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AIR)訪問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曾於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曾以訪問科學家的身份前往白頭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進行交流,於2013年獲芝加哥大學豐田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彭健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資訊學、化學資訊學和機器學習,其合作開發的演算法在多項科學挑戰賽中獲得佳績,包括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的關鍵測試(CASP),及轉化醫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DREAM 挑戰。彭健博士還是Overton獎、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獎、艾爾弗•斯隆基金會斯隆研究獎的獲得者。
緣分種子發芽
彭健教授與AIR的緣分,早在2021年初便埋下了種子。今年年初,經過與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科學家馬維英的一番交流後,彭健教授被AIR的熱情及長遠的發展眼光所感召,決定回國加入AIR戰隊,成為AIR訪問教授。
彭健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資訊學、化學資訊學和機器學習,在他看來,AI在生命科學領域大有可為,生物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海量的資料,在資料的收集和整合過程中,AI起到了關鍵性作用,AI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新的科學發現。
生命科學是AIR研究的一大重點,AIR站在產業的最前沿做研究,引領國內人工智慧賦能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而這也是吸引彭健教授來到AIR的原因之一。“AIR在AI+生命科學及醫療的佈局具有前瞻性,決定了產業未來十年的重要方向及賽道。”彭健教授說。
此外,AIR依託清華大學平臺優勢,透過大學與企業創新雙引擎,突破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培養智慧產業領軍人才,推動智慧產業跨越式發展。“交叉學科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彭健教授說,“希望能在科研、人才培養以及產業化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
前沿、創新、活力
在談到對AIR的印象時,彭健教授用了三個詞形容AIR——前沿、創新、活力。AIR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目光,選擇的垂直研究方向都是未來5-10年的超級賽道,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探索空間;AIR的機制具有創新性,不同於傳統的學術機構,氛圍活躍;除了科研大神,AIR的團隊還有不少實習生,給AIR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AIR極富活力的團隊,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機制做著智慧產業最前沿的研究。
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AIR)是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際化、智慧化、產業化的應用研究機構。AIR的使命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推動社會進步。
彭健教授曾於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進行研究,同樣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學術研究機構,彭健認為AIR更能發揮產學研融合的優勢。“AIR與產業界結合更加緊密,能迅速做出有影響力的工作。”彭健教授說。同時,彭健教授還認為,相比於國外的智慧產業學術研究機構,AIR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更有針對性。
加入AIR後,彭健教授的團隊主要從事AI預測蛋白質結構方面的工作,併成立了華深智藥公司,在成立的4個月後完成了千萬美元級天使輪融資。華深智藥致力於打造新一代人工智慧科學計算平臺,結合自研高通量生物實驗技術,為研發人員提供微觀世界分子計算,模擬與設計的智慧系統。
“世界級”的期待
彭健教授早在今年4月底便參加到AIR的學術活動中。AIR以“AI賦能基因分析與新藥發現”為主題的第一期學術工作坊活動中,他分享了題為“結構性和功能性基因組學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報告。
彭健教授表示AIR的學術系列活動無論對學界還是產業都很有意義。“AIR學術工作坊挑選了業界重要的方向作為工作坊的主題,整合學術研究及產業經驗,為學術界和產業界帶來最前沿的研究報告,縮小了兩者的鴻溝。”彭健教授說。
彭健教授對AIR及國內智慧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同時也對AIR提出了三個“世界級”期待:希望AIR能有更多世界級的專家加入,培養世界級產業人才,發表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成果。
除了彭健教授,AIR已經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人工智慧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加入,如前百度總裁張亞勤、前位元組跳動副總裁馬維英、前海爾CTO趙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劉洋、前阿里天貓精靈首席科學家聶再清、前微軟資深首席研究部門經理劉菁菁、前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劉雲新、前大疆集團核心團隊負責人周谷越、前中科院研究員蘭豔豔、前微眾銀行資深研究員劉洋、前京東科技資料科學家詹仙園、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後馬為之。
撰文 / 冼曉晴
編輯排版 / 冼曉晴
校對責編 / 黃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