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井岡英雄,千古人民功臣’,這是對何挺穎一生的精準概括。1929年1月24日,他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次日隨部隊轉移途中遇敵突襲,生命永遠定格在24歲。同為20多歲的你們,是否和他一樣有著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
9月下旬,在何挺穎烈士故居內,火箭軍某旅一堂現地黨史學習教育課正在進行。沒有多媒體課件,駐足在被鮮花簇擁的何挺穎烈士半身塑像前,授課人王濤向一群年輕的基層黨支部書記,講起了何挺穎的英雄故事——
“四萬萬人發聲吼,火山爆發世界驚。中國有了共產黨,散沙結成水門汀。”何挺穎大學時本想鑽研數學專業,但聆聽了鄧中夏、瞿秋白等多位共產黨人的演講後,他的人生追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數表裡查不出救國的良方,計算尺不能驅逐橫行的豺狼。”他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於是毅然投筆從戎,並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秋收起義後,國民黨軍隊對紅軍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環境和敵人的強大火力,時任黨代表的何挺穎所率領的隊伍雖然缺衣少藥、缺槍少彈,卻始終兵心不散、士氣不減。”聽著王濤的講述,大家心中的信仰之火越燒越旺,強支部、帶隊伍的信心更足了。
隨後,基層黨支部書記們前往幾十公里之外的張富清故里參觀。
群山環抱中,一條小溪緩緩流過。岸邊,一堵簡陋的圍牆、兩間低矮的土坯房,是老英雄張富清小時候生活的地方,緊挨著這兩間土坯房的是近年來新修建的村史館。
“1948年,24歲的張富清參加瞭解放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捨生忘死,先後多次榮立戰功……”村史館內幾張泛黃的立功證書,彰顯著老英雄的赫赫戰功。
“這裡苦,這裡累,這裡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要完成任務,領導自己要過硬,執行政策才能堅決”……村史館的紅色牆壁上,刻著張富清的感言。參觀過程中,大家一同駐足閱讀,體悟老英雄從軍報國、淡泊名利、堅守本色的一生。抬頭望去,鐫刻在門簷上的“時代楷模”4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
“兩位英雄,當年和我們一樣年輕。他們在和我們一樣青春的年齡,書寫了共產黨人堅守信仰的故事……”透過參觀學習,大家深刻領悟了這堂課的內涵。
授課接近尾聲。在王濤帶領下,年輕的基層黨支部書記們面向鮮紅黨旗,高舉右拳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鏗鏘的話語在山谷間久久迴盪……
找準共鳴點 當好責任人
■馮曉永
兩處英雄故里,一腔革命熱情。不同的是時間和地名,相同的是初心和使命。火箭軍某旅將年輕的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課堂設在英雄故里,找準黨史學習教育的共鳴點,將信仰信念根植於他們的心靈深處,滌盪了心靈,強化了血脈賡續。
親其師,信其道。黨支部書記作為基層連隊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教育引導官兵學好黨史的帶頭人,只有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信仰者堅定信仰”,才能堅守精神高地、抵禦侵蝕誘惑。同時,“第一責任人”要帶好頭、作表率,叫響“我講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照著去做的”,才能更好地啟發官兵、引導官兵。
知所從來,明所將往。在這場感悟英雄信仰、強固理想信念的教育之旅中,年輕的“第一責任人”肩負著重要使命。我們期待著他們煥發出更大的政治熱情和聰明才智,當好官兵的心靈播火者、軍旅引路人。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