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山網
【砥礪奮進五年間】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劉毅
從特色食品成長為優勢產業,新疆饢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蝶變。在產業逐步邁向高階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饢產業發展程序中,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實現增收致富。一塊小饢餅逐步成長為大產業,也托起了大民生。
柯坪縣玉爾其鄉託瑪艾日克村,是當地有名的打饢村。在這裡,可以看到傳統饢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身為柯坪縣薄皮饢製作技藝傳承人,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對饢的製作工藝早已瞭然於心。然而,工業化對傳統生產方式的重塑還是顛覆了他對饢的認識。
“過去和妻子圍著家裡的小饢坑轉,勞神費力,一天才能打150個饢,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吾拉木說,如今他每天可以製作近700個薄皮饢,月收入8000多元。
巨大的變化源於規模高效的生產方式。這兩年,託瑪艾日克村組建了打饢合作社,建起了饢產業園,引進了現代化打饢裝置,實現了流水作業,大幅提高了饢的生產效率,還帶動百餘位村民實現就業。
在發展饢產業的過程中,自治區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力促饢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此為基礎,帶動原料基地建設、模具加工、食品包裝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饢產業與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各地透過產業園+旅遊+體驗、建設“地方特色館”、組建“合作社+個體戶”等方式,探索出了多種發展模式,使饢產業在吸納就業、助力脫貧、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帶來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也創造了更多就業增收的機會,為饢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充足的活力。新疆艾力努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阿地力江·尼牙孜說,近年來,企業累計投資1000餘萬元,引進饢自動化生產線裝置,與柯坪縣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展開深度合作,整合柯坪饢產業資源,帶動當地饢產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目前企業日產饢5萬餘個,年產值近5000萬元。”阿地力江說,企業透過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施綠色有機糧食基地建設,每年透過訂單收購綠色、有機小麥6000多噸,直接受益農戶2600餘戶,戶均增收500元以上,饢產業的良性發展,讓當地小麥資源能夠更好地開發和轉化,實現由原料優勢向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
隨著饢產業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產業園區、企業、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多元化市場主體積極投身饢產業發展,饢產業規模從小到大,過去路邊的小饢坑成長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饢產業園,饢產品展示銷售、餐飲文化、遊客觀光體驗等功能實現進一步拓展。今年,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進行了升級改造,以“工業+旅遊+文化”模式打造饢產業園,按照“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的標準,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主食饢工業化產業體系,吸引50家企業入駐園區,擁有饢坑1700多個,自開園以來已接待遊客140萬人次,為饢產業的健康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更強的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目前,新疆饢產業吸納就業13萬餘人,其中帶動南疆四地州就業7萬餘人;新疆已有10萬餘戶家庭透過打饢實現了脫貧致富。饢產業在自身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成為與群眾生活聯絡緊密,帶動增收效果顯著的民生大產業。
本文來自【天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