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 舒湘蓉 圖│由作者提供
廣東文投創工場總經理劉一樺認為,教育本質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另一個是因材施教、個體化學習的問題。
隨著《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的落地,線上教育公司裁員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的新聞。
8月5日這天,網傳位元組跳動裁掉了線上教育的所有員工。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天,位元組跳動旗下的大力教育推出新款智慧作業燈。劉一樺便在等這款作業燈的開售,為她的女兒購置一款新的作業燈。
作為廣東文投的文投創工場總經理,劉一樺對這款作業燈有身為投資人的理解:“如果我僅僅買一個燈,八九十塊就夠了。為什麼大力智慧作業燈能賣到八九百?無非是因為裡面附帶的教育內容,這些教育的內容能夠線上化、智慧化、互動化。”因為教育內容而增加十倍的附加值,使騰訊、阿里先後推出自己的作業燈 — —AILA智慧作業燈、導學號智慧作業燈。這些附帶教育內容的硬體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教育智慧硬體。
從文化核心去理解消費者的消費動機
雖然廣東文投是由廣東省宣傳部牽頭設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但廣東文投不侷限於文化產業,也不侷限於投資。2015年前後,廣東文投開始關注文化科技、文化消費等行業,並設立了廣東文投創工場。到目前為止,廣東文投已經設立了十幾個運營基金,覆蓋各個行業,以及12個聯營或自營的孵化器,累計孵化企業超過3000家。
劉一樺以她投資過的一家運用高科技改造吉他的樂器公司為例:“去年我們投的拿火音樂,是中國唯一進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樂器公司。一開始我們以為它的樂器是小眾消費品,因為國內會吉他之類樂器的人很少。但我們考察了它的消費者,發現100個使用者裡,有80個使用者是不會彈吉他的。所以我們最終給拿火的定位是大眾時尚類消費公司。到目前為止,這家樂器公司的市場估值已經增長了7倍。”劉一樺認為這是廣東文投透過文化核心去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和設計感的產品的一個經典的投資案例。
她還提到2015年投資的以袋泡茶為產品的茶裡,和為消費者改制衣服的易改衣,都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廣東文投對在廣東本土的文化科技和文化消費兩個領域的公司,起到了積極的貢獻。”
具有一定國資背景的廣東文投,在投資上做到了穩健和高效的平衡。這種平衡也體現在他們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上。“我們從2018年開始聚焦教育培訓領域,之後陸續避開了該領域的三個大‘坑’。”
劉一樺侃侃而談,“第一個是幼兒園;第二個是學歷教育;第三個就是線上 K12教育。疫情一方面催生了線上學習的全民學習方式,另一方面資本的大量湧入,使得線上K12愈發成為流量爭奪遊戲。”她認為教育是一個慢行業,如果用TMT的打法、用資本的方法去催熟這個行業,或催生它的規模不斷膨脹,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背離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智慧硬體也具有消費品屬性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教育的興起讓教育智慧硬體市場規模迎來了一波增長,很多家長都購置了學習機或者學習平板。而劉一樺認為,由於教育智慧硬體屬於硬體類,其概念始終不如線上教育和素質教育那麼有吸引力。且教育智慧硬體成長較慢,資金鍊較長,從收付實現制來講,教育智慧硬體需要一件一件地賣,這種形式和職業教育、素質教育透過拓展線下門店的形式比,現金流週轉不夠快。
“在國家釋出‘雙減’ 政策之前,教育智慧硬體的關注度就處於教育產業的中後端。”劉一樺表示,“‘雙減’之後,它的關注度突然來到了前端,更多討論的是教育智慧硬體跟教育資訊化的協同性、融入性——資本仍然關注回報更快的產業。”她認為教育智慧硬體不會出現像共享經濟、線上教育這樣的爆發式增長。
而教育硬體的“慢”,也正是教育行業的特徵之一,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曾經在兩三年前說過,教育是一個慢行業。”劉一樺談到教育的本質:“就像做消費品,做一包袋泡茶,做一把吉他,都需要消耗並沉澱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專注到產品層面。你要特別考慮的一點是,你的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教育硬體也是如此,這個過程可能慢一點,但它是自下而上的市場需求,一旦形成會很穩固。”
