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的九龍山下有座村莊名為先鋒村,當地幹部群眾透過念好“茶”字經、做好“紅”文章、走好宜居路,打造出了鄉村振興的“先鋒”模式。
傍晚時分,驅車來到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先鋒村,路旁一株株開得正盛的三角梅在風中搖曳。駕車駛入村口,跟著路標指引就能來到村部。
全國文明村——先鋒村 (劉彩霞 攝)
夜幕降臨,燈光亮起,為村莊染上一層溫馨的紅。村內民房牆體上,一幅幅紅色文化彩繪愈發吸睛,點點紅色印記襯托著這個革命老區村愈發迷人。村部廣場上,人們跟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一旁的文化公園裡,孩童們盡情嬉笑玩鬧。
上世紀50年代,先鋒村率先走上農業合作化道路,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宣傳方法,總結出“四對比、五算賬”的整社經驗,做通了群眾工作。這一方法得到了上級高度肯定,並在全國推廣。
作為全縣黨建“八個一”的典型之一,先鋒村黨支部帶領全體先鋒人一代又一代傳承著“四對比、五算賬”群眾工作法,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第四批生態村、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等榮譽稱號。
俯瞰先鋒村 (劉彩霞 攝)
茶產業是先鋒人增收的傳統產業,如何幫助村民進一步發展茶產業?先鋒村鼓勵村民入股農村經濟合作社,透過茶園流轉、成片改造、規模加工、統一營銷等方式,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建立“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模式。8月初,先鋒村獲得華安縣農信社整村授信5000萬元,先鋒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獲得授信300萬元,有了資金支援,鄉村發展動力更足。
先鋒村知青文化公園 (宋清忠 攝)
先鋒村黨支部書記林秀福說:“村裡先後完成了村莊主路瀝青路改造、坡形屋頂改造、龍尾溪河道整治、濱水步道等專案建設,人居環境有了大變化。” 有了“面子”,一直堅信事事都要帶頭爭先鋒的先鋒人也不忘提升“裡子”。漫步在先鋒村的“紅色一條街”,仙都僑史館、知青文化公園、中國女排希望小學文化公園……紅色基因讓先鋒村煥發了新活力。
登上先鋒村村部辦公樓遠眺,漫山遍野栽種的茶樹,村落人家升起的炊煙,無處不在的紅色元素彰顯先鋒人的初心。黨史紅與茶葉青,兩抹色彩交相呼應,共同描繪出先鋒村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願景。(記者 黃長秋 通訊員 李小星 唐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