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在1950年9月15,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於是掀起了朝鮮戰爭。為了避免戰火燒到東北地區,保護我國的主權安全,我國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於是在1950年10月25日,我國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展開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總兵力達到了240萬人,在最巔峰時我國志願軍一共有135萬軍人留在朝鮮作戰。這240萬人分為一共分為6個兵團,這6個兵團又分為19個軍,再加上其它一些零散集團軍,我國一共有27個集團軍入朝。那麼志願軍一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志願軍各軍規模
在抗美援朝期間,我軍一個集團軍的人數在四萬多人到五萬多人不等。像第一次入朝作戰的第38、第39、第40、第42四個集團軍的人數分別達到了4.45萬人、5.2萬人、4.83萬人、5.3萬人。可以看出當時志願軍一個軍的編制是比較多的,基本屬於超編狀態。
畢竟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可是受夠了軍隊缺編的苦,尤其是工農紅軍的早期階段和長征期間,我軍長期處於人員不足的狀態。我軍當時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使“大編制小兵團”成為了我軍的常態。
我國軍隊在進行現代化改革之前,一個集團軍一般下屬3個師,一個集團軍的滿編人數也應該是3萬多人。所以一個師的編制應該是1萬多人。然而在困難時期我軍一個師的人數長期在六千到8千左右,在長征和工農紅軍早期階段一個師不到兩千人是常態。甚至工農紅軍剛組建時,第7集團軍才72個人,可見當時我軍所面臨的困難。
不過到了抗美援朝時期,我國大陸東部基本統一,國家的執行效率、凝聚力和動員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這讓我軍終於開始了大量擴軍。在抗美援朝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我國的軍隊規模達到了新中國歷史的巔峰,為627萬人。
如此巨大的規模我軍的編制卻沒有什麼大的改變,所以我軍各集團軍在當時不僅僅是滿編,而是處於超編狀態。正常情況下我軍一個集團軍的編制應該是3萬多人到4萬人,但在抗美援朝期的中前期階段志願軍集團軍的編制就沒有低於4萬人的隊伍。
像第47軍人數達到了5.98萬人,差200人就到6萬了,這已經達到了兩個集團軍的規模。一直到了抗美援朝後期,志願軍的編制人數才降到正常水平,但也僅限於降到正常水平。在抗美援朝中期的時候,我國因為國內的穩定和朝鮮戰場上的優勢,在國內對軍隊進行了精簡化,因此抗美援朝後期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各軍都處於滿編狀態,人數在3.6萬到4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