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西班牙女留學生和父親的聊天記錄引起了熱議,女孩在國外刷的是信用卡,父親提醒她,平時儘量不要打車,信用卡要用來應急,自己的工資就只有那麼多。
女孩反駁說自己只買了生活必需品,營養很不均衡,父親接下來的一段話讓人有點心酸:“爸爸不容易,希望你能理解,你已經23歲了,要學會獨立,我51歲了,沒有能力一直養著你”,建議女孩每個月的開銷控制在1萬元左右。
父親的語氣非常溫和,外人看了都有點心疼,沒有想到這個女孩一點都不難受,反駁自己沒有超支,不光如此,她還在背後發帖辱罵父親:“大早上為了50歐元和我吵架,噁心玩意兒”。與此同時,她的父親正在就著一盤青菜喝粥。
有網友看了聊天記錄後表示:“生塊叉燒都比生這樣一個孩子強”,還有西班牙留學生現身說法,表示一個月1萬人民幣,在西班牙是絕對夠用的,還能過得很寬裕,除非天天下館子。
女孩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公主命,卻一身公主病”,她或許以為,電視電影中那些名媛的生活,才是她應該過的日子,出門要帶保姆,名牌包包堆成山,不然就白來這世界上一遭,父母沒有給她這樣的生活條件,她便對父母產生了怨恨之情。
但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那些能出生在鉅富之家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還是要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日子,白日夢晚上睡前做做,哄自己入睡也就罷了,將其當成真的可不合適。
換個角度來說,父親北大畢業,月入1萬元,能送女孩出國留學,這個女孩的生活環境,已經比中國大部分孩子好多了。還有很多孩子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1000塊錢,上學時甚至還要走很久的山路。
社會上有種觀點,認為要“窮養兒,富養女”,給男孩子貧瘠的物質條件,逼迫男孩子自立自強,給女孩子優渥的生活,免得她們走上社會後被一些小混混用三瓜兩棗騙走。
這種觀點其實並不對,不管是養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應該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年少不可得之物,終究會困擾人一生,男孩子小的時候想要某個玩具,父母明明買得起,家裡的玩具也不多,但父母就是不買,會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被愛的,難以形成健康的人格。
但同時,又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否則孩子的慾望就會被無限放大,和新聞中的這個女孩一樣,不知道體貼父母。
父母省吃儉用,送孩子出國留學,這樣的現象近些年來很常見。有的孩子本身成績很好,能被國外的名校錄取,這樣做倒也無可厚非。
但還有很多家庭,孩子的成績並不理想,便把出國留學當成了逃避高考壓力的一種手段,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後一種情況中,孩子的自律能力本身就不怎麼強,在國內有父母老師的督促,還會讀書寫作業,一到國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開始放縱自己,很容易沾染上不良習俗。
雖然說現在出國留學越來越平民化,但大多數留學生的家境其實並不差,有的孩子和身邊的同學一對比,開始自卑,渴望過上和他們一樣的生活,便開始埋怨父母,甚至還會為了金錢,從事一些不法勾當。
養育孩子,是一個很難的課題,將孩子完全束縛在身邊不合適,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來呼吸和成長,但把自律能力本身就很差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更不合適,這會讓惡的那一面無限增長。家長們應該更為慎重地對待送孩子出國留學這個問題,不要跟風,人云亦云。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