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花是禮物,現在買花是生活。在距離城市副中心不到10公里的大廠祁各莊鎮窪子村,崛起了一片“鮮花叢林”——藤華苑花卉市場,花卉綠植正在俏銷,供應京津等周邊區域。“我們依託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政府+企業+農戶’模式發展鮮花經濟,帶動全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窪子村黨支部書記孫德金熱情地說。
走進藤華苑花卉市場,到處是燦爛的顏色,多肉植物、蝴蝶蘭、蟹爪蘭、長壽花、仙客來、紅掌奼紫嫣紅,還有玫瑰、吊蘭等各式各樣的花卉綠植讓人如沐春風。一對兒特意從北京駕車而來的老夫婦擺弄著一個個編筐盆栽,盤算著哪盆給女兒,哪盆送朋友。
藤華苑綠植花卉(大廠回族自治縣)有限公司經理張培月介紹,這裡足有200多種花卉綠植,今年9月24日開始營業,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正迎來一波銷售高峰,高峰期時一天迎客2000餘人,一多半來自北京。“大廠提出全民服務副中心,我們窪子村藉著打造副中心後花園的契機引進花卉種植,這也將是我村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孫德金說。
窪子村是農業專業村,種植西瓜、西紅柿三十多年,全村有大棚500多畝,效益逐年下降。去年,為帶動村民致富,孫德金與張培月一塊琢磨著產業轉型。他們一起前往周邊省市調研。“河北昌黎一個村1000多戶,家家種花,基本滿足黃河以北十幾種花的消費需求;山東青州當地種植各種小綠植,滿足了長江以北的市場需求;遼寧大連,主要以杜鵑花和君子蘭銷售為主,規模也很大。考慮到大廠沒有大型花卉市場,再加上輻射京津的區位優勢,花卉綠植的生意可做。”張培月說。
“我們希望透過一個花卉市場帶動整個村鎮發展,滿足大廠,輻射副中心,帶動鄉村轉型。”孫德金補充道。藤華苑花卉市場的“鮮花經濟”採取“政府+企業+農戶”模式,即政府支援,企業經營,農戶土地流轉,同時還盤活了部分集體土地,增加集體收入。張寶林是當地農戶,原本是種植西紅柿的好手,如今響應轉型,不僅賺到了土地流轉的錢,還被返聘做工人,再掙一份工錢,“花開富貴”即將成為現實。
張培月說,窪子村的花卉專案除了藤華苑花卉市場所在的玻璃大棚外,還包括8個溫室大棚,正在試種中型玫瑰。“目前,河南南陽和北京大興正在搞歐洲月季,山東東營和北京順義正在做微型玫瑰,我們就做中型玫瑰,爭取做出大廠特色來。”張培月算了一筆賬,按種植中型玫瑰一畝地一年產3萬枝算,一枝零售價5到10元,一個棚一年的產值就是6萬元,種西瓜或者西紅柿能達到這一半就不錯了,經濟價值極高。第一批中型玫瑰預計明年五一問世。
張培月和窪子村不僅僅滿足於眼前的光景,還有“詩和遠方”,窪子村的花卉專案二期正在孕育中。“以點帶面,將農業資源與鄉村旅遊相結合,實現種、產、銷、遊一體化經營,未來可期。”張培月說。
(原標題:副中心後花園崛起“鮮花叢林”,北京市民紛紛自駕來此淘貨)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 記者 曲經緯
流程編輯:u022
版權宣告:文字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