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聯合國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曾說過:“誰想跟中國軍隊打仗,那他一定是瘋了。”
在抗美援朝初期,麥克阿瑟自傲不已,揚言要將中國打回大陸,但很快麥克阿瑟便被打臉了,面對中國攻勢,聯合國軍很快便被打回了三八線,不得不與中、朝雙方展開談判,於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定》。
1955年,評銜工作展開,除了參考建國前的戰功外,工作人員還將抗美援朝的功勳,作為了評銜的參考標準,在評銜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有6位志願軍兵團司令的功勳位列前位,工作人員決定,這6位志願軍兵團司令的軍銜,不能評低。
那麼,這六位兵團司令被授予了何軍銜?他們又為抗美援朝做了哪些貢獻?
1950年10月8日,在美軍不顧中國警告,越過“三八線”向朝鮮進犯的當天,毛主席下達了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自此,“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響徹了整個新中國。國難當頭,許多有識之士紛紛請願,加入到了這場作戰,這其中便有6位戰功赫赫的兵團司令。
一,志願軍第二十三兵團司令——董其武。
1949年,董其武棄暗投明,率領著4萬多的綏遠軍起義,使綏遠成功實現了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董其武心中始終有一遺憾,他認為自己幡然醒悟的太晚了,為共產黨做的貢獻太少了。
所以,當“抗美援朝”政策出來後,董其武和自己的部下紛紛寫起了請戰書,決心要參與到這場戰役中,為人民立新功,成為堂堂正正的人民軍隊。
1950年11月,董其武向毛澤東請願,望他的綏遠起義部隊赴朝參戰,毛澤東立即批准了董其武的請求,並聲稱董其武是深懷民族大義之人。
12月1日,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了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兵團,並由董其武擔任司令,後來,這個部隊作為參加抗美援朝的預備兵團,被改稱為了“志願軍第二十三兵團”。
1951年9月,董其武終於等到了入朝作戰的機會,他的任務是率領著兵團的人修建飛機場,並負責後方的警戒工作。
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實則異常艱難,因為此時正處於交戰時期,飛機場的前後方隨時都會遭受美軍的轟炸。
10月中旬後,美國空軍陸陸續續出動了多架轟炸機,用數百噸的炸彈轟擊我軍的工地,企圖阻攔我軍的工程修建,在大量人員的傷亡下,我軍不僅不後退,反而越挫越勇,董其武和數千名志願軍將士一起,冒著生命危險搶修工程,成功完成了機場的建設工作。
毛澤東得知了這個訊息後,親自賀電道:“你團在有敵機阻撓轟炸下,還能提前完成建設任務,甚好。”
時間轉換到1955年春,當授銜級別的名單下來後,董其武看著“上將”二字,總覺得自己的銜位太高,為此他親自寫了一封信,並託楊成武轉交給毛主席,他在信中寫道:我在起義前只有中將軍銜,如今能夠保持原職原銜,已經非常感激了,所以不用再為我晉升軍銜了。
毛主席看過信後,對楊成武說:“你替我轉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根據他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貢獻來看,他確實該授予上將軍銜,這點毋庸置疑。”
這年9月底,周恩來在國務院禮堂為董其武授予了上將軍銜,董其武看向前方,感慨地在心中說道:“我終於是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了!”
二,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司令員——宋時輪
1950年10月29日,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被改為“志願軍第九兵團”,並由宋時輪擔任司令,參與到抗美援朝的作戰中。
11月份,在軍委的指示下,宋時輪率領著部隊秘密潛入朝鮮,在到達朝鮮不久後,長津湖戰役爆發了,面對美軍的進犯,我軍對宋時輪的第九兵團佈置了一個任務,即:“殲滅進犯長津湖地區的美陸戰第五、第七兩團。”
11月26日,當天,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乘坐直升機俯瞰長津湖地區時,只看到了皚皚白雪和高山,根本沒看見志願軍的活動蹤跡,史密斯說:“這麼久都沒看到中國的蹤跡,他們不會是怕了吧。”
此時的美國兵,還沉浸在幻想勝利的喜悅中,卻不知,宋時輪的軍隊早已佈置好了埋伏。
11月27日晚,宋時輪的軍隊從多個方向衝出,直接包圍了美陸戰第五、第七團,傷亡敵軍上千人,成功奪下了死鷹嶺,挫傷了敵人的銳氣,美軍見打不過我軍,慌忙的向後撤退,而我軍則乘勝追擊,與敵人展開了一場追殲戰。
毛主席得知了這件事後,評價道:“九兵團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為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拔得了頭籌,宋時輪是個不得了的‘軍事奇才’。”
後來,軍委在評定軍銜的工作中,對宋時輪進行了多番的考察,由於他從紅軍時期就跟隨著我黨作戰,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抗美援朝時期都戰功赫赫,所以,工作人員便把宋時輪評為“上將”。
三,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司令——鄧華。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鄧華是最早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的志願軍司令,1950年7月7日,聯合國軍出兵朝鮮的當天,我國為了防範美國將戰火燒到東北邊境,決定將第四野戰軍中的第十三兵團抽調出來,組建東北邊防軍,並任命鄧華為司令員。
在這之後,鄧華便奔赴到了中朝的邊界地帶,時時刻刻防備著美國的動向,保衛我國的邊境安全。隨著朝鮮戰局的發展,美軍一再試探我國的底線,越過了三八線朝北進犯,使抗美援朝戰役一觸即發。
在東北前線的鄧華,被任命為了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首當其衝地參與到了戰役中,成為了總司令彭德懷的第一助手。
為了奪取作戰的主動權,鄧華對彭德懷建議道:“我們入朝鮮後的前幾場仗十分重要,必須要敵人看到我國的強大!”為此,鄧華提出了“故意示弱、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
根據鄧華的作戰方針,我軍在1950年10月至次年5月的七個月時間內,發動了五次戰役,將大部分的美韓軍隊趕到了三八線南側,成功把主動權捏在了手中。
1952年上半年,彭德懷因病回國治療,6月,中央軍委任命鄧華為志願軍代司令,讓他全面負責志願軍的作戰工作。
這年10月,上甘嶺戰役爆發,面對美軍的強勢攻擊,鄧華制定了一系列的反登陸原則,即“積極防禦,堅決殲滅。”在我軍頑強的拼搏下,多個陣地失而復得,成功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使美軍一舉佔領上甘嶺地區的美夢就此破滅。
後來,為了肯定鄧華對抗美援朝戰役的貢獻,在他回國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時,中央仍保留了他志願軍代司令員的職位。此外,由於鄧華全程參與到了抗美援朝戰役中,多次率領著志願軍擊潰敵軍,為抗美援朝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所以,1955年,軍銜評定工作剛開展不久,工作人員便將鄧華敲定在了上將軍銜的名單中。
四,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
1951年2月,改換了蘇聯裝備的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入朝作戰,面對裝備美械武器的聯合國軍,這支兵團的到來無疑是如虎添翼。司令員楊得志對部下強調道:“這是我們出國打的一場仗,我們身上的裝備足以和美軍抗衡,一定要旗開得勝,打得漂亮!”
