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老師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吐槽蘋果,說喬布斯走後的這十年,除了無線降噪耳機,其他的例行升級總結起來只有一句:更醜更貴更胡來。
這句話引發很多人爭議,原因是出自羅永浩之口,一個硬體領域創業失敗者,說得再犀利,也註定會被罵,加上他獨有的招槽體質,被反吐槽是很正常的,比如“你牛逼你來啊,說好的收購蘋果呢?”所以這件事,大機率又會淹沒在各種口水戰之中。
問題是,如果這句吐槽,不是老羅說的,是馬雲或者馬化騰說的,大家會怎樣?我相信很多蘋果的使用者,都非常認同,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這十年來,除了無線降噪耳機,蘋果的確沒有搞出特別創新的產品,能做的事情是例行升級。
但是,如果你看蘋果之前的歷史,會發現,不是所有的十年,都是那麼多創意的。
蘋果這個公司,看起來高科技,感覺很新,其實它已經有將近40年曆史,是喬布斯與另外兩個朋友在1976年創辦的。1976年是什麼時候?就是現在網上所有的80後、90後、00後用戶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是發生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年,這家公司就成立了。
在整個上世紀80年代,蘋果從上市到中途衰落,十年之間,推出了Apple Lisa、Apple Macintosh和Macintosh Portable三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而整個90年代,蘋果只有Newton這款劃時代意義的產品。新千年的第一個十年,喬布斯迴歸,算爆炸的十年,在原來的基礎上推出iMac、IPAD、IPOD、iPhone 等現在大家熟悉的產品。
從整個蘋果的發展史來看,喬布斯最後執掌的十來年,的確是產品最集中推出的十年,但是放在整個蘋果的發展史,我們剛剛過去的十年,並不是蘋果最差勁的十年。喬布斯固然是天才,但也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新千年的十年是科技產品爆炸的十年,喬布斯趕上,自然統攬所有榮耀。但不能說後面的人不牛逼。
在人類的歷史上,開創意義永遠大於修補意義,也就是說,巨人,永遠比站在巨人肩上那個人偉大,或者更有名氣。
我們現在經常吐槽這個時代沒有大師,認為民國時期大師輩出,什麼胡適之啊、熊十力之類的。但實際上如果把胡適和熊十力放到今天,他們的知識和創造能力,不一定比得上現在的很多學者。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學者的名氣,就不如胡適和熊十力呢?
原因很簡單,胡適和熊十力,是填補空白的人,具有開創性意義。正如你現在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沒有人知道你名字一樣,但大多數人,會記住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原因很簡單,人家填補了這個領域的空白,所創造的意義是劃時代的。
胡適當年博士畢業,30來歲就當上了北大教授,月薪280大洋,是當時教授級別最高工資的。現在你一個博士畢業,肯定不能去當北大的教授,只能爭奪深圳某個中學的老師,或者街道辦的辦事員。除了內卷之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機會的空間少了。
當年胡適畢業,國家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滿地都是機會,但也沒啥條件,所以你得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創造一個體系,一個學科。這就是從0到1的過程。而現在的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修修補補,雖然更加系統了,更加完善了,但是,你做的事情,不是創造者,而是修補丁的,除非你整一套新的體系,但是,新的體系是非常難的,可遇不可求的。
這就解析了,為什麼過去十年,庫克統治的蘋果時代,如羅永浩口中說的那樣:除了無線降噪耳機,其他的例行升級。
對於庫克而言,守業是第一的,然後才是創業。所以我覺他已經非常牛逼了,他能在喬布斯走後,維持蘋果的快速迭代現狀,在晶片、設計、和供應鏈上,做了很多微小的改動,而且確保每年都有升級迭代。
至於是不是更醜更貴更胡來,這個是見仁見智的。羅永浩是美學大師,他這麼說,有他的邏輯。但庫克是供應鏈和營銷大師,人家這麼做,也是有人家的邏輯。
最關鍵,這十年來,蘋果的股價,一直在漲。
這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一旦你把一個商業框架搭建起來,成為行業耳熟能詳的品牌之後,你就可以靠著這個品牌,穩健開好車就行,不一定要每時每刻創新,走冒險之路,只需要保持創新的心態,根據時代的要求,適時加以調整即可。
最典型的是可口可樂,這麼多年了,你見過它創新嗎?它要做的,是穩,然後把槍支彈藥放在市場的佔有率上。當然,你也可以是可樂跟科技產品不一樣,前者是穩定性產品,後者是迭代性產品。問題是,即使是迭代性產品,也不可能一天一個樣的,否則就變成了為創新而創新了。
完成了從零到一之後,一個企業就有了基本盤,一個人也有了基本盤,然後基於基本盤,該創新的時候創新,該冒險的時候冒險,該保守的時候保守。所以我認為,蘋果過去的十年,其實是在穩健的基礎上保持迭代。
這就夠了。
這也是羅永浩沒有的,他前幾年放棄高薪工作,放棄其他的機會成本,選擇做錘子手機,目的就是想在人類科技的賽道上,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業作業系統,雖然他充滿著冒進和創新精神,但結果呢?產品沒做成,商業系統也沒了。
因此,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公司,如果沒有基本盤,談創新毫無意義。就像一群連番薯都沒得吃的人,在談論燒鵝怎麼烤好吃,沒有意義。
今天,我們當然可以用杞人憂天的口吻來吐槽蘋果,吐槽人家不冒進,然後呢?如果蘋果這艘船,你是船長,你是先選擇冒險創新,還是先穩住速度,確保船安全到達港口?
泰坦尼克號的船長,當年就是因為聽信了不懂行的人鼓吹,在充滿冰山的海域開足馬力,只為報紙頭條說它是當時最快的郵輪。結果呢?它的確上了頭條,卻是以悲劇的形式。
乘客思維和司機思維是不一樣的,乘客的世界裡,腦子就是想著快速、刺激、炫酷。而司機的思維則是,安全、穩健、順利到站。
所以說,人生還是少點聽別人的建議和吐槽,因為別人不會對這艘船負責,所以可以放開評論。而你,作為船長,最重要的是看好自己的路,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你說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