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解放戰爭中的各個指揮官,大家肯定會說,各有千秋。
但提到解放戰爭中的各個野戰軍部隊,四野,也就是東北野戰軍,無疑是實力最強的。
在朝鮮戰爭中,四大野戰軍陸續入朝作戰,美軍與野戰軍部隊交手後得出結論:中國至少有216個陸軍師,編成了四大野戰軍,相當於我們的集團軍群,就實力而言,最強的是第四野戰軍,其次是第三野戰軍。
四野之強已經得到了敵人的充分認可。
東北野戰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後,抗日戰爭勝利後,我黨抽調10多萬人出關經營東北,短短三年的工夫,東北野戰軍便從10萬人發展到了100多萬,成為四大野戰軍中最強的存在。
解放戰爭轉入反攻階段時,也是東北野戰軍率先吹響了決戰的號角,遼瀋一役殲敵50萬,解放東北全境。隨後百萬大軍揮師入關,從山海關一直打到了海南島,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連老對手杜聿明都不禁感慨:我們的隊伍越打越少,天天找蔣校長搬兵,共產黨的東北野戰軍為什麼越打越多?
那麼,從出關十萬到進關百萬,東野擴軍的秘訣是什麼?
雄師出關
在我黨大部隊開入東北前,這裡的局勢十分複雜。
東北地區在“九一八事變”後淪陷於日寇之手,日本將東北作為侵華大本營,並在這裡扶植了偽滿洲國政權。
由於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一槍不放丟東北,所以直至抗戰勝利前,東北是沒有國民黨軍勢力的,有的只是我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
1945年,處理完歐洲戰事的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東北抗聯曾協同蘇軍,一起殲滅日本關東軍。
蘇聯勢力撤走後,我黨和國黨都將目光放在了東北。
只不過此時國民黨正忙著“接收”中部和南部地區,對東北的優先順序沒有那麼高。
我黨則將東北放在了首要位置,我黨迅速調集10多萬部隊,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出關開進東北,其中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6萬人,新四軍第3師3萬人,陝甘寧邊區部隊1萬人,還有冀魯豫、冀中、晉綏地區各一個團。
此外,我黨還派出延安等解放區的2萬黨政軍幹部進入東北,由在蘇聯養傷回國的林彪統一指揮。這10多萬部隊,都是我黨軍官級別的精銳之師,他們可以以自身為圓點,將部隊發展壯大。
雖然在東北佔了先機,但當時國民黨軍的勢力過於強大。國民黨在美國的幫助下向東北瘋狂增兵,東北國民黨軍巔峰時期的兵力有60萬之多,其中還包括了5大主力中的兩個——新1軍和新6軍。而我黨在東北的部隊統共14萬人,敵強我弱,延安方面不得不下令“讓出大路,佔領兩廂”,繼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順帶一說,1946年1月,我黨將東北抗聯和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但鑑於其他黨派也組織了民主聯軍,為了區別,我黨於1948年1月將東北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又稱東北野戰軍)。遼瀋戰役後,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的作戰區域也不再限於東北。
1949年3月,按照中央軍委的統一序列,東北野戰軍又被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野”。當我們提到上述名稱時,基本上指的是同一支部隊。
1945年底,國民黨軍在東北具有絕對優勢,我軍不得不避其鋒芒,儲存實力。然而3年以後,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暴增至一百多萬,國民黨軍反而被壓縮在幾座孤城之中,打也不是跑也不是。
國軍將領不禁感慨,我們的地盤越打越小,人越打越少,共軍卻越打人越多。
這是為何?
清剿匪患
東北野戰軍越打越多,與我黨在東北實行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便是剿匪和土改。
東北的匪患由來已久,自清軍入關開始,東北土匪就滅不完、剿不清。日本人在此盤踞時,也必須接受與土匪共存的事實。蘇聯紅軍撤退後,東北成了軍事力量的空白區,兩黨相爭、群龍無首,東北的土匪又一下子猖獗起來。
東北的匪患有多猛呢,我黨派大部隊進入東北時,東北的土匪人數已經達到了17萬之眾,可以說漫山遍野都是土匪,他們打家劫舍、殺人越貨,讓本就困苦的東北民眾雪上加霜。
國民黨在行動上落後於解放軍,於是蔣介石便先行“招安”東北的土匪集團,用以破壞地方治安,襲擊八路軍。蔣介石用金條和大洋收買土匪,然後根據土匪隊伍的規模給土匪頭子授銜,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就被國民黨封為了上校旅長。
南京方面一下子就冊封了32個正副司令和33個軍長,土匪們有了國民黨撐腰,氣焰更加囂張,在東北基本上是橫著走。
我黨也收編土匪,但收編的政策與國民黨大不相同。不管土匪是哪個山頭的,只要來到我軍隊伍,都得按我軍的規矩來,首先便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黨還會指派政委去做思想工作,土匪們只有經過“改造”,洗心革面後,才能加入我黨的隊伍。
土匪們大都逍遙快活慣了,受不了我軍苛刻的紀律,而且土匪一般都是牆頭草,誰贏他們幫誰。國共在東北交鋒的前期,就有很多土匪臨陣倒戈,組織暴動,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四平保衛戰失利後,隊伍中的原土匪、以及處在觀望狀態的土匪也紛紛加入了國軍。他們與國民黨相互勾結,在後方搶劫民財、造謠生事、破壞交通線、暗殺幹部、發動暴動。
