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交通史上的偉大發明,汽車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並不長,充其量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汽車的更新換代就已成為生產商爭奪市場的最重要手段,很難想象一種車型能連續“火”10年。但有一種卡車卻做到了,這輛車從20世紀1935年投產,到1986年停產,生產了51年,這車就是美國的萬國KR11、蘇聯的吉斯151和中國的解放CA10。今天話題就是談談它背後的故事。
一、祖籍在美國
今天的中國,40歲以上的人都很難忘記那種車頭尖尖,駕駛室、葉子板圓圓,線條流暢,跑起來馬力十足,全國各地是隨處可見的卡車,這種車就是解放CA10型卡車。
對於在中國枝繁葉茂的解放CA10型,很多人都知道這是20世紀50年代中蘇“蜜月”時期的產物,是前蘇聯製造的吉斯150型中型卡車的仿製品。這話說得正確,但並不全面。因為吉斯150型也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毛子貨”,而是蘇聯根據從美國獲得的萬國KR11型軍用卡車仿製而來。因此,解放CA10型的真正祖籍在美國。
萬國牌KR11軍用卡車,是由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萬國聯合收割機公司生產的。萬國聯合收割機公司,在今天的中國即便是在業界也鮮有人知,其實這家公司在歷史上很有名,在上世紀30年代曾生產過一款非常著名的卡車,即萬國KB農用卡車。
最初多用於農業生產
萬國牌KB農用卡車誕生在1935年,也就是美國剛剛經歷過經濟危機的大蕭條之後,它在當時的美國應用很廣泛,甚至被譽為“羅斯福新政”後資本主義工農業復甦的象徵。這種車在當時的美國用途也是非常廣泛的。
半掛車
上世紀30年代末期,歐洲戰爭的陰雲開始向世界蔓延,萬國汽車開始研製了KB車的軍用版本,即萬國KR11型軍用卡車,以裝備美國軍隊。這種卡車採用國際公司FBC401型6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14馬力,富勒5A430型5檔變速箱,最大載重量為6噸。
萬國KR11型軍用車
萬國KR11型軍用車
二戰初期,美國尚未參戰,但根據《租借法案》,萬國KR11型軍用卡車被列入對外租借的主要卡車品種。後來,以優異的效能得到了蘇聯政府的青睞。
1943年,蘇美兩國商定,將萬國KR11型軍用卡車轉讓給前蘇聯。斯大林汽車廠以此為藍本,設計了著名的吉斯150型卡車,並由此奠定了戰後蘇聯卡車技術發展的基礎。
二、長在蘇聯
作為車壇名牌,就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萬國KR11型都是一種製造精良的卡車,它具有濃郁的時代烙印,無論構造、效能、還是觀賞性都獨樹一幟,無論是中間凸起的閃亮發光的進氣格柵、與車身融為一體的鼓腮式葉子板和流線型輪罩、整體式保險槓,還是美觀大方的儀表盤和豪華的真皮座椅,都充滿了優美華貴的美式風格,可稱氣質不凡。
但是,作為當時世界第二工業強國的蘇聯,對工業產品的研發卻有著獨特的想法。萬國KR11型生產技術引進後,蘇聯並沒有照抄照搬美國的技術,而是結合本國環境特點和工業水平,以突出製造簡單、效能實用為指導思想,對萬國KR11型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造,將美國技術和蘇聯汽車工業基礎、環境特點、戰時需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改型車更加適合國情。
從外觀看,仿製的吉斯150型與萬國KR11型原裝車相比,兩款車外觀基本相同,吉斯150型採用排量稍小的發動機,發動機艙比萬國KR 11型稍小,前風擋左右側改成了單獨可開啟式。
吉斯150型的驅動形式與萬國KR11型相同,為4×2,載重4000公斤,發動機額定功率90馬力,使用5擋變速器,最高時速由萬國KR11型的90公里降為75公里,百公里油耗29公升。
與萬國KR11型相比,吉斯150型並沒有使用大量的鍍鉻裝飾配件,閃亮發光的進氣格柵被換成深深的軍綠色,鼓腮式的葉子板也在隨後更新換代中改成了圓弧半拋形狀,大燈旁邊的輔助燈簡化縮小,精美的儀表盤被改成圓形分散的簡陋樣式等……透過這些修改,吉斯150型一改萬國KR11型的豪華外觀,結構趨於簡單堅固、使用壽命長、更加適應粗劣道路等,這在當時的蘇聯人看來,也更加“接近人民群眾”,這也是該型車後來在中國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一年之後,斯大林汽車製造廠在該車型的基礎上,開發了多種變形型,並以此車為底盤形成了龐大的特種車體系。
