來自8個國家的近30名專家、工程師和技師先後來校任教。
2 筆耕不輟向世界介紹中國
艾黎說:“和平是一切建設性的生活的基礎。不管有多少困難,走向和平的路永遠無法切斷。”新中國成立後,艾黎堅定地站在中國人民一邊,不遺餘力地宣傳介紹新中國,努力促進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1952年,艾黎參加了在新中國成立後舉辦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會——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並當選為聯絡委員會的委員。1953年,艾黎到北京定居,把介紹報道新中國的建設成就作為自己新的工作。他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和平會議,廣交世界各國朋友,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發表演講,傳遞“中國聲音”,向世界各國打開了解新中國的視窗,加深各主要國際組織對中國的瞭解,促進中國國際友好事業發展。
為了真實而全面地向世界宣傳中國,他堅持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訪問,深入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既有城鎮,又有鄉村,把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寫成報道文章和書籍,向中央相關部門建言獻策,向全世界介紹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他經常在外媒報刊上發表樸素真摯的詩作,翻譯出版中國優秀文學作品,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文化,以加強和加深世界人民對中國的瞭解和友誼。
艾黎的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語言通俗易懂。他先後發表了《人民有力量》《人道的中國》《在中國的六個美國人》《中國歷史故事》《山丹:探索創造性教育紀實》《西方帝國主義在中國》《好風集》等著作,以紀實、散文、遊記、詩歌等多種形式,生動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的歷史性鉅變。同時,艾黎尤其喜愛中國的古典詩詞和中國陶瓷器藝術,翻譯出版了《唐宋詩選》《少數民族詩歌選》《胡笳十八拍》以及杜甫、李白和白居易的詩選集,寫下《瓷國遊歷記》,以獨特的視角和筆觸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3 推動中國對外文化傳播
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斷絕往來,但艾黎始終認為這種情況可以改變。他鍥而不捨地給家人寫信,在紐西蘭報紙上發表文章和評論,向紐西蘭政府表達他的看法。他說,“作為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紐西蘭人,我感到有責任明確地、毫不掩飾地把我看到的真實情況告訴祖國的人民”。艾黎為中新兩國關係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為1972年中國和紐西蘭建立外交關係發揮了促進作用。
艾黎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向香港《東方地平線》雜誌投稿,直到1976年該雜誌停刊,他還向香港英文週報《大公報》投稿達25年之久。艾黎邀請兩家雜誌社將稿酬用於每年印一本新年小畫冊,登載他每年在全國各地隨時拍攝的中國兒童照片,並配上表達美好祝福的詩,寄給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
鑑於艾黎先生在國際文化傳播方面的突出貢獻,1972年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授予艾黎文學榮譽博士學位,1983年艾黎被中國筆會中心接納為第一位外籍會員。
艾黎於1952年倡導成立了紐西蘭中國友好協會,為促動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增進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推動下,新中友協積極開展友好交流活動,每年組織紐西蘭代表團訪華,為甘肅等西部地區的工合事業與學校在資金、物資、人員等多方面提供幫助。1984年,艾黎積極促成家鄉克賴斯特徹奇市與甘肅省結為友好城市關係。艾黎曾說,中國給了他生活的目的,給了他一項為之奮鬥的事業。1982年,艾黎被授予“北京市榮譽市民”稱號,1985年被紐西蘭政府授予“英國女王社會服務勳章”,同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榮譽公民”稱號。
在中國生活的60年,無論在國內革命和抗戰的艱苦歲月裡,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艾黎總是堅定不移地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