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觀念。
時代是思想之母。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生產力有了飛躍的發展,尤其是海洋文明的崛起,讓世界成為了一個地球村,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球化趨勢已經很明顯,開放已經成了當初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是,幾千年農業文明形成的固有思想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從1840年被迫開啟國門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全面開放,前後共經歷140多年。所以說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非常艱難的,也是非常漫長的。
雖然這是根本原因,但就算有人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也是無濟於事,這是由當時的時代條件決定的,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從現在看來,清朝的入關是歷史的倒退。其實在宋朝我們的工商業已經很發達,明朝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很遺憾,一個是被蒙古族,一個是被滿族相繼滅亡,不得不承認漢人統治要比少數民族要好些。
明朝是一個很無辜的朝代,夾在元清之間是不是很尷尬。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比歐洲的航海家們要早近百年,可以說是海洋文明的鼻祖。明朝既要恢復又要發展,當好不容易把元朝遺留的舊觀念慢慢恢復有點發展了,稍有點起色了,就因為陳圓圓被搶,歷史就此改寫,又被扼殺在了搖籃裡。當然,就算沒有陳圓圓的這檔子事,明朝也得滅亡,因為確實腐朽不堪了,支撐不住了,大廈將傾。但是,究竟是漢族還是滿族哪個掌權?這個很難講,可是歷史不能重來一遍。
接著說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的1792年,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問清朝,他們帶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和工業產品來到中國,也曾苦口婆心的勸說乾隆皇帝:你看看我們的產品,非常的好,你們這裡沒有,不如我們貿易吧?你不要海禁了,開放吧。“開放?開玩笑,我們天朝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你們這些玩意兒都是些奇技淫巧,滾回去吧”。可憐的馬戛爾尼為了見乾隆,都委曲求全,給他跪下了,單膝跪地,沒磕頭,這點兒其實讓乾隆很不滿意。我們是天朝上國,統御萬邦的,竟然不磕頭,我已經給了你天大的面子了,還想貿易,還想開放,做夢去吧。本來,和珅仗著哥倆好,極力勸說,還被臭罵了一頓。和珅當時是不是意識到這點(開放),我不知道,他心裡究竟咋想只有他自己知道。不過有一點他肯定認識到了,這裡邊是有利可圖的,於國於己。所以說,和珅雖然在歷史上是一個大貪官,但他的覺悟還是非常高的呦。
乾隆皇帝還是辦了很多大事兒的,最大的貢獻就是我國現在的版圖是他奠定的。再講一件兒相關的事情。1757年,乾隆皇帝宣佈撤消原設的沿海各關(其實,沿海的貿易從明朝開始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日本倭寇,東南亞國家,歐洲也有來的。大都是民間自發的,冒著殺頭危險偷偷搞。官方應該是從順治朝開始的,沿海開放了幾個城市),僅留廣東的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作為粵海關屬下的中外交易場所,廣州十三行成為清帝國惟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的具有半官半商性質的對外貿易壟斷組織。
就是因為清朝的條條框框太多,限制了英國的發揮,所以才派使團來清朝,大概就是兩個意思,一個是探探底,一個是勸一勸。實在不行再開炮。回去後,一開始他們感覺大清朝還是很有實力的,不敢開炮,當時清朝的GDP應該也是世界第一。不行就在廣州開展貿易吧,有地方搞總比沒有要強。
歐洲人喜歡我們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英國人就開始買唄,但幾年下來,他們發現他們大量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了中國,貿易逆差?這不科學呀,太氣人了。為啥呀?他們想把自己生產的工業品賣給中國人,可是中國老百姓不買呀,想從中國人的手裡掙點錢真不容易呀,我實在是太難了。
英國人就開始動腦筋,這才想起了用鴉片。他們把印度作為大本營,把東南亞那邊弄成生產基地,東亞病夫的稱號就是這麼來的,玩明的不行就玩陰的,真她M壞。對不起,我不應該罵人的。這就基本縷清楚了。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林則徐出場了,來了個虎門銷煙。接著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被揍了一頓後,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出了問題,十多年後又被揍了一頓,其間,國內順便還搞了一次大的暴動,鬧騰的挺兇的,這時候他們才真正有些警醒。老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我們的大清是吃兩塹半才長了一智,木有辦法,俺們就是這麼任性。