之後,楊得志的第十九兵團作為突擊的主力部隊,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五次戰役中,從4月份到6月份,十九兵團和我軍其他部隊並肩作戰,在短短的50天裡殲滅了8萬多敵軍,成功阻止了聯合國軍“向北推進”的計劃,使朝鮮的戰局轉危為安,而楊得志的部隊,也因此一戰成名。
1952年7月,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由於代司令員鄧華還有停戰談判的工作要忙,所以,楊得志便主動攬下了指揮作戰的重任。
在這次戰役中,楊得志指揮志願軍修築坑道工事,用防禦的形勢粉碎了美軍的瘋狂攻勢,使上甘嶺戰役以我軍傷亡1.1餘萬人,敵軍傷亡2.5餘萬人的結果畫上了句點,讓世界各國都為之欽佩。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不久,毛主席親自起草了份賀電給彭德懷、鄧華、楊得志:“此種作戰方法必能制敵死命,迫使敵人妥協結束朝鮮戰爭。”
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不怕犧牲的作戰方式嚇到了美軍,使他們在這之後再未發動過團級別以上的戰爭,促使他們在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議》。
楊得志回國後不久,中央便開始了評銜工作,根據楊得志在朝鮮戰場上的優異表現,並綜合建國前的戰功戰績,中央將楊得志評為了上將軍銜。
五,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楊成武。
在美軍的眼中,1951年9月的秋季防禦戰,是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這場戰役結束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還曾這樣報道過:“現在的戰局完全被扭轉了,付出大傷亡代價的是美國軍隊,而不是中國。”
這場秋季防禦戰的指揮官——楊成武,在戰役的關鍵時刻,好幾晚都不曾睡覺,在24天的激戰裡,楊成武二十團圍殲了近8萬的美軍,成功擊垮了敵人的信心,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攻勢,使美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得不選擇與我軍進行談判。
在這之後,美軍在談判桌上再度翻臉,我軍為了以打促談,對楊成武下達了戰術反擊的命令。10月30日,楊成武率領著部隊,對聯合國軍防禦薄弱的陣地,發動了突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攻佔了敵軍30多處島嶼陣地。
而美軍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自然就放棄了之前的無理要求,被迫接受了我方提出的“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提議。
毫無疑問,楊成武的作戰,有力地推動了停戰談判,為朝鮮地區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再加上他早期參與革命的經歷,所以,根據軍銜“正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上將”的規定,楊成武自然便被評為了上將軍銜。
六,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陳賡。
1950年11月,剛從抗法援越戰場回來的陳賡,立即向中央申請要參加到抗美援朝的戰爭中,陳賡說:“保家衛國,沒有我怎麼行!”
毛主席對此笑著回應道:“我就知道你一回國,準要跟我說這事,不過你先要把你的傷養好,養好精神後,你才能跟美帝打。”
陳賡聽了毛主席的話後,眼睛一亮:“主席你可要說話算數!”
在休養了幾個月後,陳賡於1951年4月被任命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匆匆奔赴朝鮮戰場,陳賡到達朝鮮時,志願軍已經打過了五次戰役,中、朝、聯合國軍已經僵持在了三八線的附近。
陳賡說,雖然局勢暫時僵持了下來,但美國還是免不了對我軍進行騷擾,所以我們必須修築坑道工事,建立起一個能打、能防、能生活的完整作戰體系。
在這之後,志願軍根據陳賡的意思,修築了大量的坑道工事,這些工事有效地防範了敵人的轟炸騷擾,為我軍的後方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證。
此外,這些坑道工事的作用,還在上甘嶺戰役中得到了證明。在43天的作戰中,美軍僅佔據了我軍兩個班的前沿陣地,面對志願軍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美軍不得不認輸。
而陳賡由於在抗美援朝戰役中表現突出,則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授予了“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在後來的軍銜評定上,陳賡在聽到中央要將他評為“大將”和粟裕一級時,嚇了一跳,他連忙向中央推辭,但最終,中央沒有同意他降銜的決定,因為陳賡早在1922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從資歷來看,還是戰功來看,都擔得起大將的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