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毛主席等軍委領導向四野發報,要求“一星期內拿下錦州”。然而,在林彪的計劃中卻讓3、7、8三個縱隊外加一個師的兵力攻打義縣。為什麼林彪的這次軍事行動,看似和毛主席的計劃背道而馳?這次發生在義縣的戰鬥,又對東北戰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四野為何先打義縣,韓先楚改變林彪想法
當時軍委向四野下達的命令是“先打錦州”,為什麼林彪卻讓三個縱隊的重兵打起了義縣呢?——在毛主席等人的戰略部署中,四野之所以要先打錦州,就是為了封住東北的大門,阻斷國軍出關的退路好“關門打狗”。而林彪之所以要先打義縣,是因為義縣又是錦州城的“北大門”,錦州城外的公路、鐵路,都從這個當時還很不起眼的縣城經過。因此,林彪便決定“東北戰略落筆在錦州上,而錦州的文章重點落筆在義縣上”。
而將義縣視作錦州命門的,不止有眼光獨到的林總,還有試圖負隅頑抗的國軍:當時國軍派來第93軍暫編20師來駐守義縣,總計約有1萬餘人,師長是國軍少將王世高——敵軍對義縣的重視,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我軍先打義縣的準確判斷。於是,為了先啃下打錦州前的這塊“硬骨頭”,林彪便決定讓四野的3、7、8三個縱隊,外加2縱的第五師,總計約10個師,以十倍於敵軍的兵力去攻打義縣。
這三個縱隊的指揮員分別是韓先楚、鄧華和黃永勝,都是林彪一手帶出,身經百戰的名將,也能看出林彪此番拿下義縣,勢在必得的決心。但正當林彪計劃作出這樣的戰略部署時,三縱司令員韓先楚卻提出了建議——韓先楚說:“目前我們以十倍的兵力去打敵軍,這顯然就是殺雞在用宰牛刀。如今軍委下了命令,讓我先打錦州,我們就應該拿出更多的兵力去清掃錦州的外圍,打增援錦州的敵軍,而不是讓這麼多人被牽在錦州上。”
林彪聽了韓先楚的建議後,覺得也有些道理,隨即便問他:“你要用多少兵能拿下錦州?”韓先楚拍拍胸脯說:“留下三縱,還有二縱的第五師就行,另外給我的炮兵可以多一些,保證能夠完成任務!”見韓先楚信心滿滿,於是經過前線指揮所的一致商討,最終林彪決定就由韓先楚的三縱承擔起攻打錦州北大門義縣的重任,而其餘部隊則相互配合,儘早拿下錦州。
二縱五師向韓先楚“提議”,兩軍血戰吳家小廟
在韓先楚向林彪立下軍令狀時,他下保證說自己的三縱可以當攻打義縣的主力,為什麼還要額外點名讓“二縱五師”來一起打義縣呢?——當時,東北野戰軍二縱的司令員是劉震,二縱在他的教導下成為了一支作戰勇猛的部隊,而在二縱中第五師又是最能打的一個。在軍中流傳過這樣一句話:二縱五師有“三猛”:猛打、猛衝、猛追,帶領二縱五師的是湖南平江人鍾偉,後來被授予少將軍銜。
後來的義縣戰鬥,也證明了當時韓先楚帶上二縱五師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一開始,韓先楚計劃要將主攻的方向定在義縣的南方,義縣南方的好處是地勢崎嶇,便於炮兵陣地隱蔽,但缺陷在於敵軍在這裡部署的防禦工事是最嚴密的。後來,二縱五師的參謀長汪洋到前線勘測陣地時,覺得義縣西南的吳家小廟方向更好打一些:那裡雖然地勢開闊,但是距離義縣敵軍的防禦工事更近,便於進行火炮打擊。於是,參謀長汪洋將自己的這個建議上報給了韓先楚。
而韓先楚自己這個三縱的司令員,接到了二縱五師的建議後,非但沒有責備二縱五師越級,反而經過仔細商討後,認為這一辦法可行。於是便把主攻方向改變的計劃拍電報給了林彪,而林彪對此只是簡短地回覆道“便宜行事”。最終,我軍將義縣的主攻方向定在了西南吳家小廟處。
雖然在二縱五師的偵查報告中,吳家小廟是義縣最好打的地方,但是這裡敵軍部署的防禦工事也同樣不容小覷。據參加解放義縣戰役的老兵,當時二縱五師十四連的老兵申明和回憶道:“敵軍在吳家小廟附近築起了20多個土壘,地雷、陷阱、絆馬索等工事築起來有8道屏障。”除了吳家小廟自己修築起的堅固防禦工事外,義縣城樓上的火力點還和吳家小廟遙相呼應——高達150米的城牆,讓戰士們清掃這些城牆上的火力點都十分困難,但如果不及時清除,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我軍戰士在攻打吳家小廟的槍林彈雨中倒下。
在這時,韓先楚最開始計劃調來的火炮部隊便發揮了作用。據後來的史料統計,韓先楚為攻打義縣,在四野中調集了100多門火炮,在我軍素來缺彈少糧的背景下,能一次性調來這麼多火炮在當時是少有的“富裕仗”。但是,當時我軍還缺乏快速把火炮調集到前線的有效措施,基本上都是人推馬拉,更何況此次調集的火炮多達百餘門。於是,攻打義縣的計劃只能向後推。
然而,在等火炮調集過來的這段時間裡,韓先楚也並沒有讓部隊閒著,他讓三縱、二縱五師開展“進迫作業”,冒著敵人的冷槍熱炮拼命往敵軍的前沿陣地挖戰壕,一直到敵軍土壘近200米的位置——韓先楚之所以讓部隊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讓火炮部隊在攻打敵軍防禦工事的時候,成為敵軍的“活靶子”,同時也增加了炮兵打擊的威力。最終在9月28日,等了約10多天的時間後,我軍的火炮縱隊基本被調集完畢,於是韓先楚決定將攻打義縣的時間定在第二天9月29日。
