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統計資料表明,2016年我國因心梗死亡的人數約38萬,等同於每37秒便有1人因心梗離世。
2021年1月1日,25歲的女演員孫僑潞因心梗猝死離世。
2019年11月27日,35歲的男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猝死離世。
2016年6月29日,37歲的天涯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站猝死離世。
圖源:北京青年報
近年來,頻頻出現青年人和中年人死於心梗的新聞報道,讓心梗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據研究分析,青年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前四位分別是抽菸(72.7%)、血壓高(40.8%)、肥胖(37.8%)和飲酒(27.4%),且具有突出的男女差異。
對比男性人群,女性人群抽菸、飲酒、肥胖的佔比都小於男性;且女性在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控制肥胖層面做得較好。
心梗又稱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心臟供血急劇減少或堵塞,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而容易出現心臟缺血導致心梗病發的是下面這8類人群
1.口味重、吃的過飽的人
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非常容易使人發胖,而高鹽飲食又與血壓高相關。加上頓頓吃得過飽,時常喜歡吃小零食,熱量攝取太多,毫無疑問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隱患。
2.吸食菸草的人
北京世紀壇醫院血管外科醫生張歡發文提及,假如把抽菸比成一把刻刀的話,菸草中的尼古丁(也稱菸鹼)和一氧化碳就是刻刀上的刀鋒。
它一直在全身的血管內皮上劃來劃去,使血管內皮出現裂縫,如此一來血液中的白細胞、血小板、血脂等成分才有可能進到血管內膜下,造成全身血管老化、內膜增厚、斑塊形成乃至出現血栓,從而在人體內出現各類病症,主要表現為腦卒中、心梗、下肢動脈硬化性狹窄等。
3.壓力過大的人
壓力大、時常情緒不穩定的人也是心肌梗塞的高危物件。經常神經焦慮必定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和痙攣,血管的壓力也會增加,造成血管內皮受損、脂類堆積而造成心肌梗塞。
4.肚子大的人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張文青提及,肚子大是代謝綜合症的“根”,樹枝分別是三高、高血尿酸、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島素血癥和脂肪肝。代謝綜合症的初期臨床症狀通常都是腹型肥胖及血脂異常或血壓高。
5.大量飲酒的人
《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強調,大量飲酒可增加房顫、心肌梗塞及心衰隱患,也有科學研究表明飲酒量與高血壓、房顫及出血性腦卒中息息相關。
6.精糧吃的過多的人
英國醫學雜誌(BMJ)2021年釋出的一項基於全球PURE科學研究的新分析提醒,精糧吃得多的人,血壓的收縮壓也更高,導致心腦血管病死亡隱患升高。
7.久坐少動的人
北京地壇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強指出,久坐少動者,血液迴圈減慢,血液黏稠度升高,長此以往,心肌梗塞會隨之而來。
8.有“三高”的人
三高或多或少都和心腦血管病相關,而“三高”演化到最後,則將會造成心肌梗塞、中風這種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1.飲食習慣:3個不超過
每天每人鹽不超過6克,油不超過25克,糖不超過25克。
建議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製品、魚、全穀物、纖維類、含有鉀和其它礦物的食材。
2.健身運動確保30分鐘
每一次健身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星期健身運動最少5次,每一次運動心率為170減掉年紀,得到的值則為最高的運動心率,超出則會加劇心臟壓力。通常情況下,運動後微冒汗、呼吸略快但覺得舒適,無突出疲憊感為宜。
《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中提及,針對老年人群,低中強度的運動健身超過12周,能有效改善血管彈性,高齡老年高血壓人群進行有氧運動,每星期2~3次,每一次20~30分鐘,能有效降低收縮壓。
3.做到4個指數控制
通常,針對普通人而言:
①血壓標準: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②血糖標準:空腹血糖<6.1mmol/L,另外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
③低密度脂蛋白標準:正常值為<3.12mmol/L
④甘油三酯標準:正常值為<1.69mmol/L
4.身體重量牢記2個值
《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中提及,過重和肥胖人群減重5%~10%可有效降低血壓值。
建議:BMI<24kg/m2,腰圍<90/85cm(男性/女性)
5.成年人睡眠時間確保7-8小時
《中國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中提及,荷蘭一項前瞻性佇列研究列入17887名無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試驗者並隨診12年,研究發現每天睡眠不夠6小時者比7~8小時者心血管疾病隱患增加15%,心肌梗塞隱患增加23%。
而且睡眠時間不足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及心衰的風險。對比之下,每日保持7~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及良好質量的人群心血管病風險明顯降低。
預防心梗,保護心臟。希望大家平時都能多多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不要給生命留下遺憾。
圖片設計: 常超人
責任編輯: 喬木
科學稽核:蠻牛健康醫學團隊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