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無數的仁人志士主動投身革命、為國奉獻。據統計,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國共產黨部隊人數多達五六百萬人。在那個武器裝備落後的時代,想要打贏勝仗,只有靠將士們的智慧與血肉身軀。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軍隊的將士們不僅不再需要頻繁地奔赴前線作戰,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置也愈發先進。在這樣安定的社會環境下,黨中央多次對軍隊進行了精簡整編。
在一次次裁軍整編過程中,能夠留下來的部隊番號,必定都是精銳部隊。那麼,我國目前的三大王牌集團軍,都是由哪個軍發展過來的呢,這三大集團軍的首任軍長又是誰?
“心頭寶貝”
首先,第一個王牌集團軍便是第38集團軍。這一集團軍是解放軍七個甲類集團軍之一。一直以來,它隸屬於北京軍區,長期駐守在河北保定,拱衛京師。
想要知曉第38集團軍是從哪個軍中發展而來的,還要追溯到林彪麾下的東北野戰軍。當時,林彪帶領的東北野戰軍中有三個縱隊實力超群,分別為1縱、2縱以及6縱。而在這三個縱隊中,1縱更是其中的頭等主力,有著“天下第一軍”的名號,因而也是林彪元帥的“心頭寶貝”。
真正讓第1縱隊成名的戰役便是解放戰爭中的“血戰四平”。
當時,身為1縱司令員的李天佑得到上級的軍令,是與5縱司令員萬毅一同指揮3個縱隊攻打四平。總攻僅僅耗時半小時,主攻部隊便成功進入四平城。短短23小時,城內近2萬名國民黨軍全員被殲。
遼沈戰役結束後,黨中央決定將這第1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李天佑擔任首任軍長,黨中央為其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車部隊,兵力達到5萬人左右。這次改編令38軍的兵種得以增加,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又被成為第38集團軍。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這支部隊再次以首批志願軍的身份出戰。然而,38軍入朝首戰飛虎山時,卻因得到了情報有誤,錯將敵人放走了。這可是第38集團軍成立以來首次感到羞愧交加,也正因此,後續的戰役中他們才發誓要一雪前恥。
1950年11月,志願軍發動了入朝後的第二次戰役,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長津湖戰役。無論是毛主席還是彭德懷 , 都知道此次戰役的重要性,因此,起初司令部決定讓38軍與42軍一同配合作戰。
為了一雪前恥,當時的第38軍的司令員梁興初主動請戰擔任主攻部隊 , 並說,“讓軍該幹啥幹啥去,打德川我們包了。”
梁興初將38軍的主力將兵分三路,其中114師正面進攻德川,113師繞到德川南面的返回峰,而後由南向北進攻;112師繞到德川西面的雲松裡,由西向東進攻,三個師的主力形成一個口袋陣,準備一舉圍殲德川的美韓部隊。
為了完成這一計劃,梁興初還在全軍中挑選了323名出類拔萃的偵察兵特遣隊偽裝成南朝鮮部隊,帶著英語、韓語翻譯以及朝鮮嚮導,隨身攜帶爆破器材和炸藥,乘著夜色出發了。
一路上,他們幾次與朝鮮軍的汽車擦肩而過,都沒有被發現。到達大同江時,先遣隊找到了朝鮮人民軍修建在水下的“水中橋”,此時,偵查科長周文禮故意與周圍人說笑起來,還讓朝鮮聯絡員運用朝鮮語指揮部隊。
這樣一來,駐守在此地的南朝鮮士兵以為是自己人,便沒有阻攔他們。隨後,偵察隊竟在南朝鮮士兵的眼皮底下過了江,到達了德川,併成功炸燬了敵人撤退的必經之路武陵裡大橋。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軍隊現代化步伐的不斷推進,第38軍一直積極配合黨中央的每一項重要決定。1981年,第38軍圓滿完成了華北大演習的任務;1983年,他們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展開北方合成集團軍編制試點工作,為後來軍體制編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保持完整的“紅軍軍”
第二個王牌軍團其實與第38集團軍相似,同樣出自解放戰爭時期,這支軍隊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它隸屬於瀋陽軍區,長期駐守在遼寧地帶。
要追溯第39集團軍的起源,還要從紅軍時期說起。39集團軍的前身出自紅15軍團,當時的軍團長為徐海東。
1937年,這支軍團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1940年,軍團揮師前往蘇北,與新四軍第6支隊等合併,先後被成為八路軍第4、第5縱隊。
1941年,這支部隊再一次被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直至1945年,第3師到達東北,被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為劉震。因而,他與第38集團軍可以說是同出一脈。
1948年11月,第2縱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首任軍長為劉震。在黨的歷史長河中,這支部隊從1935年誕生直至1948年,一直都只是整建制改變,從來沒有被編散,也是整個解放軍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紅軍軍”。
