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接收時,僅有十幾名幹部。1949年底增至96名,均為上級業務部門和地方政府委派。
隨著民主改革、反把鬥爭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和生產建設的不斷髮展,幹部需求量隨之增多。除上級委派和調進之外,還從工人中選拔幹部。1951年至1985年,共從工人中選拔幹部1431人。為使各級各類幹部平衡和支援新區的需要,同時從在職幹部中提拔了523人,其中礦級57人,科級347人,總工程師(包括副總)15人,工程師31人,助理工程師55人,技師和醫師18人。1985年,實有幹部666人。
1958年,根據上級黨委“精兵簡政和幹部參加勞動”的指示,將機關18個科室合併為9個,將原有的626名幹部精簡了50%。
在精簡下來的313人中,分三批下放了114人:有196人(包括兄弟單位借用、外出學習、長期休養人員以及各類“分子”)不算在幹部編制內。
1960年8月,根據中央及省委“關於廣泛開展以糧保鋼為中心的增產節約運動,精簡機構,緊縮定員編制,充實生產一線”的指示精神,先後抽調104名幹部,組成3個採掘隊,直接參加生產。
“文革”期間,由於“觀點”的原因,也曾多次組織幹部下放勞動,但實質上是變相的排斥、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