大清的皇帝沒有認識到問題,可是我們的大臣們也沒有認識到是什麼原因嗎?怎麼可能,泱泱大國,人才濟濟,當然有。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林則徐,對,就是他,虎門銷煙的那個哥們,就意識到問題出在哪兒了。他在給他好朋友魏源的信中有這意思,但是,文人嗎,特別的愛惜自己的羽毛,他不敢給朝廷提建議呀,只能在信裡發發牢騷,大環境就那樣兒,他也怕萬夫所指呀,還是保護自己文人的清高吧。
還有一個人也認識到了,就是後來在鎮壓國內暴動中崛起的晚清重臣,慈禧老佛爺的最愛,李鴻章。他在年輕的時候就看清了世界大勢,所以他就說了一句名言,我們大清面臨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不是這個人也很厲害,人才。所以,才有了後來由他主導的洋務運動,北洋水師就是他老人家建立的。
注意啦!重點來了,要標紅線呦。如果林則徐當時就向朝廷提出他的觀點(師夷長技以制夷。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是魏源寫的《海圖國志》裡提出來的,其實是林則徐告訴他的,又或者是他領會了他的思想總結出來的),能夠引起大清的重視,從那時候起就開始搞洋務運動,哪裡會有後來甲午戰爭的戰敗,哪裡會有後來小日本的崛起,很有可能大清也不會滅亡。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雖然沒有如果,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當時的西方國家呀,思想比較單純,還沒有產權意識,眼裡邊只有錢(其實到現在一點兒也沒變),你只要和我做生意,只要有錢可賺,怎麼著都行。你沒錢我可以貸款給你,你不懂技術我教你,你需要專家我派給你,你需要大炮我賣給你,那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脫光了給你看,毫無保留一絲不掛呀。現在可不一樣了,有點兒核心的、尖端的技術就自己捂起來,不給看了,專門卡你的脖子。
想象一下,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後,坐下來開個會研究一下,總結總結失敗的教訓,找出原因後,就立刻馬上開始學習西方,就憑中國人非凡的聰明才智,啥學不會,啥武器造不出來,你覺得還會有小日本的事兒嗎?還會有後來那麼多的屈辱嗎?
清朝的覺醒雖然只是晚了短短的二十來年,但是可不能小看這個時期,這段時間絕對是大清的黃金時間。上天是給了大清機會的,可是他沒有領會,也沒有把握住。
60年代洋務運動開始後沒幾年,小日本就實行了明治維新,接著它們就像乘上了飛機,蹭蹭的往上竄,很快就超過了我們,不但打贏了中國,還把俄羅斯給收拾了,成為了世界強國。日本這個民族,沒有別的什麼特長,就是他麼的愛學習,而且專門學別人家的東西,誰強它就學誰,原來一直學中國,後來被美國的大炮轟開了國門,它們立刻舉著雙手鼓掌開始歡迎,就這樣日本才開始了崛起之路。
所以,我覺得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個轉折點,原來一直閉關鎖國,不搞開放。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雖然多開放了幾個沿海城市,但那是被迫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是處處制肘的,思想觀念還是沒有多大轉變。可以說已經到了覆水難收、無力迴天的地步了。
後來的大清,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了,被迫才搞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庚子新政這些,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大清朝滅亡的命運,可這些努力確實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對推動歷史起了積極作用。
一開始他們覺得是武器不如別人,後來他們覺得是制度不如別人,其實他們分析的這些原因都沒有錯。當然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也是重要原因,再加上又冒出一個權力慾特別強、還特別愛面子的狠女人,清朝能不滅亡嗎?其實,清朝的滅亡是毀於傳統觀念。可能從滿洲入關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這個結局。
總結: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我們搞閉關鎖國沒有毛病,搞農業社會也沒有問題。但是,當生產力發達以後,交通相應的跟著發展,速度快呀,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打誰就打誰,想侵略誰就侵略誰。時代改變了,思想觀念也必須相應的跟著改變,不然就要落後,落後他就打你,就侵略你,你能咋著。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搞改革開放,我們跟西方那些人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講的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不搞侵略那一套,這也是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的原因。你,可以揍我,但是,當你揍完我以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慢慢愛上我,被我征服了,這就是文化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