資訊科技大廠和傳統智慧硬體廠商各有優勢
在教育智慧硬體的角力戰中,主要分為以步步高為首的傳統智慧硬體廠商,以位元組跳動為首的資訊科技大廠,以及正在謀劃入局的線上教育企業。其中傳統教育智慧硬體企業以生產學生平板為主,根據中研網的資料,步步高的學生平板市場佔有率高達41.8%。
資訊科技企業和線上教育企業產品種類更豐富,除學生平板外,智慧作業燈、詞典筆和錯題印表機都有生產。劉一樺認為,這些資訊科技大廠和傳統硬體廠商相比,各有各的優勢。“但凡涉及到做智慧電子產品,首先是考驗資金投入和資本持續的能力,因為硬體研發的前期和中期,對資金體量的要求都很大。而資訊科技大廠在資金上不會計較短期的投入,這是它們第一個優勢。”劉一樺總結道。
“第二個優勢體現在教育智慧硬體的互動性上。資訊科技大廠在獲得及反饋學生資訊上具有技術優勢。諸如騰訊、位元組等網際網路公司,在大資料即時互動上,它的能力一定是要強於步步高等傳統硬體廠商的。
第三個優勢就是資訊科技企業抓取教育內容的能力。教育內容要貼合學生需求,而資訊科技企業對資料更敏銳並且能及時迭代,這方面也強於傳統硬體廠商。”
但她認為,傳統硬體廠商也不是毫無機會。“首先在供應鏈方面,這些傳統智慧硬體廠商是有護城河的。”她分析道,“穩定的供應鏈,過硬的品控,這些都是傳統硬體廠商的優勢。”第二個優勢她認為是銷售渠道,傳統硬體廠商具備 銷售網路的管控能力和及時反饋能力。第三是運營能力。傳統硬體廠商賣產品多為線下,商業模式和以線上為主的資訊科技大廠不一樣,例如線下要面對庫存和壓貨等問題。以線下為主的傳統硬體廠商,這些銷售經驗在日積月累下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
打破教育資訊化的“孤島”
“現在的教育智慧硬體是一個孤島。”劉一樺觀察到,學校的資訊化裝置和家用教育智慧硬體,都是各自自成系統的,“我想如果未來有一天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智慧硬體系統能夠打通,那整個教育系統將會有更好的呈現和服務。”
她認為,教育資訊化的承接人是學校和政府,並且主要是政府。“雙減”之後,教育要做到緩解家長的焦慮,有效地服務學生成長,甚至撫平競爭帶來的內卷。
要實現這些目標,在校內建立起教育資訊化的體系就十分重要。“如果校外的線上教育沒有了,校內的資訊化體系又沒有建設起來,這個矛盾還是無法解決。”她說。
她認為學校和政府可以以更積極的態度去擁抱教育資訊化的各類產品,將其引入校園,並且與家庭端的硬體打通。“教育智慧硬體的機會就在這裡,透過教育資訊化,將校內資訊系統這一塊做強,使之與家庭學習實現無阻礙的互通。” 劉一樺說道。
而從企業這一端來看,劉一樺認為製造教育智慧硬體必須解決教育的某些痛點,才能夠與眾多巨頭、資本競爭。“教育本質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另一個是因材施教、個體化學習的問題。如果企業能從教育需求出發,找到問題的痛點,結合教育智慧硬體,會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她再次提到了教育硬體的內容:“大部分投資人都會覺得,硬體的資本溢價比較低。但教育智慧硬體跟其他硬體不同在於,它需要不停地更新迭代內容,挖掘客戶的需求。這意味著硬體只是一個開頭,硬體本身承載的教育內容才是長尾。”在教育智慧硬體是否會出現泡沫的這個話題上,她表示目前主流資本還沒有進入教育硬體領域,但未來半年到一年可能會出現泡沫。
“泡沫並不一定就是不好,當資本對一個行業持樂觀態度時,這個行業就會出現泡沫。這恰恰證明大部分人對這個行業是看好的。如果泡沫可控,沒有影響行業發展,那可以說這樣的泡沫是健康的。”劉一樺闡述她對泡沫的理解,“如果一個行業吸納的資金超過了這個行業理應的需求量,甚至出現哄抬標的價格的時候,就會使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下降。這不利於行業的創始企業有序發展。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說泡沫影響了行業發展。”
基於這樣的理念,劉一樺認為K12線上教育的泡沫是不健康的。人們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一旦泡沫破裂,潮退之時沒有一條魚能獨善其身。K12線上教育的潮水已然退去,其之前吸納的資金將湧入新的行業。不論這個行業是不是教育智慧硬體,能否為教育的公平性和個性化作出貢獻才是人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 文章版權歸本編輯部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如需獲取轉載、合作、採訪等需求請到微信公眾號選單欄,獲得相應資訊。
· 您亦可在知網、今日頭條、南方號等相關平臺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