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我國曆史舞臺上活躍了十個世紀。
據文字記載,契丹是鮮卑宇文部的後裔,宇文部曾融合了匈奴人。
魏晉時,鮮卑三大部一宇文部、慕容部、段部在西喇木倫河一帶鼎足而居。
契丹是本族人自稱,意為鑌鐵或刀劍。
唐初,大賀氏家族,聯盟由八部組成,首領稱可漢,八部酋長稱大人。
唐太宗時,大賀氏聯盟歸附了唐朝。
唐朝在契丹駐地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氏,在八部駐地置州,以其酋長為刺史。
大賀氏多次向唐朝請婚,唐玄宗先後將外甥女三人封為公主,嫁給契丹首領。
9O7年,迭刺部世裡(耶律)家族的阿保機被推舉為聯盟首領。
從9O7年至915年,阿保機以中原天子無受代者為由,擔任聯盟首領九年,拒不交出權力。
916年,阿保機與諸部大人宴會,設伏消滅了反對派,建國稱帝,自號天皇王,封妻述律氏為地皇后,長子突欲(漢名倍)為太子,建元神冊,國號大契丹。
阿保機死後,次子德光繼位,從後晉石敬瑭手中取得了燕雲十六州,國力大增,947年,改國號為遼。
遼國設中央北面官管理宮帳、部族和屬國之政,設南面官治漢人州縣、租賦和軍馬之事。
遼的都城是西喇木倫河畔的上京臨潢府(今內蒙昭盟巴林左旗的林東鎮),設東京(今遼陽),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大同),中京(今寧城),分別治理東北、燕雲、西北等地。
五京之外,四時捺缽、為帳篷。四時為四季。巡幸也稱捺缽。
帶有行宮、行在所之意。
春捺缽在混同江、長春州一帶(今洮兒河、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會合處周圍地區)。
主要活動是鉤魚、捕鵝。
契丹人住氈帳,門東向開。建國前無文字,建國後先後仿照漢字、回鶻字的創制了契丹大、小字。
契丹字不僅是遼代的官方通用文字,而且金代、元初仍在使用,通行了三百年之久。
契丹人信薩滿教,心目中天神(乘白馬泛土河的男子),地衹(乘青牛車沿潢水而東的婦人)。
遼國鼎盛時是聖宗在位。
聖宗母蕭氏,名綽,是景宗皇后,聖宗生母。
景宗多病,蕭綽臨朝參政,刑賞政令,用兵征討,都可自作主張。
聖宗年幼繼位,蕭綽以太后身份臨朝你制,她選用漢臣,發展生產,解放奴隸,輕徭薄賦,懲治貪官,鞏固封建秩序,改善與周圍各族的關係。
宋遼澶淵之戰,蕭綽身臨戰陣,指揮三軍。(還真是有女強人)。
遼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而亡。
契丹人,女真、金、元以後,成為蒙古、漢、和北方其他少數民族中的一部分。
契丹民族不存在了,但對祖國曆史的貢獻是不會泯滅的。(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