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與美國Gensler聯合體中標康復大學校園總體規劃及建築概念性設計。康復大學是世界首個以“康復”命名的大學,是一所以研究為基礎、以康復應用為主導的新型大學,校園總用地面積 90.56公頃,總建築面積53.45萬平方米,建成之後將容納1萬人在校生,為世界康復事業提供培養人才、技術創新提供場所。
康復大學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的半封閉海灣內,四周水系環繞。學校以康復學科為核心,醫學、理學、工學為主體,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建立“大康復”學科專業體系的教學模式。因此設計以灣區環境和教育模式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土地優勢,形成“一核一帶多組團”規劃佈局,核心建築對角向兩側緩緩收縮和升起,不對稱的起伏形態如同大海中的朵朵浪花,營造一個與海洋共融共生的學習社群。
專案區位
鳥瞰圖
校園城市空間
康復大學的建設立足於服務國家戰略,堅持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建設要求,未來將成為一所以康復醫學為主,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國家級大學;一所集教學、科研、治療、產業、服務於一體的康復產業發展高地;一所以研究為基礎、應用為導向的專業特色鮮明的新型高水平大學。
校園空間組成
所以在整體規劃中,將體育場館、學術中心、創新核等公共設施空間設定在校園與城市介面的連線位置,形成介面活化的開放校園,透過設計物質空間環境和景觀快取帶,將校園的文化輻射到社群中,構建以“康復”為核心的社群資源中心,向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人才智庫。校因城興,城以校盛,與城市形成雙向賦能、互動合作的發展模式。
康復科學與技術學部南側人檢視
中醫康復學部北側人檢視
公共實驗樓內院人檢視
學生活動中心東南人檢視
校園群落空間
康復大學是一所多學科交叉型大學,採用跨學科、集約型的群落功能組織策略。地塊呈三角形,在直角地區規劃校園的中央智慧“創新核”,以此為中心,環繞佈局六大康復學部中心,透過兩條康復長廊,將各個組團和創新核串聯起來,營造多層次的師生交往空間。
神經與心理科學學部、智慧科技與裝備學部東側人檢視
體育館與體育場南側人檢視
創新核由綜合共享中心、公共教學與實訓中心、創新驅動中心組成,透過學術柱廊將其功能向兩側延展,六大學科中心以模組化、標準化設計,兩種模式共同建造,將校園各個功能以高能效、高適配度、高靈活度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產生的車流人流是最少,建築單體距離最短。地下空間、連廊、庭院、廣場等公共景觀空間穿插在功能空間中,將建築、交通、環境串聯為一個互通網路,共同承載跨學科合作學習中心樞紐的重要角色,塑造一個面向未來的“科學群落”。
神經與心理科學學部、智慧科技與裝備學部、生命資訊與資料科學學部內院人檢視
醫務室、單身教師宿舍北側人檢視
校園個體空間
康復大學是一所新型大學,除了傳統正式學習空間之外,非正式學習空間也是設計的重點。創新核中有屋面大階梯、庭院中庭、學術柱廊圖書館等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如此邊界流動、功能模糊和流線自由的空間催生很多非正式學習空間,讓學習者自行決定空間的使用,激發學習者對同一空間不同活動功能的自主介入,鼓勵創新的學習模式。
北區高層學生宿舍西側人檢視
北區高層學生宿舍東側人檢視
北區多層學生宿舍與北區食堂內院人檢視
設計融入不同感官元素,透過聽覺導向設計引入水聲幫助辨識道路瞭解周圍環境、嗅覺導向設計啟用氣味感官、視覺導向設計高對比顏色結合樓層高度變化方便人們看到尋路圖示、觸覺導向設計針對城市設施、扶手、地板、按鈕及尋路系統以幫助空間導航,以及透過偏好設計,方便有特定需求的人群感受校園的美好生活,形成無障礙的通用校園。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東南人檢視
西區高層學生宿舍內院人檢視
西區多層學生宿舍南側人檢視
在綠色運營管理上,設計打造智慧校園平臺,包括智慧基礎設施、大資料、智慧雲端、校園數字廊道和數字生態系統等手段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學習工場,將科技融入為師生的學習生活,成為校園空間的有機部分。
智慧校園
西區多層學生宿舍東側人檢視
西區食堂南側人檢視
康復大學校園總體規劃及建築設計,以系統的思維把校園納入宏觀城市系統、把交往嵌入空間功能核心,學科和城市的聯動發展。本次透過兩個國內外頂級設計機構的強強合作,也將助力康復大學成為新時代人民健康事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和人類共同體建設新文明的戰略紐帶。
西區食堂東側人檢視
專案圖紙
創新核規劃理念
校園規劃理念
體系創新
綠色生態技術
總平面圖
綜合共享中心一層平面圖
綜合共享中心立面圖
綜合共享中心剖面圖
公共教學實訓中心一層平面圖
公共教學實訓中心立面圖
公共教學實訓中心剖面圖
創新驅動中心一層平面圖
創新驅動中心立面圖
創新驅動中心剖面圖
專案資訊
專案地點:山東省青島市紅島區
建築型別:高校校園
用地面積:90ha
建築面積:534,500 ㎡
設計時間:2020-2021
中方方案團隊
專案負責人:劉玉龍
規劃設計:黃獻明、孫博怡、唐漫、明玉潔、趙芃
建築設計:韓孟臻、程曉喜、金基天、劉偉、李楊、付俊偉
綠建與機電顧問:劉加根、楊滌非、李沁笛
無障礙設計諮詢:王寧、邵磊、孫力揚
專案協同:楊絲路
聯合體方案團隊
M.Arthur Gensler Jr.& Associates,Inc
專案主創:Carlos Cubillos、Jerry Hung、田宏、And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