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時間10月14日,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一幅被毀掉一半的畫作《愛在垃圾桶裡》以1600萬英鎊價格成交,加上佣金共計1858.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64億元。
三年之前,這幅畫以完好姿態首次拍賣時,以104.2萬英鎊價格成交。藝術家將其毀壞之後,三年價格竟然翻了18倍。
與大多數仍然以“像不像”“美不美”來感受藝術品價值的觀眾不同,當代藝術家已經以花樣翻新的表達方式來傳遞自己的“藝術觀”。不久前有藝術家將500克黃金製成米粒的外形,灑進黃浦江等地,以浪費呼籲公眾重視浪費。
在一些人看來,當代藝術早已脫離繪畫、雕塑等傳統模式,各種手段重在引發觀者的“反思”;但也有人認為,在拿不出過硬實力的情況下,部分藝術家只能透過這樣吸引眼球的方式來提升作品和自己的身價。
藝術家自毀作品價格翻了18倍
這一幅拍出了1.64億價格的畫作《愛在垃圾桶裡》,是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的作品,三年前第一次進入拍賣行時,還被稱為《拿氣球的女孩》:畫面上一個黑白繪製的小女孩,看著紅色的心形氣球飛遠。這一形象曾出現在班克斯的街頭噴繪中,也曾被製作成版畫和模型。
在2017年一項調查中,班克斯的《拿氣球的女孩》當選當時英國人最喜歡的藝術品。2018年進入拍賣行,這幅畫拍出了104.2萬英鎊的價格,已是班克斯作品拍賣的第二高價格。
就在成交那一刻,忽然發生一件令全場傻眼的事:作品畫框裡的自毀裝置啟動,這幅畫下半部分如進入碎紙機一般被損毀,而損毀畫作正是班克斯本人。在當年10月5日拍賣時發生驚人一幕後,班克斯10月17日釋出了一段影片,公開畫框變成碎紙機的製作過程以及事前預演,班克斯曾想把整幅畫都毀掉,但最終只毀掉了一半,他還否認了拍賣行參與此事。
這一驚世之舉被藝術評論家和收藏者認為是“一次全新的藝術創作”——被拍賣後當場“自殘”的藝術品,是前無古人的創意,藝術價值大幅提升。《拿氣球的女孩》自此變成《愛在垃圾桶裡》,競拍成功的買家欣然收下這一在毀壞中新生的藝術品,並在近期以逾18倍的價格拍出,該畫也成了班克斯本人拍賣的最高價。
喧譁的藝術還是藝術嗎?
“當代藝術越熱鬧,就顯得過去的藝術品更經典。”市民胡如琪喜歡看展覽,比起時髦的“網紅”展,她更青睞經典藝術品展:“比如浦東美術館展出了《奧菲莉亞》,站在畫前完全能感受到作品傳遞的感情與情緒。但是面對很多當代藝術作品,我的第一反應是‘藝術家想說什麼’,缺少本該由藝術傳達的感情和情緒。”
“當代藝術太喧鬧了。”從事藝術出版工作的顧女士日常習慣觀察人們對藝術展、藝術品的反應,“這幾年很多當代藝術展被包裝成‘網紅展’,策展方也樂於引進網上知名度高的當代藝術家。蜂擁而至的人們都在拍照打卡,很少有人真的感受這些作品。”
“從安迪·沃霍爾說出‘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金句之後,藝術就已經走下神壇了。”經營畫廊的吳先生告訴記者,大多數人對藝術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繪畫、雕塑或是電影、音樂等“有形”的東西上,但“當代藝術可以是任何表達的形式”。“如果放在傳統對藝術的認知中,現在很多畫家的作品頂多算是‘有趣’,與古典的藝術形象相去甚遠。” 他以班克斯為例,其作品《法國女傭》將一堵紅磚牆噴塗成白色,一個女傭形象掀起白色一角,露出紅磚底色。而另一幅作品則在牆上噴出一個老鼠洞,一條“紅毯”從洞內延伸至臺階,旁邊兩隻老鼠立在紅毯兩側。“這種趣味與活力恰恰是過去公眾認知的‘藝術’所缺少。”
名氣越大,價格越高
不久前,藝術家楊燁炘用500克黃金打造了1000粒純金大米,然後一粒一粒扔進黃浦江和上海的各個角落,引發巨大爭議。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行為藝術”並不難理解,“對很多人來說浪費糧食並不心痛,但是浪費黃金卻不可思議,其實對全人類來說,糧食或許比黃金更珍貴。”但“為了流量”“博取名聲”的反對聲同樣不絕於耳,有人甚至關聯楊燁炘的廣告從業者身份,認為這是“自我炒作”“搞營銷”。
而這一“藝術品”確實帶來巨大流量,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前列。
“喧譁本來就是當代藝術與生俱來的特點。”從事藝術品交易的孫薇介紹,當代藝術已從注重技藝轉向注重表達,藝術家最重要的是傳遞觀念,“藝術家就是透過藝術品發聲。過去那種在書房裡靜心創作的文人式書畫,或者梵高那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的天才,如果沒有遇到專業的運營團隊,只會消失在強大的資訊流量之中。”
“不是精進於創作,而是換著花樣‘一鳴驚人’,這樣的當代藝術能持續多久?”市民魏先生髮現,無論是屢次拍出高價的班克斯,還是正在白領中流行的塗鴉畫家death NYC,甚至包括村上隆等,都在大量複製和使用流行文化符號,“藝術家需要創作,而不僅是將已有元素組合。”
經營藝術衍生品的陸先生告訴記者,如今藝術家的收益早已不是梵高時代單純依靠藝術品銷售:“比如班克斯,他授權版畫、玩具、與商業品牌聯名等,就能獲得巨大收益。同樣的情況還包括與奢侈品牌迪奧合作的空山基、丹尼爾·阿瑟姆等,空山基一個鑰匙扣就能被炒出高價,流量就意味著高價。”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片)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