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形成,位於陝北地區的中央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由朱德、彭德懷元帥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
南方13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由葉挺出任軍長、項英擔任副軍長、張雲逸作為參謀長。
在紅軍隊伍陸續接受改編的同時,各級將領亦按照國民革命軍編制原則,先後被國民政府授予了軍銜。
那麼回顧抗戰時期,我軍有多少人佩戴國軍少將以上軍銜?誰的級別最高?
一、抗戰時期我軍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名單
(一)、上將:朱德
我軍當中唯一一位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國軍授予上將軍銜的,便是作為紅軍之父的朱德。
朱德早年便追隨蔡鍔將軍參加護國戰爭,從而被授予了北洋陸軍中將軍銜,而在大革命時期他復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黨代表兼代理政治部主任,以此身份被先後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上將軍銜。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紅軍隊伍改編之後,朱德出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因而再次被國民政府授予國軍上將軍銜。
(二)、中將名單
抗戰時期我軍被國民政府授予中將軍銜的名單:周總理、彭德懷、葉劍英、林彪、賀龍、劉伯承、葉挺、蕭克、郭沫若、宣俠父。
周總理早在大革命時期便曾被授予過中將軍銜,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則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這一職務被國民政府授予中將軍銜。
早在大革命時期周總理的能力與才華便已經有目共睹,因此無論是這一職務又或因其產生的中將軍銜,不乏蔣介石想要籠絡周總理的緣故。
不僅於此蔣介石更在中將軍銜的基礎上特許周總理可以享受上將軍銜的待遇,中將軍銜的每月薪資為160塊大洋而周總理則按照上將待遇領取240塊大洋。
對於這筆錢周總理每個月領取之後便當即上繳作為黨費,成為戰時用度緊張的我軍難得的一筆助力,而周總理本人則依舊過著與其他同志一樣的供給制生活。
彭德懷元帥在抗戰時期被授予中將軍銜,屆時他的職務則是第十八集團將副總司令,而他亦曾以這一身份以及軍銜出席過1938年1月在河南洛陽召開的第一、第二戰區將領會議。
屆時蔣介石聽聞彭德懷元帥曾被何鍵挖開祖墳等事,出於籠絡直接面簽了一張5萬元的支票交給彭德懷元帥。
然而彭德懷元帥所關心的並非這5萬支票的事情,而是前方八路軍浴血奮戰但衣食彈藥卻極度匱乏,希望國民政府能夠按照八路軍的實際人數給予軍餉。
對此蔣介石聲稱5萬支票給的是彭德懷元帥私人,前方的軍餉是另一件事情,而彭德懷元帥的脾氣眾所周知,他當即便拒絕了蔣介石的支票憤然離去。
葉劍英元帥、葉挺兩人早在大革命時期便曾被授予過中將軍銜,而抗戰時期葉劍英元帥以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挺以新四軍軍長職務,再次被國民政府授予中將軍銜。
而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早在大革命時期則曾被先後授予中將、上將軍銜,而待到抗戰時期則分別以第十八集團軍129師師長、120師師長的身份被授予中將軍銜,而同樣擔任師長職務的林彪亦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宣俠父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職務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參議,而蕭克則是作為第十八集團軍120師副師長被授予中將軍銜。
在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我軍將領之中,蕭克是唯一一位以副師長職務入選的,而其他各師的副師長則普遍為少將軍銜。
除卻上述之外,我軍方面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亦包括文藝陣線的工作者郭沫若,屆時郭沫若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並以此職務被授予中將軍銜。
上述抗戰時期被國民政府授予上將軍銜的僅有朱德唯一一位,亦有共計十人被授予中將軍銜,此外另有二十八位革命先輩曾在抗戰時期被授予少將軍銜。
(三)、少將名單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包括:
左權(第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徐向前(129師副師長)、聶榮臻(115師副師長)、徐海東(115師344旅旅長)、黃克誠(115師344旅副旅長)陳賡(129師386旅旅長)、陳再道(129師386旅副旅長)、周昆(115師參謀長);
