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候,新都某鄉有個富商叫趙文崇,娶鄰村宋秀才之女巧娘為妻。巧娘不僅心靈手巧,勤快能幹,長得還十分漂亮,很得趙文崇喜歡。也因為這個緣故,趙文崇一直沒有納妾。
一年冬日,店裡貨源短缺,需要到東京補貨,新來的店小二對業務尚不熟悉,趙文崇不得不親自出馬,去東京走上一趟。臨走時,他告訴巧娘,“娘子,此去東京,路途遙遠,我恐怕要十天半個月才能回來。我不在家的時候,煩請你幫我照顧好母親。”
趙母眼瞎,在趙文崇未結婚時,一直由丫鬟小菁照料;後來巧娘嫁了過來,便主動承當起照料公婆的責任。小菁擔心趙家因此不要她了,於是暗地裡偷了趙文崇不少值錢的東西。趙文崇發現後,果斷將她趕出家門。此後,照顧瞎眼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巧娘一個人身上。
巧娘對此毫無怨言,她很是體貼地對趙文崇說道,“相公你放心的去吧,我一定會照顧好媽媽的。我絕不會因為你離開了家,而對媽媽有半分不好。”
“有勞娘子了。”聽巧娘如此一說,趙文崇才點了點頭,不過,心眼很小的他又特別囑咐:他離開家後,決不許巧娘拋頭露面,免得被別的男人惦記上了。巧娘點頭如搗蒜,她唯恐照顧不周婆婆,當天晚上就跟趙母住在了一起。
時光荏苒,不覺十天時間過去了。巧娘估摸著趙文崇要回家了,於是一有空便開啟院門,站在院門口向路上遠眺。某日下午,天上下起了綿綿細雨,一個路過此地的書生,一不小心,竟“bang”地一聲摔倒在趙家院門外。巧娘聽得聲響,以為是丈夫回來了,慌忙跑去門外迎接。可開啟門一看時,竟是個滿臉狼狽的落魄書生。
那書生見有個貌美女子正開門偷看他,便哭著臉乞求道,“姐姐有吃的嗎?小生來此地投靠親戚,那親戚卻搬了家,小生又沒多餘的盤纏了,實在餓得走不動了。”
“有,你等等!”巧娘心善,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轉身回到屋中,取了兩個中午才做的肉饃出來。這個肉饃,是趙文崇最喜歡吃的一道美食,巧娘估摸著他要回來了,特意做了一大盆。
書生接了饃後,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在此過程中,巧娘見他渾身衣服已經溼透,心善的她又在院中升起一堆篝火,讓這書生取暖,烘烤衣物。姓嚴的書生眼淚滂沱,感激不已。恰好這個時候,趙文崇從外面回來了,他看到有陌生男子坐在自家院中,心情十分不爽,便責問巧娘,為何趁他不在時,把陌生男子帶回家中?
巧娘將情況如實告知,嚴生也來解釋,趙文崇二話不說,將書生趕出了院門,隨後又把巧娘臭罵了一頓,“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你自己說說,你這種行為,讓鄰居們看見了,他們會怎麼說?我走的時候不是千叮嚀萬囑咐,讓你不要跟別的男人接觸嗎?你怎麼不聽?我看你簡直就是放蕩!”
巧娘從來未受過如此委屈,眼淚稀里嘩啦就流了下來。婆婆得知大致情況後,不但不為巧娘說情,還覺得趙文崇罵得對,甚至覺得巧娘有辱門風。趙文崇聽老孃如此一說,心中更是窩火,當夜就讓巧娘回孃家去反省了。巧娘自知理虧,自然無話可說。回到孃家後,整日以淚洗面。
這事過了一個月後,趙文崇不但沒有接回巧孃的意思,還送來了一封休書,直接把巧娘休了,然後另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巧娘沒想到事情竟發展到如此地步,頓時萬念俱灰,一心求死,還好父母多次阻攔,她才斷了這個念頭。
趙文崇娶了新妻後,夜夜笙歌,很快就把他跟巧孃的點點滴滴拋在了九霄雲外。而巧娘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才走出這段戀情。這個時候,父母就勸巧娘再覓良人,“女兒啊,幸好你跟那個姓趙的未生個一兒半女,不然你還不好重新嫁人。如今他兒子都兩歲了,你也該斷了再回趙家的念頭,我看你還是重新找個男人嫁了吧,不要再等他了。”
“一切聽父母的安排。”到了此時,巧娘不得不認了命。父母見女兒點頭,立即找媒婆說媒去了。彼時,巧娘還不到三十歲,依然年輕貌美,鄰村人,乃至新都縣城人聽說她長得貌美后,都爭相前來說媒,然而父母看了十餘家男子,都未看上。
一個春日的午後,巧娘正在屋簷下繡花,媒婆王忽然興沖沖來報,“新上任的縣太爺來宋家提親了!”什麼,縣太爺來了?巧娘一家聽後皆是驚懼不已,在他們的印象中,縣太爺都是那種快到五六十歲的老頭兒,如果不答應,將來必有牢獄之災,如果答應了,將來肯定苦了巧娘。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就在一家人提心吊膽時,一個年輕後生從官轎裡走了出來。
宋家人一看,這人竟長得俊朗不凡,正暗暗吃驚時,這後生已經拱手上前表明了身份,沒想到他竟是新上任的縣令嚴文井。嚴縣令首先非常禮貌地向巧娘父母拱手行禮,隨後又向巧娘跪拜認錯。
巧娘還有些不明其意,嚴縣令便開口道,“姐姐還認得我嗎?”
“你——你是三年前路過趙家的那個書生?”巧娘仔細看了幾眼,才認出來人。
嚴縣令笑著點頭道,“沒錯,正是我。我聽說姐姐因為我被逐出趙家後,就發奮讀書,勢必要替你討回一個公道;還好蒼天有眼,在你未出嫁之前,讓我高中,又做了這新都縣令。為了報答姐姐恩情,當然,也是因為愛慕於你,今日特上門求親,還往姐姐成全。”
原來這個縣令,竟是當日那個書生啊?!宋家人又氣又喜,氣的是因為他,巧娘被逐出了趙家;喜的是這小子當了縣令,還不忘來報恩。巧娘雖然有些難為情,但最終還是將這門親事答應了下來。婚後,二人十分恩愛,巧娘還為嚴文井生了一兒一女,而嚴縣令治縣有方不說,還公正廉明,後來一直做到了知府的位置。再看看趙文崇這廝,因為心眼太小,後來在生意場上又吃了大虧,導致他家道中落。在五十歲那年,聽說前妻巧娘已經成為了知府夫人後,一個氣沒上來,直接後悔死了。
編後感言:一個小小的善舉,雖然曾經給巧娘帶來了分離之痛,但最終她卻得到了大大的回報,這不正應了“好人好報”那句話嗎?而趙文崇,因為心眼太小,最終被活活氣死,也算是遭了報應。
古語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天一定不會虧待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