後來,退到松花江以北的民主聯軍開始組織兵力,進行大規模剿匪。到1946年9月時,我軍在南滿北滿一共消滅了7.8萬土匪,剷除了主要的土匪勢力。我黨又專門從延安調來剿匪專家賀晉年,對遁入深山老林中的殘匪進行追剿,又擊斃和勸降土匪數萬人。
到1947年4月時,東北匪患已被基本肅清。
我黨透過大規模剿匪,收編了不少牆頭草部隊,這些部隊經過我黨的思想教育後,痛改前非,成為了為解放全中國奮鬥的戰士。
同時,剿匪也讓東北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加強了我黨部隊在民眾心中的認同感,為日後在東北開展工作打下了群眾基礎。
推行土改
接下來便是土地改革。土改一直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時我黨是站在廣大勞苦大眾的立場,國民黨則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農民們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苦不堪言,辛辛苦苦大半年,生產的糧食大頭上交地主,剩下的還要承擔各種繁重賦稅。而在我黨的領導下,農民們則翻身做了主人。
東北解放區有一千多萬的人口,各解放區積極進行土改,從而讓我軍獲得了群眾的堅定支援,未被解放的地區也會對我黨軍隊翹首以盼。
誰都不想再回到地主、資本家、剝削階級橫行的年代。“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們生產工作的激情,以及保衛勝利果實的使命感大大增強。
在解放軍的動員下,人們響應號召參軍,團結在一起為了勝利而戰。從1947年底到1948年中,東北野戰軍從27萬人發展到了70萬人,還不包括30萬人的地方武裝,真正可以被稱為“百萬大軍”。
國民黨將領也知道這一點,但其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走上這樣的道路,總不能我打我自己吧?於是,隨著戰事的進行和時間的推移,國民黨部隊越打越少,逐漸被壓縮到長春、瀋陽、錦州等大城市中,徹底喪失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起關鍵作用的羅榮桓元帥。
東北野戰軍的領導班子是: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委,劉亞樓任參謀長。
林彪在軍事指揮上有著過人的才能,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戰術研究上,經常一坐就是一天。於是,部隊動員、軍事訓練、後勤保障等任務就一下子壓在了羅榮桓的肩上。
在最開始,動員解放區人民參軍並沒有那麼容易。針對民眾脫離教育體系過久,徵兵負擔過重,有的地區產生牴觸情緒等問題,羅榮桓制訂了深入教育、整頓紀律、勤儉節約的策略。
羅榮桓派出大批政工幹部深入群眾,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教他們“參軍便是保護自己土地”的道理,同時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切實為群眾謀福利。
在羅榮桓的努力下,解放區民眾思想逐漸轉變,大家開始踴躍報名參軍,龐大的農民隊伍,正是孕育出百萬大軍的土壤。
後來,羅榮桓還設立了二線兵團。剛參軍的人不直接加入戰鬥,而是編入二線兵團,並接受一線兵團老兵們的訓練,直到戰士們的戰鬥技能和思想覺悟都過了關,才能被補充到一線兵團作戰。
1947年秋,東北野戰軍二線兵團達到了22萬人,這些人經過訓練後全部加入一線兵團,成為了後來東北野戰軍的主力。之後二線兵團又經過多次擴張,在羅榮桓的努力下,二線兵團總計為東北野戰軍貢獻了40多萬人的力量。
戰果輝煌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動遼瀋戰役,殲敵47萬,解放東北全境。
東北無戰事後,東北野戰軍成為了戰略機動部隊。東北野戰軍擁有蘇軍移交的日本關東軍裝備,後來更是繳獲了國民黨的大批美式裝備。東北野戰軍背靠資源豐富的東北,出關時部隊數量已經達到了12個縱隊120多萬人,擁有除海軍以外的所有裝備,戰力居全軍之首。
在其他野戰軍還在搞爆破時,東北野戰軍已經能集中上千門火炮,把國民黨軍的城防炸得皮開肉綻。
11月,東北野戰軍奉命入關,先遣部隊順手打掉了密雲,華北的國民黨軍聽說東北野戰軍來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東北野戰軍協同華北軍區部隊發起了平津戰役,劉亞樓指揮34萬東北野戰軍,挾勝利之餘威,29個小時攻克天津,殲敵13萬,把華北敵軍嚇得魂飛魄散。大軍壓境,華北“剿總”傅作義自覺大勢已去,選擇了投誠。
1949年,平津戰役過後,四野先遣兵團自華北南下,先後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武漢的戰役。渡過長江後,四野繼續向南挺進,對白崇禧部隊進行包抄。10月在衡陽地區殲滅白崇禧4個師4萬餘人,12月又在廣西戰役中,殲滅17萬人國民黨軍,基本解放大西南。
國民黨部隊一看到帶著狗皮帽子、嘴裡喊著“媽了個巴子”的部隊,就嚇得腿打顫。天氣暖和後,四野將狗皮帽子挑在槍上,國民黨軍望風而逃,被俘的國軍官兵甚至直言:“我們就怕帶狗皮帽子的部隊,向他們投降不丟人”。
隨後,四野在大西南清剿土匪,先後殲滅土匪115萬。1950年,四野兩個軍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解放了海南島,真正從祖國的大東北馳騁到大西北。
最後,讓我們記住這些,為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英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