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
上述這句話出自美國現代火車旅行家保羅·索魯的《遊歷中國》,可是他做夢也不會想到,中國人最後還是跨過了崑崙山脈,將鐵路送上了世界屋脊。
青藏鐵路全長1958公里,被譽做中國新世紀最偉大的四大工程之一,可就是這麼一段神奇的鐵路,在鋪設之初卻飽受世界人民質疑,其“單線設計”更被認為是難以補救的敗筆,這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的“單線鐵路”,其實就是指僅鋪設一道鐵軌的鐵路,這種鐵路雖然說只比雙線鐵路少了一道鐵軌,可是其實際運力卻只能達到雙線鐵路的1/3左右。
也正因如此,我國目前主要鐵路幹線採用的都是複線設計,而青藏鐵路也因為其獨特的單線設計,在我國密集完善的鐵路網中獨樹一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國要採用運力更低、更不方便的單線鐵路呢?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咱們先得對青藏鐵路做一個系統性的瞭解。
這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其修築工程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從青海到格爾木市的一期工程,以及從格爾木市到拉薩的二期工程。
而我們所說的採用單線鐵路的那一段,指的就是青藏鐵路的二期工程,全長1142公里,超過了青藏鐵路的一半。
這兩期工程看似差距不大,實際上卻是天差地別,因為二期工程幾乎整個修建在了青藏高原上。
而想要在平均海拔3000~5000千米的青藏高原上修鐵路,你不僅要克服高海拔所帶來的寒冷與缺氧,同樣還面臨著凍土和生態脆弱等等難題,稍有不慎,鐵路修建工作就會滿盤潰敗。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在聳人聽聞,那我們不妨以上述中的“凍土”來舉個例子。
由於青藏高原海拔較高,氣溫時常都在零下,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往往會凝結成冰,並最終摻雜在土壤中、導致地面土壤的體積膨脹。
倘若人們在這種情況下直接修築鐵路,那麼一旦溫度繼續降低,凍土膨脹後,直接就會將鐵路拱起。
一旦溫度升高,凍土中的冰融化成水、土壤體積收縮,又會導致鐵路內陷。而無論是鐵路拱起還是內陷,都會給鐵路的建造帶來巨大的危險。
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呢?能解決,但是會耗費極大的成本。
我國在2001年修建青藏鐵路2期工程的時候,前期預算是200多億人民幣,原本大家都以為綽綽有餘。
可沒想到鐵路修建之時,人們才赫然發現資金仍舊不夠用,甚至可以說是捉襟見肘,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青藏鐵路第2期工程被設計成單線,因為雙線實在太費錢了。
除了“省錢”之外,“縮短工期”也是工作人員們不得不考量的一個方面。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我國就決定要將鐵路修到拉薩去。
可是僅僅修建較為簡單的一期工程,我們就花了26年,再加上2期工程實在太過困難、曾經幾度被擱置,所以我們原定的要將鐵路修到拉薩去的目標,實在是遙遙無期。
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仍舊將格爾木至拉薩的鐵路修建成雙線,那麼青藏鐵路2期工程是不可能在2006年7月就實現完工的,在這種情況下,修築單線鐵路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被修建成單線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已經“夠用”了。
雖然說雙線鐵路的運輸能力可以達到單線鐵路的2~3倍,乃至於更高,但是這對於青藏鐵路來說屬實沒有必要。
由於西藏地區經濟較為落後、人口也不那麼密集,所以僅僅是一條單線鐵路,就已經足以滿足西藏與外部的貨運量以及客流量的需求了,在這種情況下,修築雙線鐵路無疑是一種浪費。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會說了,那萬一以後西藏經濟實現了騰飛,單線鐵路無法滿足其貨運量及客流量需求呢?這時候重新修築雙線鐵路,難道不會要花費更多的錢嗎?
答案是真的不會。
因為當初青藏鐵路建設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預留了複線和電化條件,倘若哪一天青藏鐵路的單線真的無法滿足運輸需求,複線隨時都可以鋪設。
並且在技術條件更為先進的今天,我們還能夠以更小的成本完成鐵路的鋪設,這無疑證明了當初修建單線鐵路是多麼有遠見的決定。
即使是今天,你依舊就能看到一列列火車在青藏鐵路的單間鐵軌上行駛,它們一邊呼號著響亮氣笛,一邊穿過重重的遠山,為西藏人民送去全國各地的物品,也將西藏的特色帶給全國各地的人民。
可能你會納悶,這條單線鐵路上,萬一出現了迎面行駛的火車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並不難解決,而解決問題的奧秘就蘊藏在那青藏鐵鏈的一個個車站中。
每當有火車需要會車或者超車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給另一趟火車下達停靠在火車站臺中的指令,然後再變更火車站中的鐵軌,讓兩輛火車“擦肩而過”。
也正是憑藉工作人員們在格爾木至拉薩段中修築的85個車站,一趟趟火車才能夠在青藏線上有條不紊地執行。
當然,隨著西藏地區的不斷髮展,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有關青藏鐵路複線化建設一事,也已經被逐步提上了日程。
早在2011年6月,京藏鐵路西格段就實現了複線建設和電氣化運營,2018年,我國青藏鐵路格拉段更是完成了擴能改造,其綜合運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在青藏鐵路單線設計剛剛爆出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提出了質疑和不理解,可是等到青藏鐵路運行了一段時間、人們逐漸體會到單線鐵路的妙處之後,大家又忍不住驚歎於我國鐵路施工人員們的智慧。
或許也正是因為相關工作人員們這種因地制宜、穩紮穩打的工作精神,我國才能建成青藏鐵路這般浩大的工程,才會得到“基建狂魔”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