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行至黃昏
真就意味著太多的“力所不及”嗎?
當然不是!
延續未完夢
神情活靈活現的人物手辦、略帶鏽跡的復古留聲機、琴蓋竟能輕輕掀起的迷你古董鋼琴……整整一面牆的博古架上,陳列著形態各異的小物件。
湊近看看,小物件並非僅供賞玩,實則一個個設計精妙的卷筆刀。
這些家當的主人,是年過八旬的程大爺。82歲的程老是江蘇省常州市一名退休教師。他說,自己從小就對收藏頗感興趣。孩童時期,不起眼的糖紙、火柴盒都是他的寶貝。“工作後我集郵,但當時收入不高,也就擱淺了。”
幾十年前,上小學的外甥女曾帶來一組別致的十二生肖木製卷筆刀,令他心生好奇。
自此,開啟了程老長達30年的收藏生涯。“我四十來歲開始收藏卷筆刀,退休後延續了這項愛好,只是件數太多,擺都擺不下。”說到這裡,程老遺憾中流露得意。“後來我還搞創作,將工藝品與卷筆刀拼裝起來。如今數數,足有1800多件!”
後來,坐擁微型卷筆刀博物館的程老仍不滿足,還拾起了曾經對園藝的熱愛。
門前庭院,春日薔薇爬滿圍欄,仲夏之時繁花絢爛,秋風中盆景裡的紅楓搖曳生姿,深冬嬌嫩的花草又隨程老的騰挪躲進室內,陪伴程老隔窗觀雪。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程老將四季裝進平凡人家。
退休生活難免交織著失落感、空虛感,然而程老卻沒空自尋煩惱。他告訴記者,往往凌晨4點多自己就睡不著了,逗逗寵物,擺弄收藏,修剪花草,總有享受不盡的樂趣。
比起程老,小十歲的老伴佘老更為新潮。她說,平日裡自己喜歡組裝樂高、旅行攝影。“你們年輕人說得上的修圖軟體,我都玩得特別溜。”
在她看來,電視節目裡“60歲老太”的說法,著實不貼切。“我們生活的年代,60歲怎麼就成了老太!‘60歲的阿姨’還差不多。我今年73歲,也沒有很老嘛!”較起真來,佘老顯出幾分可愛。
有這樣多時間和精力傾注在年輕時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上,得益於這對“老頑童”在對第三代的撫養觀點上的高度統一。“我們不想過多介入子女的生活,也從未把帶小孩看作是自己的義務。同樣,子女也很獨立,他們完全有能力照料好自己的生活,不需我們忙前忙後。我們都為彼此留有了更多空間。”
程老還曾在常州市園林局舉辦的水仙花展中拔得頭籌。他透露給記者一個小秘密:在養花的水中,加入少許白砂糖能夠催促花期,這也是為什麼他總能把握好開花時機的原因。
耄耋之年的程老,延續著未完結的夢,也憧憬著更美妙的夢。
另一片春天
78歲的李大爺是個快言快語、為人爽快的老先生。電話裡,當記者向李老提出是否需要看下采訪提綱做些準備時,李老直言:“目前我剛開始學習使用智慧手機,還用不利索,你先發簡訊給我吧。不過為什麼要看?我的生活,我隨時都可以講述啊!”
退休前,李老曾在遼寧省喀左縣某報社工作。退休後,他並未真正離開一線,繼續從事著當地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宣傳報道工作。同時,那顆文藝的心依舊躁動。作為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和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他始終活躍其中,寫寫唱詞,搞搞創作。到2007年,李老出版書籍已多達27部,見報文章更不計其數。
評價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李老不假思索:“退休於我而言,那是另一片春天!”他說,自己最期待編輯來電,得知自己的作品見諸報端,是最令他欣喜的事情。
有時間,李老也到老年大學學學書畫,交交朋友。“我很聰明,寫呀畫呀一學就會。”李老告訴記者,現在是資訊化時代,他這個老年人也要趕一趕時髦。這智慧手機,還是有必要學一學的,現在很多老年大學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他也去報了名。
目前,雖然李老不像年輕人一樣玩轉智慧手機,但他有信心跨越這個“數字鴻溝”。李老驕傲地說,很慶幸自己生活在最好的時代。
的確,時下老年群體得到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讓一系列助老、惠老政策得以實施,讓老齡生活有保障、有品質,也讓老年群體樂享老齡。
在刻板印象裡,變老是負擔,是需要照顧的。實際上,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低齡老年人,不僅不需要過度照顧,他們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國際社會倡導的積極老齡觀,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參與”,不是被動地養生養老,而是發揮積極主觀的作用,繼續參與經濟社會發展。
未來,“60後”(1960年~1969年出生的老年群體)將是新一代老年人。他們和“50後”“40後”“30後”將大不一樣。有業內專家表示,“60後”的新一代老年人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有較強的養老儲備。除了養老金以外,他們大多數還有資產和保險。二是有較高的消費意識。以前我們常說老年人不敢消費,未來很多“60後”有消費的潛力和意願。三是,他們有過上高品質養老生活的期待,會主動規劃,講究生活品質。四是,不同於上幾代老年人,他們普遍具有較強的運用科技與資訊化的能力。
對於準“60後”,退休後的另一片春天值得期待。
作者 | 趙星月
策劃 | 王俊聰 譚嘉
編輯 | 尤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