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難兩全,立子殺母事堪憐。雖說此能固漢祚,勸君莫嫁帝王家。”這首詩為漢武帝劉徹親手所作,是他在處死鉤弋夫人後寫的。
縱觀歷史,可能真的很難找出一個,像漢武帝這麼複雜的皇帝。在軍事上,他遠擊匈奴,打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威風。
在政治上又命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使經濟發達,各種貨物得以流通,豐富了華夏的物產種類。但在百姓的治理上,漢武帝卻窮兵黷武,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如此複雜的漢武帝,真的很難讓人理解,而漢武帝臨死前的兩道聖旨,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直到明朝人們才明白他的明智。
說起劉徹,就得提一下劉徹的晚年。跟大部分皇帝一樣,到了晚年,劉徹開始怕死,特別是看到老臣衛青死後,對死亡產生了極度的恐懼。晚年的劉徹,跟普通的老人沒區別,沉迷相信神仙之說,也是因此,導致了漢武時期第一大案——巫蠱之禍的發生。
經歷過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殺,皇后衛子夫自殺,因此事受到牽連的人達到數十萬人。等劉徹醒悟過來,皇后沒了,太子也沒了,思念兩人的劉徹先後修建了“思子宮”和“歸來望鄉之臺”,並且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下罪己詔的皇帝。
大漢王朝一時間失去了皇后和太子,身為最高統治者的漢武帝也時日無多。此刻,劉徹只能在其他兒子中尋找合適的繼承者,劉弗陵就是這樣進入了劉徹的視野。
劉弗陵各方面資質來說,都達到了劉徹的要求,在眾多兒子中,能力也是上上之選。但劉弗陵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這個缺點導致漢武帝一度不想讓他成為太子。只可惜,漢武帝時日無多,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劉弗陵有什麼缺點?這就要從他的母親鉤弋夫人說起了。
鉤弋夫人的出現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這讓本就信神仙之說的劉徹,生起了強烈的好奇心。在經過河間的時候,有相士告訴劉徹,這附近有奇女子。劉徹好奇之下,派人尋找到了鉤弋夫人。傳聞,鉤弋夫人出生的時候雙拳緊握,一直都沒有開啟過。
在劉徹找到鉤弋夫人後,劉徹連力氣都沒用上,就把鉤弋夫人的拳頭開啟,一塊玉勾出現在眼前。鉤弋夫人也因此被劉徹賜名,並帶回了宮中,也因為迷信的緣故,劉徹很寵信鉤弋夫人。
但在經歷巫蠱之禍後,失去了太子和最愛的皇后,劉徹醒悟了過來,不再相信神仙之說。而這時的劉徹,看待鉤弋夫人的角度就變了,一切都像是陰謀,好像是提前安排好,讓鉤弋夫人入宮一般。
不是每個人都是衛子夫,劉徹相信鉤弋夫人是有野心的。因此,劉徹在晚年的時候,下了兩道聖旨,一道賜死鉤弋夫人,一道立劉弗陵為太子。
經歷過喪妻喪子之痛,劉徹本不想這麼做,但為了大漢帝國,他必須這麼做。在賜死鉤弋夫人後,他留下了一首詩紀念對鉤弋夫人的愛。可想而知,這個決定是多麼讓劉徹難過。既然如此,為何劉徹還是要處死鉤弋夫人?
其一,此時的劉徹已經年老,沒有時間再去挑選繼承人,劉弗陵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其二,鉤弋夫人年輕,且來路可疑,劉徹擔心鉤弋夫人會如呂雉一般干預朝政,這是劉徹無法接受的。其三,是最重要的一點,漢以孝治國,太后是有權力廢帝的,雖然可能性很小,但為了劉弗陵,劉徹必須先把這條路給堵死。
劉徹處死鉤弋夫人這點,或許後世人能夠理解,但殺母立子,在漢朝是非常違背倫理的做法。也只有清朝才能明白劉徹的明智,畢竟清朝就發生過太后干預朝政的事情。
在清朝,因為慈禧干預朝政,導致同治皇帝一直無法掌握權力,最終自暴自棄。在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獨攬大權,在她的一番作為下,清朝做出了許多喪權辱國的行為,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而劉徹,卻有卓越的遠見,知道不能留下鉤弋夫人,這才選擇忍痛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