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有藝術史那肯定就有收藏史。在中國古代,因為一些先天優勢,他們成了擁有琳琅滿目的珍品的收藏家。在吃喝穿不愁的日子裡,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字畫詩詞,古董陶器等等。他們是意氣風發的藝術收藏者,他們便是每個朝代的一國之君。論收藏誰能比得過他們呢。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
唐太宗李世民獨愛收藏書畫,特別是王羲之的字詞帖子,幾乎到了每日臨摹的程度。他特別喜歡蘭亭集序,後來打聽到這帖子被辯才(王羲之第七代子孫的弟子)所珍藏,便去高價收購,卻因為辯才也十分喜歡,並沒有忍痛割愛。這時。房玄齡(當時唐朝的名相、政治家、史學家)見唐太宗因《蘭亭集序》茶不思飯不想,便派遣蕭翼(當時的監察御史),以“臥底”的方式圖謀《蘭亭集序》。在經過一番部署後取得了辯才的信任,而辯才更是因為與之相見恨晚,經常促膝長談。一段時間後,蕭翼拿出身上的王羲之字帖給辯才看,辯才看過以後說道:此乃真跡,但不是精品。蕭翼便趁機說道《蘭亭集序》才是真正的精品,可惜無緣見識。辯才見好友一臉惋惜,便拿出珍藏的帖子給蕭翼看,看過之後蕭翼故意說是假的,二人便開始了爭論。有一天,蕭翼趁辯才不在,竊取了《蘭亭集序》逃回宮內。此後,唐太宗愛不釋手,更是將其隨葬。
後周世宗柴榮酷愛瓷器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他擅長騎射,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他自身還有個獨特的愛好--燒製瓷器。
據傳,柴榮自創了自己的燒製瓷窯,稱之為柴窯,是歷史上有名的御窯。《長物志》中曾經提到過柴窯,其出產的瓷器“顏色天青,就像是雨後天晴雲破處,瓷面能照出人的影子,薄得就像一張紙(當時古代用的是粗糙的草紙),兩件瓷器的撞擊聲就像是金屬似的,外觀潤澤有細紋。”手法精緻輝煌絕倫,是那時諸多窯中最佳的。但是,我國到現在還沒有挖掘柴窯的窯址,目前也無完好無缺的柴窯瓷器傳到現在,乃至連柴窯瓷器的殘片也沒有留存下來。直到現在,國人仍然對柴窯存在著各抒己見,這已經成為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宗撲朔迷離的案件了。
南唐後主李煜喜愛收藏字畫
南唐後主李煜,假如他不做皇帝,就單單他在文化領域的成就,也當是輝煌耀眼的。對書法相當擅長,曾被陶谷(北宋大臣,精通天象和詩詞)稱讚他的書法為金錯刀;也懂得作畫,宋代的郭若虛也對他毫不吝嗇地讚賞;更是會寫詩寫文,詞甚至為五代之冠,後來的人們譽之為“千古詞帝”。
除此之外,李煜對收藏也極其熱愛。他最是喜歡收藏前代的書法珍畫,其中貴重的名畫就有《江鄉春夏景山水》、《山行摘瓜圖》、《蕃王放簇帳》、《盧思道朔方行》等,對於他自己所珍藏的書畫,還會親自書寫畫者的姓名,或者為其題詞寫詩。李煜的墨跡流傳的不是很多,南唐畫家趙乾的一幅《江行初雪圖》上的一行標題就是李煜提的真跡,現在被收藏於臺北博物館。
清朝康熙帝喜愛西洋玩物
看過康熙字跡的人都知道,康熙的書法儒雅華貴,行雲流水,氣勢宏偉。喜愛藝術的康熙,定然是喜愛收藏的。但是康熙不僅喜歡傳統書畫和瓷器,還十分崇尚科學,西洋鏡、放大鏡等當時西洋非常流行的物件都是康熙的收藏品,他自己還經常在書房刻苦鑽研,學習這些新的技術。康熙甚至收藏了各種各樣風格各異的鐘表。還親自指揮宮內的技師製作呢。可見康熙不光有鑑賞藝術的水平,更有著無與倫比的進步思想。這在中國的皇帝中是非常罕見的。
清朝乾隆皇帝堪稱收藏首富
乾隆收藏的稀世珍寶數不勝數,有的是從老一輩那裡傳承下來的,有的是來自底下的臣子們上獻的、據記載,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朝廷收藏中,藏品約有一萬件以上,其中晉代、唐代、宋代、元代的書畫達到兩千多件,明代書畫兩千多件。
在當時《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是乾隆皇帝的最愛,並以名之“三希堂”當做御書房的牌匾。其中《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全貼使用行書寫的,一共4行28字。那時是作為一封信寫的,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
當然,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喜愛收藏的皇上肯定不止這幾位。但不管怎麼樣,這些愛好收藏的皇上們,都給世人傳承了不勝其數的珍寶,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底蘊,繼承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搜尋關注“玉雕匠人衛喜珍”,收穫更多玉石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