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山省,是越南西北部與我國雲南省南部接壤的一個邊境省份。該省的北部地區,和雲南省河口縣、馬關縣毗鄰。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黃連山省是雲南方向作戰的主戰場。1979年1月中旬,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楊勇、何正文,總後勤部副部長張賢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劉志堅、副司令員張銍秀等總部和軍區首長親臨雲南前線檢查部隊戰備工作和審修作戰計劃。
1月15日,在河口縣的四連山上,楊得志司令員定下了雲南方向的作戰決心:選擇老街、柑塘為主要作戰方向。在部署上集中第13軍、第14軍全部力量,以紅河為分界線,第13軍在西岸,第14軍在東岸,並肩對越軍實施突擊,首先殲滅老街、柑塘守敵第345師及地方部隊,爾後再殲敵第316師。用楊司令員的話說:“從整個情況看,你們兩軍(13軍和14軍)的任務擬以紅河為界好,便於遂行各自的任務,並有利於完成總的任務。”
基於上述作戰決心,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為了奪取老街市、柑塘市和沙巴縣,殲滅越軍第345師、第316師及其地方部隊,在戰役第一階段投入13軍和14軍,共6個師;在戰役第二階段,又投入戰役預備隊50軍149師。經過25天連續奮戰,13軍在紅河西岸推進到外波河北岸和沙巴縣,14軍在紅河東岸推進到鋪樓,攻佔了戰區所有主要城鎮,基本殲滅了越軍345師,重創了316師,共計殲敵16480人,圓滿完成了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
那麼,在越軍官方戰史中,是怎麼記載黃連山戰場作戰情況的呢?越南軍事歷史院1980年1月編寫的《北部邊界保衛戰大事記》中,有這樣的表述:
黃連山省是中國軍隊在西北地區的重點進攻方向。在這一方向,中國軍隊以紅河為界,分成兩路進攻。一路是在紅河西岸,從谷柳、谷珊進攻柑塘和朗格姆渡口;另一路是在紅河東岸,從老街、班菲,沿7號公路進攻保勝和鋪樓。為了配合這兩個主要方向上的攻勢,中國軍隊還分別從壩灑和孟康進行迂迴。
1979年2月16日夜,中國軍隊在夜色和濃霧的掩護下,秘密越過邊界,潛入班菲以北的那馬和拔坡地區、老街市西北面的紅河南岸、以及老街市以北40公里的孟康。17日上午6時,中國軍隊開始進行高密度的炮擊,在主要方向上架設浮橋渡過紅河,進攻越軍陣地。越軍在遭到突然襲擊之後,一時處於被動狀態,但是依然能夠組織還擊。
黃連山省軍事指揮部所屬步兵第192團、第254團、武裝公安第16團,以及壩灑、谷柳、孟康、班菲、那馬等地的地方部隊、武裝公安、民軍自衛隊,在各自的防禦地域組織力量抗擊中國軍隊的進攻。越軍炮兵在支援步兵作戰的同時,對中方在河口方向的炮兵陣地和渡口進行了反炮擊。
中國軍隊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佔領了班菲三岔路口以北各個高地,老街市外圍的小曹、炮臺山,孟康縣城、發隆、壩灑等地。越軍在遭受損失後,不得不進行後撤以組織縱深防禦。直到19日,中國軍隊才真正控制了老街。
18日,第二軍區命令316師(不包括98團)從萊州省的平盧、封土地區向柑塘方向機動,一方面支援柑塘的345師作戰,一方面在谷珊至沙巴的10號公路沿線組織防禦。同時,命令345師迅速調遣124團在封海農場建立防線(7號公路18公里處)。
19日,中國軍隊繼續進攻班菲三岔路口以南地區、嶽山山脈和谷柳、保勝地區。戰至21日,中國軍隊在紅河西岸佔領了谷柳、保勝。紅河東岸的中國軍隊佔領老街、孟康之後,沿7號公路向那馬、坂甘、朗洋方向前進。在沙巴防線,中國軍隊從谷珊西山出發,攻佔了10號公路上的咽喉要地代乃。與此同時,紅河西岸的中國軍隊主力調整部署,準備進攻柑塘市。
22日,316師到達代乃地區並投入戰鬥,345師在柑塘以北的谷薩、典那、容荷、真尉地區阻擊中國軍隊。由於雙方兵力懸殊,越南軍隊無法阻擋中國軍隊的進攻,不得不邊打邊撤。
25日,老街市以南20公里處的柑塘市被中國軍隊佔領。柑塘磷礦自衛團臨陣畏戰,全部人員丟棄武器裝備四處逃散,中國軍隊得以順利佔領該礦區。戰後,這個自衛團被撤銷。
3月3日,距離老街市38公里的沙巴縣也被佔領。中國軍隊還在繼續攻打萊州省的封土縣。
4日至5日,中國軍隊進攻至7號公路36公里處,佔領了距離老街市32公里的鋪樓,控制了紅河渡口。
5日傍晚,中國宣佈開始從越南撤軍。6日,各個方向的中國軍隊開始組織撤軍。截至13日,黃連山省的中國軍隊撤退完畢。
越軍記載:從1979年2月17日至3月13日,雙方在黃連山方向激戰25天,中國軍隊傷亡11500人,損失坦克裝甲車66輛。越軍參戰部隊主要包括:第316師(步兵第148團、174團和炮兵第187團),第345師(步兵第118團、121團、124團和炮兵第190團),黃連山省第192團、第254團,武裝公安第16團,炮兵第168團、第368團,防空第256團。
對於越軍宣稱的黃連山戰場戰績,筆者查閱瞭解放軍參戰部隊的戰史資料。在兵力損失方面,為8000人左右,越軍誇張了四成多;在坦克裝甲車損失方面,參戰的一個坦克團共戰傷(戰中或戰後修復)21輛,報廢(被擊毀)9輛,合計毀傷30輛,越軍誇張了一倍多。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楊得志司令員指揮西線作戰,只有戰役初期的幾天時間。2月23日對柑塘發起總攻之前,他就因為急性左心衰返回北京治療,就此離開了指揮位置。接下來,張銍秀副司令員奉命代理司令員職務,和劉志堅政委一起,繼續指揮雲南方向參戰部隊執行作戰任務。所謂戰後楊得志升任總參謀長,而許世友則退居二線,可以證明1979年對越作戰,楊得志指揮得更好之類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