1956年,赫魯曉夫上臺後,斯大林時代的一切烙印都被磨滅。斯大林汽車廠也改名為“利哈喬夫”汽車廠,品牌由ЗиС“吉斯”改為ЗИЛ“吉爾”,吉斯退出歷史舞臺。吉斯150型改稱吉爾164型,外觀也有少許改進,水箱罩中網造型也改為豎條,保險槓工藝改為模具一次衝壓成型。
吉斯150型與中國有相當淵源,這種車最早來到中國還是在解放戰爭後期,應該是蘇軍遺留在東北的。
新中國建立時,我國開始進口吉斯150型卡車,用於裝備軍隊和經濟建設。抗美援朝爆發後,為保證前線運輸,中國從蘇聯進口了大量軍車,其中就包括吉斯150型、嘎斯51型等,勇敢的志願軍駕駛員冒著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駕駛著這些效能優越的軍車,將大量軍需品送到了前線。
在中國,吉斯150型還創造了一個奇蹟。解放軍駕駛員蘇長福,1951~1959年間,他駕駛吉斯150創造了原車發動機安全行駛50萬公里無大修的全國最高記錄,等於延長了近10個大修期。為表彰他的功績,蘇聯利哈喬夫汽車製造廠授予他榮譽證書並予以獎勵,他的車也被北京軍博收藏。
枝繁葉茂在中國
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結束後,國家經濟建設終於提到日程。
在蘇聯的幫助下,包括汽車工業在內的156項大型工業專案陸續開工建設。1956年7月中國第一座設計年產3萬輛卡車的汽車製造廠正式建成投產,吉斯150型全套生產技術也隨廠進入中國,毛澤東親筆題寫廠名“第一汽車製造廠”。
有資料記載,當以吉斯150型圖紙生產的解放CA10型汽車即將試製成功時,毛澤東從“解放”“勝利”“前進”等好幾個擬定車名中,圈定了“解放”。從此,這個響亮的品牌開始逐步享譽全球。
解放CA10型外觀和基本結構與吉斯150型相同,採用後橋驅動,直列水冷6缸四衝程汽油發動機,載重4噸,可拖帶4.5噸重掛車。
早期的解放CA10型水箱隔欄與吉斯150型相同,但簡化了工作臺部分儀表和開關,水箱罩上方標誌為“解放”小標與周圍五星環繞,發動機側邊蓋為繁體“第一汽車製造廠”。
針對中國氣候、路況,解放CA10型整車結構做了部分改進,如散熱器風扇由4片改為6片,發動機正時齒輪潤滑也進行了改進設計,改進型號為解放CA10B。1966年,解放CA10型水箱前罩改為一次衝壓成型,整體效果更加圓滑,車頭“解放”及側面板“第一汽車製造廠”等字均改為毛澤東手書體。
批次生產後的解放CA10型與蘇聯原型相比,時速有所降低,但卻具有發動機開動後均勻性好、剎車系統安全可靠、結構堅固、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更適合我國大規模成批生產和原材料、燃料供應,以及公路、橋樑負荷等條件。
無論是解放CA10型還是吉斯150型,底盤適用性非常好,可方便的改裝成為各種用途的汽車,如公共汽車、長途客車、加油車、消防車、救護車、運水車、傾卸車、起重車、工程車、冷藏車和閉式車廂載重汽車等。
在當時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解放CA10型可以說是滲透到國家經濟、政治、國防、外交等諸多領域,雷鋒同志當年保養解放牌汽車的圖片更是為人民所熟悉。
解放CA10型還上了中國、阿爾巴尼亞的貨幣,1953年版人民幣壹分紙幣正面圖案,就是一輛滿載貨物的解放牌汽車;阿爾巴尼亞1964年、1976年版面值5列克流通紙幣,背面圖案也均為解放CA10型。
約旦商人畢特(左三)在1957 年第二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訂購三輛解放牌汽車,這是該車第一次出口
由於非常適合當時中國的國情,解放CA10型幾乎跑遍了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甚至登上了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出口到了亞非拉諸多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賓士在中華大地上的汽車,每兩輛就有一輛是解放牌。從1956年7月13日開始,解放CA10型連續生產了30年。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輛解放CA10型開下了總裝配線後,該型車最終停產。
解放CA10型在後期生產過程中也有少許改動,如換裝105馬力汽油機,但由於外觀沒有大的改動,故人們習慣上仍稱“老解放”。(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