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張高美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數農通團隊負責人
第八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河南分賽網際網路專項(初創組)金獎
在10月18日舉行的第八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河南分賽決賽中,來自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創業專案——數農通,獲得網際網路專項(初創組)金獎。
專案負責人張高美,是統計與大資料專業大四學生,最近正忙著備戰考研,儘管並未參與到此次競賽的具體籌備中,但依然時刻關注著專案動態,“這些榮譽代表著社會對我們的認可,是團隊繼續往前走的最大動力。”
兩年前,得知有創新創業類賽事時,基於專業基礎和對衛星遙感、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的興趣,張高美籌劃做一個偏資料性問題解決的專案。也是在那時,張高美看到中央有關發展數字農業的政策檔案,想到河南本就是農業大省,便將方向鎖定在智慧農業上。
“當時還有個偶然的契機,團隊有成員的家是中牟的,發現農民辛苦種出來的西瓜,價格特別低。我們透過查資料、問專家,發現可能是缺乏科學種植管理,導致甜度不高,市場銷量很不好。”張高美就進一步將目標鎖定在農業資訊處理方面,想要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幫助農民實現科學種植,讓資料“聯通”農業。
在得到專業老師及創業指導課老師肯定後,團隊10名成員就著手不斷完善專案方案。2019年底時,專案就已有了雛形。
在他們的構想中,專案要以物聯網、農業大資料、雲計算、衛星監測、無人機遙感、土壤檢測為依託,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以及氣象變化情況,專家團隊依據對精確監測資料的處理分析,為使用者提供治理服務,實現科學化高效種植與農田管理,致力於搭建為政府、中大型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產前、產中“空天地”一體化的科學種植指導服務平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無法返校,張高美和成員也沒有閒著,各自在家鄉開始實踐走訪。他們去了鄭州中牟、滎陽以及信陽、南陽、三門峽靈寶等地,走訪500餘家農戶,就農業實際生產問題、農產品銷售問題進行調研,進一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第一次走訪調研結束後,張高美對專案建立起初步信心,並在2020年暑假組織成員進行第二次調研。這次實踐,他們走進南陽的智慧農業基地,就目前已有的先進種植技術和模式進行調研,還在滎陽嘗試以直播方式幫助農戶銷售產品。
經過兩次調研,張高美已確定最初設想是可以行得通的,就著手進行專案落地。這期間,公司註冊、APP開發、網頁搭建、智慧財產權申報等工作同步推進。
但畢竟是學生創業團隊,沒有資金、沒有裝置,拿不到遙感監測一手資料,怎麼辦?找合作。
他們四處蒐集資料,鎖定目標,反覆多次上門談合作,最終與一家衛星遙感公司和一家土壤檢測治理公司達成合作,“我們負責輸出技術,借用他們的裝置,這就解決了眼前難題。”
萬事俱備,只待實踐。張高美又聯絡到三門峽靈寶的一個300多畝的葡萄園,土質不好,種出來的葡萄個小、甜度低,一直都是望天收。團隊過去後,安裝農業採集塔,對葡萄種植生長進行科學監測;用合作方的裝置檢測土壤,聯合專家資源做以分析,設計科學種植方案。經過一系列調整後,葡萄園在第二茬收穫時,葡萄質量明顯改觀,個大、飽滿、甜度高,一度還銷往上海、北京,價格比市場價高出了10倍。
這次實踐,給了張高美和團隊很大的信心,與此同時,他們的專案多次在“挑戰杯”、“網際網路+”等創新創業類賽事中獲獎,有了很好的信用背書,後來與汝州、淅川、信陽溮河區等地農業部門簽訂合作意向書,讓專案真正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上個月,他們與騰訊雲以及平原新區管委會等當地政府部門達成合作共識,掛牌成立數農通數字農業產業研究院,成為專案發展兩年多來的一個里程碑。
兩年多的經歷,異常充實,也特別辛苦。張高美說:“剛開始沒有任何支援,資金壓力大,而且多項工作同步推進,事情特別多,還要兼顧專案和學習,基本上就捨棄所有休閒娛樂時間。有時候遇到重要賽事,連續通宵兩三天,對自己的時間管理、身體精力都是一個很大挑戰。”
但曾經的困難,如今於她而言都是一筆財富。站在大四分岔路口,張高美選擇考研,且是農業管理方向,她有自己的打算,“我想繼續做這個專案,但還有很多專業知識需要補充,希望自己能夠再上一個臺階,帶動專案有更好的發展。”
經過兩年的發展,數農通團隊從10人發展到100多人,張高美說,團隊也正在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讓學生化團隊向專業化公司轉變,更成體系、更有規模,走得更久更遠,“未來希望能夠將我們的技術,應用在更廣闊的的土地上,為鄉村振興賦能,真正實現‘服務三農、融通四海’”。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記者 魏文傑/文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夏寒
校對 楊陽
稽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