等到我軍調集完火炮,戰鬥正式打響後,在戰壕裡安置的平射炮果然發揮了威力,敵軍土壘在我軍的衝鋒下一個個垮掉,我軍隨即發起對敵軍陣地的衝鋒。可是,駐守義縣的國軍部隊也不是吃素的,這有“半美械師”之稱的第93軍暫編20師也調集來火炮、機槍,從150米高的城牆上向衝鋒的我軍射擊,更有部分瘋狂的敵軍甚至開展起了對我軍的“反衝鋒”。這讓當時的我軍不得不一部分固守打下來的陣地,另一部分則繼續和敵軍開展陣地爭奪。前文中介紹過的參戰老兵,申明和回憶說:“在攻打敵軍的時候,十四連八個班建制有一百多人,但在參加戰鬥後我們就剩下了三十人。”
但是,在戰場上很少有軍隊能拼得過像我軍這樣剛強的作戰意志。在經過四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後,我軍不僅從義縣吳家小廟方向攻入了義縣,而且還消滅了近一萬餘人的駐守國軍,而這支國軍的師長:王世高也成了我軍的俘虜。
韓先楚報喜報給林彪,為什麼林彪反覺得“打輸了”?
在此次戰鬥中,韓先楚僅用了4個小時便拿下了義縣,撬開了錦州的北大門,而且還殲滅敵軍一萬餘人,在當時創下了我軍最短時間拿下城池的歷史紀錄,而且參加戰鬥的三縱、二縱五師將“步炮協同”的作戰方式展現得淋漓盡致。當韓先楚將義城解放的訊息報給林彪後,林彪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但是,當韓先楚把部隊傷亡的情況上報給林彪後,林彪卻是十分痛苦,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林彪惋惜的是在義縣戰鬥中,我軍犧牲了一名重要的高階將領:朱瑞,他是我軍中研究火炮的專家,為四野組建炮兵部隊付出了畢生心血。在解放義縣時,韓先楚能夠調集來百餘門火炮,打一次“富裕仗”,這都少不了朱瑞在背後的努力。在解放軍進入東北後,我軍接管了一部分日軍遺留下的武器,其中就包括當時最為流行的一批92式步兵炮等日式火炮。但是,有了這些火炮,誰能帶著四野官兵操作還是個問題。這時,我軍中便湧現出了一名優秀的炮兵人才:朱瑞。
朱瑞是江蘇宿豫縣龍河鄉人,1925年他到蘇聯學習,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是當時我黨中不可多得的炮兵人才。在回國之後,朱瑞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中都屢建奇功,解放戰爭爆發後朱瑞便被調到了四野裡。在日本投降後,雖然日軍留下了相當一批武器,但是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被蘇軍運回了本國內,僅有零散的部分遺留在中國東北的地區。當時,朱瑞提出了“要蒐集日軍遺留武器”的計劃,他組織上下官兵,從綏芬河到滿洲里到處蒐集日軍遺留的武器,尤其是火炮,並且教授解放軍戰士如何使用這些“洋玩意”。
在朱瑞的努力下,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四野就收集了近700多門火炮,炮彈50多萬發,此外還有12輛坦克。而在解放戰爭後期,朱瑞收集來的戰備數字還在持續增長——在遼瀋戰役打響之時,四野配備的火炮數量高達了8000餘門,而在入關之際更是到了上萬門。其中的一些火炮到朝鮮戰場時,仍然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讓一度自恃火力勇猛的美軍都感到驚歎。在義縣戰役打響之際,朱瑞也正是韓先楚苦苦等待的“那個人”。10月1日,也正是在朱瑞的指揮下,多門火炮萬彈齊發,才擊破了國民黨在義縣的防禦工事。
因此,朱瑞當之無愧是中國火炮事業發展的“第一人”。可惜的是,在義縣攻破之際,我軍成功繳獲了一批美製榴彈炮,朱瑞聽聞後十分高興,當即要進城查驗這批火炮。不料當時的敵軍在城內也部署了地雷,而我軍也尚未完成對義縣城內的地雷排查工作,這導致朱瑞在進城後踩中了一顆地雷,不幸爆炸身亡——這對於剛剛取得義縣勝利的我軍來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悲劇。
在聽聞朱瑞犧牲的訊息後,林彪十分痛心。當他把朱瑞犧牲的訊息拍成電報,發給毛主席等軍委幹部時,軍委也十分難過,認為未來的中國少了一名研究火炮的將才。
但是,朱瑞將軍的血從來都沒有白流。在義縣獲得解放後不到一週的時間,錦州戰役正式打響,而過了8天的時間,錦州正式宣告解放。錦州的解放,敲響了東北國民黨的喪鐘,也預示著遼瀋戰役的勝利,而這或許也是對朱瑞將軍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