劉震
解放戰爭時期,天津戰役爆發時,第39集團軍在軍長劉震的帶領下,起初決定自西向東層層突破,入關後,先打塘沽,後攻天津,堵住敵人,不讓敵軍有任何逃跑的機會。
然而實戰過程中,劉震卻發現塘沽地形開闊,水資源遼闊,再加上目前正是隆冬時節,河流結冰,不僅攻打塘沽的難度大大提升,而且即便佔據了塘沽也沒有實際作用。
於是,劉震及時將想法告知給負責塘沽作戰指揮的司令員鄧華,及時調整了戰略決策,直接進攻天津。最終,第39軍出色地完成了解放天津的任務,殲敵2萬餘名。
就這樣,他們從東北松花江一路打到廣西鎮,表現突出、戰功赫赫。可以說,第二縱隊是林彪最信任、最倚重的一支王牌縱隊。據統計,第39集團軍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共計殲敵19.6萬餘人,是所有縱隊殲敵數目最多的。
1955年授銜大會上,第39軍的首任軍長劉震,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深得黨中央的認可。
直至1982年9月,第39軍同樣與第38軍一起接受編組合成集團軍的試點,終於,這支軍團成為繼38集團軍以來第2個組建集團軍直升機大隊的軍團。
膽大勇悍的“功勳軍”
前面兩大集團軍都出身較早,且都出自東北野戰軍。而這最後一個王牌集團軍卻與他們截然相反。第54軍並不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建立的,且這是一直獨特的混編軍團。
1952年,受到朝鮮戰爭的影響,原本在廣州駐守的解放軍第44軍與第45軍接到上級指示需要入朝,接替兄弟部隊駐防。
沒過多久,因為指揮作戰需要,這兩支軍隊中的主力部隊(即44軍的130師和45軍軍部、45軍的134師、45軍的135師)由此被混編成一個獨立的軍團。
既然有了全新的軍團,原本的番號就只能保留一個,可對於軍隊來說,番號被眾人視為逝者的尊嚴、生者的記憶,這絕非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背後的意義卻至關重要。
僵持之下,周總理決定同時撤銷兩軍原本的番號,轉而取他們舊番號的尾數“4”、“5”,組成54軍,並由丁盛擔任首任軍長。就這樣,54軍誕生了。
在丁盛的帶領下,54集團軍可謂是十分膽大勇悍。其實,軍長丁盛本就是45軍135師師長,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就是最“膽大”的指揮員之一了。
解放戰爭時期,林彪曾率四野在衡寶與國民黨將領白崇禧正面對峙,白崇禧表面擺出了要與林彪決戰的架勢,背地卻安排將士退卻廣西。這一舉動瞞過了林彪,他立即命令各部隊修改作戰計劃,集中火力到衡寶,準備最後一戰。
丁盛
然而此時,丁盛卻帶著135師臨時自行機動,按照原計劃繼續揮師向南,僅僅花了一個晚上便到達了桂林後方。無奈之下,白崇禧只得集中兵力圍剿135師,可天不遂人願,此時的林彪也已經意識到白崇禧先前的詭計,立刻派兵支援。
即便在四倍敵軍的圍攻之下,丁盛還是率領這一個師的兵力將敵軍堵了回去,徹底扭轉了戰局。沒有退路的國民黨軍只能與我軍展開交鋒,被135師堵住的桂系精銳力量也直接被丁盛全部殲滅。毛主席知道此事後,也不禁稱丁盛為“丁大膽”。
時間拉回到朝鮮戰爭時期。1953年金城戰役爆發,這場戰役是54軍入朝以來第一次被安排戰鬥任務。
7月13日,戰鬥正式打響,面對實力強大的美軍部隊,54軍直接將以前在東北打美械國民黨軍的經驗拿了出來,集中所有炮兵火力,透過破壞射擊、壓制射擊,給自己打出一條道路。
面對美軍空軍的大面積轟炸,膽大的54軍更是直接派出汽車運輸隊,戰士們打著“小坑不管、大坑閉眼”的原則,直接以最快的速度顛過去。
終於,在大家的死磕之下,14日19時,54軍所屬部隊終於按照預定計劃到達了南朝鮮軍陣地,殲滅敵軍1.4萬餘人。
拿下南朝鮮陣地後,54軍一直殊死抵抗、堅守陣地,即便在戰鬥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也不顧一切的全力參戰,直至最終朝鮮戰爭宣佈停戰,這個陣地還掌握在志願軍的手中,54軍是所有志願軍中最後一個退出朝鮮戰場的軍團。
其實,相比於其他的集團軍,54軍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忙碌,宛若“救火隊”,哪裡需要就奔赴哪裡:1952年出戰朝鮮、1959年參加西藏平叛作戰、1962年參加硬度自衛反擊戰、1979年參加越南自衛反擊戰......
如今,54集團軍除了軍職部隊以外,還具備了機械化、摩托化、裝甲化、炮兵旅、防空旅等部隊。雖然經歷了整編,但他們的軍魂依舊不變,他們隸屬於濟南軍區,軍部住地安設在河南新鄉,一直用行動守衛著祖國一方。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平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戰爭雖離我們遠去,但中國的解放軍部隊卻依舊秉持著不畏冒險、猛衝猛打的精神。
特別是這些王牌軍團,他們不斷擔負試驗新戰術和新編制的任務,在數字化實驗、自動指揮系統、資訊戰等方面都是解放軍的佼佼者,在作戰速度、殺傷能力、生存能力三項指標中都進步顯著。
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志向偉大的解放軍默默地負重前行,才造就瞭如今歲月靜好、幸福美滿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