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實際上存在的時間非常長,雖然其中的部分農村並沒有成為文化名村、名鎮,但是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使得大量農民得以休養生息,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然而,效仿西方國家讓農民進城,已經推行了幾年的時間,而隨著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的確定,也標誌著未來將有更多的農民踏入城市。同時,農村也會迎來進一步的規劃。
而面對農村的未來規劃,很多農民希望透過拆遷的方式,在獲得鉅額賠償款的同時,離開原有的農村。但更多的農民則是希望自己能夠給後輩留一份宅基地,同時也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目前的收入難以平衡城市的高開銷。
那麼農民一定要進城嗎?城鎮化又應該遵循怎樣的順序?
農民這一群體本身就比較特殊,他們同時肩負著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因此,農民居住方式的變動,會帶來比較廣泛的影響。比如,農民統一住進公寓,那麼糧食生產就會因“無處曬糧”、“無處堆放農機具”等問題,而受到影響。而且住所的“由村轉城”,並不會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反而會增加他們的生活成本。但如果反過來,直接壯大農村,以上這些問題就不會出現。
與此同時,城鎮化確實滿足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想要進城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有利於讓耕地得以擴充並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但是,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城鎮化也需要遵循一個必須的順序,即先實現農民收入的城鎮化和養老金的城鎮化,最後再實現農民身份的城鎮化。否則,貿然住進城市,農民的原有生活質量反而會降低,成為城市的新一代窮人。
總的來說,透過產業入駐和統一的宜居型農房建設,來直接壯大農村,既能防止部分農民進城失敗,又能補足農村這一發展短板,還能防止因人口向城市的過度集中,而造成的交通擁堵、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難度較大的問題。從這些方面來看,農民不一定要進城,同時,城鎮化的實行,如果遵循上述順序,未來城市就不會出現新一代窮人。
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國家近期確定了新的農村規劃方式,即農村特色小鎮,併發佈於《關於印發全國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導則的通知》中。
在上述《通知》中,國家明確特色小鎮必須是規劃用地面積一般為幾平方公里的微型產業集聚區,既非行政建制鎮、也非傳統產業園區。從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此前特色小鎮的試點工作比較成功,接下來有可能被大力推廣。而作為微型產業集聚區的特色小鎮,既可以讓當地的工業化帶動經濟增長,又保住了農民的宅基地,這樣的就地城鎮化,可比拆遷要划算得多。
除此以外,在上述《通知》中,國家表示將透過政策激勵引導、盤活存量資產、挖掘土地潛在價值等方式,培育專業性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主體,引導大中小微企業聯動發展。在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有兩點與農民的利益直接相關,一個是在土地供應過程中,部分農民可獲得土地徵用補償或土地入股分紅;另一個是農村年輕人有機會以小微企業主的身份,在特色小鎮中創業,並享受其中的優惠福利。
面對特色小鎮這種農村規劃方式的推廣,農民應該注意什麼?
特色小鎮不同於之前的城鄉結合部,它更類似於英國此前推行的“花園式”城鎮化,讓各個村鎮獨立發展壯大、當地農民變富有後,最後再併入附近的城市。而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鎮的推廣,會伴隨著一大波政策福利的到來,因此,建議有返鄉創業打算的農民,在當地特色小鎮政策下來之後,抓住時機,以小微企業主的身份入駐其中,這可比獨自創業強。
點評:
其實個人覺得,特色小鎮是農村發展的主要方向,前幾年去德國,他們就把特色小鎮做得很不錯,週一到週四在市區工作上班,週五開始購物,週六週日全部開車、汽車去郊區去小鎮喝酒聊天,環境非常好,什麼都不缺,完全放鬆自己,也是購物天堂,幾乎所有人都不想離開這些地方,城市裡只留下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特色小鎮做得好的話個人覺得周邊的房屋價格也會是很貴的,其實有些東西很想不通,前段時間去北京,到衚衕裡看了一下前朝留下的四合院,說是這個明星買了,那個明星買了,小巷子裡停車都不好停,周邊也是喧鬧,門口人來人往,不適合居住休息。誰希望自家門口天天有人探著腦袋看著看那,除非是開店的。也就像導遊說得就想沾點龍氣吧,別的真不敢說有什麼好處。小編也有個大膽想法,如果特色小鎮發展好了,隨著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的高科技發展會不會把機器人留在城市裡工作,特色小鎮成了人們生活的地方,城市成了最不值錢的地方,哪裡環境好哪裡最值錢,全世界一盤棋,因為科技發達,在哪裡辦公都是一樣的。[笑哭]想得有點遠了,最後再說點實際的。說說中國農業發展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