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下肢無力兩年,經當地醫院診斷髮現是 “脊柱腫瘤”。可在手術時患者出血兇猛不得不終止手術。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脊柱腫瘤王晉教授透過詳細檢查發現,患者的脊髓重度壓迫神經已有下肢癱瘓風險,在強大的多學科支援下,手術團隊透過結紮腫瘤滋養血管等手段,成功切除跨越了多個胸椎節段的腫瘤,併成功保住了患者的下肢功能。
腫瘤累計3段胸椎,已明顯壓迫脊髓
在門診接診到患者卜女士時,她的下肢無力已經頗為嚴重。隨後進行的影像檢測又發現了許多不好的徵兆:腫瘤累及3個胸椎、已經明顯壓迫脊髓、腫瘤體血供豐富……必須儘快手術解除壓迫以搶救脊髓功能。
鑑於卜女士上次手術的兇猛出血以及病理診斷仍不明確的情況,王晉教授立即召集了多學科討論。影像科艾飛、張贇以及尹韶晗三位醫生明確了影像學特徵支援中間性或低度惡性腫瘤。由於腫瘤與硬脊膜關係密切,放療科李巧巧副主任醫師制定了術後的放療計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複發率。
經過縝密的術前規劃,在手術麻醉科曾維安教授團隊和劉豔玲護士長護理團隊的協作下,王晉教授帶領團隊開始為卜女士拆彈。
當常規剝離顯露椎板時候,出血明顯比往常增加,預示著這個腫瘤是一個明顯富血供的腫瘤,術中如不能很好控制出血,將帶來兇險的大出血。於是,王晉與麻醉團隊及時溝通術中情況,並做好了輸血的各項準備,保證卜女士穩定的血流動力學。
王晉團隊首先精準尋找並結紮腫瘤的滋養血管,顯著減少腫瘤的血管,再應用超聲骨刀技術和雙極精準止血技術,進一步減少出血,在實時監控脊髓功能條件下,成功切除腫瘤,實現了三節段胸椎整塊切除,手術耗時4個小時,術中出血僅為1800ml。
拆除壓迫神經的腫塊後,她恢復行走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卜女士術後生命體徵平穩,術後僅僅在ICU觀察了1天便轉回普通病房。術後病理結果顯示,卜女士的脊柱腫瘤為梭形細胞血管瘤,屬於良性腫瘤。經過16天的住院康復護理,卜女士的下肢肌力達到3級,可以出院啦!
術後經過4周的肌力康復鍛鍊,卜女士的下肢肌力明顯改善,已恢復至4級肌力(正常為5級),行走能力也得到了恢復,卜女士和女兒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脊柱腫瘤是指發生於脊柱的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絕大多數青少年脊柱腫瘤為良性,而中老年患者惡性腫瘤可能性大。脊柱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均可累及椎體和後方結構。原發性良性脊柱腫瘤一般進展慢,病程長;惡性脊柱腫瘤則進展較快,病程短,臨床症狀出現較快,約佔每年新增惡性骨腫瘤的10%。
脊柱是全身的支柱骨骼,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位置深在,其周圍有大血管和脊髓等重要結構,手術風險大。脊柱腫瘤患者可出現區域性疼痛、區域性腫塊、脊柱畸形以及癱瘓等表現,如就診不及時,後果嚴重。脊柱腫瘤手術是腫瘤外科學的高難度手術,是學科學術水平的體現,如果不經過縝密的術前計劃,不僅會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或癱瘓,還會增加腫瘤複發率。
“在外科技術上,我們已成功開展了多節段頸椎/胸椎/腰椎以及全骶骨腫瘤整塊切除等高難度手術,奠定了技術實力,標誌著中腫脊柱腫瘤的診治水平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並於國際前沿接軌。”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葉影
通訊員 高寒 陳鋆 文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