陳光(115師343旅旅長)、周建屏(115師343旅副旅長)、陳錫聯(386旅副旅長、385旅旅長)、周士第(120師參謀長)、盧東生(358旅旅長)、張宗遜(358旅副旅長、旅長)、彭紹輝(120師358旅旅長);
陳伯鈞(120師359旅旅長、129師385旅副旅長)、王震(120師359旅副旅長)、倪志亮(129師參謀長)、王宏坤(129師385旅旅長)、王維舟(129師385旅副旅長);
項英(新四軍副軍長)、周素園(第十八集團軍總部高階參議)、童陸生(第十八集團軍總部高階參議)張克威(第十八集團軍總部高階參議)、彭雪楓(第十八集團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
李克農(第十八集團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張雲逸(第十八集團軍駐廣州辦事處主任)、錢之光(第十八集團軍駐重慶辦事處主任)。
上述即為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及以上軍銜的名單,而除此之外依舊有部分人員有待補充。
文藝界的工作者除郭沫若以外,《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者田漢曾在1938年2月受周總理的邀請到武漢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第六處處長,與此同時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亦有國統區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張愛萍、聶鶴亭、邊章五、羅炳輝、張經武、李濤等人被臨時授予過少將軍銜。
除此之外據張蘊鈺將軍回憶,在1940年與陳賡將軍的一次謀面當中,陳賡將軍所佩戴的軍銜已經由少將更迭為中將,而其它各旅長所佩戴的軍銜則依舊如上述名單為少將軍銜。
其間一方面是因為陳賡將軍黃埔一期的出身,令作為“校長”的蔣介石非常看重,而另一方面則在於陳賡曾在東征時期救過他一命。
因而對於陳賡這個學生無法為其所用感到惋惜的蔣介石,不免要在軍銜等各個方面充分表現出自身的重視,以此來表達籠絡之意。
然而有著堅定革命意志的陳賡將軍,即便身陷敵營面對生命威脅也始終不曾動搖,又怎會因為區區軍銜而放棄革命?
總而言之,上述即位抗戰時期我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大致狀況,如果加上部分臨時被授予少將軍銜者以及文藝工作者等,那麼我軍則共計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及以上軍銜46人。
二、我軍內部對於軍銜的態度
回到問題本身,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共計曾佩戴少將及以上軍銜的46人當中,誰的級別最高?透過上述名單,答案自然是作為上將的朱德。
朱德不僅僅是我軍之中唯一一位被國民政府授予上將軍銜的卓越將領,更是近代史之中唯一同時指揮過國、共兩軍的高階將領。
不過對於國民政府所授予的上將軍銜,朱德實質上並不怎麼在意,他曾在一則對聯之中充分表明了自己對於軍銜的態度——“白軍中,將校尉薪餉各有不同,紅軍裡,官兵夫待遇完全平等”。
這副對聯的出處乃是朱德為戰士們的伙房所書,屆時抗日戰場上的朱德無論吃穿用度皆與普通戰士們一般無二,相同的衣服、相同的鋪蓋、相同的飯菜……
這幅對聯不僅生動地呈現出了我軍內部上下階級相同待遇的狀況,同時亦指出了國軍內部的問題,之所以我軍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之中能夠力克國軍,便不乏這一方面的原因。
與此同時,朱德雖然對上將軍銜並不熱衷,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我軍將領皆是如此,曾有一位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的旅長,在與毛主席的會面當中遞出了一張名片。
名片當中赫然寫著“少將旅長……”由此毛主席看了之後為之感到不悅,不過毛主席並未當即發火而是問了這位“少將旅長”一些關於軍隊上的問題。
如果這位“少將旅長”應答如流那麼毛主席或許便會放下心頭怒火,偏偏此人的回答無法令毛主席感到滿意,因此毛主席便怒而訓斥道“什麼少將芝麻醬?”
而後來針對這一事件,知情者陳賡將軍亦在1955授勳之後被孩子問起“爸,你授的什麼銜?”之時笑著調侃道:“芝麻醬。”
無論是朱德、毛主席的態度又或者是陳賡將軍後來的調侃,實質上就總體而言彼時國民政府向我軍授予的軍銜,並未得到我軍內部的廣泛重視。
畢竟在我軍一位位具有堅定革命意志的先輩眼中,國民政府所授予的軍銜只是虛名,他們所追求的乃是共產主義的實現,並不至於因為這番空有其名的軍銜而有所動搖,更不會因此便忘卻了為救國救民而投身革命的初心。
正因如此,彼時國民政府所授軍銜就其本質而言,僅在特定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即當國共軍隊合作之時有著一定程度的指揮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