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性涼薄?
有人說:最好分辨,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淡,對任何事情都很冷漠。
有人說:很熱情,對人人都熱情,一上來就很熱情。然而,熱情只是他養成的一種習慣,是他快速適應這個時代的生存方法。本質上,其實他對人人都冷漠。目的達成時,或者利益結束後,他可以以同樣的速度,轉身、離開。
以上兩種說法其實都沒有錯,天性涼薄的人,其實很好猜透,但絕不是你一眼就能看穿:他們往往有極高的理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怎麼做。他們往往還有很高的學識與智商,善於深入思考、善於偽裝。若想一眼看穿,其實還真不容易。
上來就冷淡的人,一般有三種:
1、打從心底看不起你,不希望跟你有太多的交集,但又不得不見面,故而不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顯得冷淡。
2、本性高傲,覺得沒必要跟你有太多的廢話,你不配。
3、生性涼薄,講究“話不投機半句多”。他們不願與你爭辯,更不認為你能聽懂他說的話。反正你又聽不懂,會存在爭辯的可能性,不如索性不講,這就是他們的想法。是高智商、過度理智的表現!他們往往一眼就能看穿你的“段位”,進而做出是否需要交流的判斷。
上來就熱情的人,一般也有三種:
1、天性活潑,人畜無害,跟誰都傻乎乎地掏心掏肺。
2、有求於你,渴望透過卑微的姿態,換一眼你的青睞。
3、高智商人群,即“熟悉心理學、通人性、懂市場、瞭解政策走向”,他們深知“放錯了位置的人才就是垃圾”,於是會先用他的理智審視你,判斷你的能力,而後用他的智慧確定你的位置,確定你當下或未來對他有所用,便對你熱情。往往也稱不上熱情,大致就是你自己的心理作用。
天性涼薄的人,實際上他只是不冷不熱,但是因為對方的身份或舉止讓你覺得“高大上”,自卑感會使你將他的“不冷”錯誤的以為是“熱情”,因為並不太符合他該對你有的舉止。
一般來說,他們都是“冷”的。但他們也可以做到極度熱情,特別是有求於你的時候。“伸縮自如”是他們的特點之一,得益於自身超高的理智!他們心裡沒有丟臉與否、會不會捱罵的說法,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有價值的事。
天性薄涼的人是什麼樣子?
1、電視劇《天道》的主演“丁元英”,其父親患病住院時,他問醫生:有沒有痊癒的可能性。他的本意是“若有,則治”,實際上他也不缺錢。
當醫生說“大機率會脫離生命危險,但有可能會變成植物人”時,他詢問道:我要怎樣才能讓我父親死?不顧兄弟姐妹的看法,他堅決要在治療後,父親若成植物人,他就拔掉氧氣管。他母親甚至罵他“毫無人性、白眼狼”,他無動於衷。這就是天性涼薄,也是一種難得的理智!
後來,他的父親還是沒救過來。送葬時,他的妹妹問他:“哥,如果我們再也拿不出錢了,也再也借不到錢了,但是父親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活過來,你怎麼辦”?
他想也沒想說道:那他就死。話語之果斷有力,嚇得他妹妹一機靈。他妹妹說道:哥,你還是一個人吧,沒有人能受得了你。這就是天性涼薄之人!
2、我有個朋友,高中時就已經獨立賺了幾十萬(03年)。很聰明的一個人,平日裡對人也特別好,對誰都能做到遊刃有餘:該熱情時熱情、該冷淡時冷淡。
每次看到他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小學時候認識的他就已經是這樣了。一開始,我以為他只是性格如此,例如內向之類的。直到後來幾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1)、上大學時,我們考上了外地的同一所學校,距家鄉1000多公里。軍訓結束後,我倆去做頭髮,下午,他的助教打電話叫他參加聚會,說這是這輩子唯一的一次了,接下來我們要正式上課,沒多久後助教也要離開,輔導員正式接管班級,大家這輩子可能都見不到了……
他的助教吧啦吧啦說了一堆,他只說了一句“有緣自會再見,祝大家玩得開心,我今天沒空,很抱歉,就不去了”,然後掛了電話,繼續陪我說說笑笑等燙髮的時間。,好似從來沒接過助教的電話一般。
2)、軍訓結束沒多久,他的奶奶去世,家人打電話給他。他說“人都死了,我回去有個什麼用,你們處理吧”。
畢業後,他回家鄉自己開了公司。那一年,他的外公、外婆半年內相繼去世。
此時的他,距外婆、外公家100多公里(不到2小時的路程),但因為他經常熬夜工作,白天要睡覺,於是也都沒有回去送葬。家裡十幾個堂兄弟姐妹,奶奶對她最好;十幾個表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對他最好。但他依然能做到“不為所動”,說不回去就不回去,誰說什麼都不好使。這就是生性涼薄之人!
生性涼薄的人與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人小時候便已有苗頭,但大多時候人們總會以“小孩不懂事、內向”等話語匆匆搪塞。
篇幅問題,更多的例子也不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留言或評論區催更,我想想要不要單獨寫一篇關於孩子的文章。接下來我們談談生性涼薄之人的三個特徵。
過度理性?可能你是個天性涼薄之人!主要有三個特徵
一、類“自戀型人格”
自戀型人格(障礙)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誇大,對他人缺乏共感,即“無法將心比心”。這類人往往也很矛盾:自大之下,卻隱藏著極其脆弱的低自尊。是一種複雜人格(障礙)。
1、生活中,他們稍不如意,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存在感、價值感。同時,他們常常幻想自己很有成就:有權力、有財富、有聰明、有美貌等。遇到比他們更成功的人就產生強烈的嫉妒心。
2、他們的自尊很脆弱,過分關心別人的評價,要求別人對自己持續注意和讚美;對批判則感到憤怒和羞辱。外表常常以冷漠和無動於衷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
3、他們不能理解別人細微的感情,缺乏將心比心的共感性,人際關係也常常出現問題。
4、這種人常常有特權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特殊的待遇,他們的感情大多也都是從利益出發。但凡無利益相關,感情說斷就斷。
目前,對自戀型人格(障礙)沒有一致的標準。但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自我感覺擁有絕對的權力,喜歡指使別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2)、過分自傲,不能正確分析自己,時刻希望受到別人的追捧,對批評極度敏感。
3)、缺乏同情心,有很強的嫉妒心,難以維持親密關係,人際關係往往也不是很好。
4)、對成功、權力、榮譽、美麗、理想過分幻想,認為自己應該擁有特殊的權力,覺得全世界都必須圍著自己轉。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無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客觀的某一事物上。該力量停留在內部,導致形成了自戀。即“不能客觀且正確的分析外界,主觀意願過於強大”。
主要成因是:早年與父母分離、關係不和,或者被過度溺愛、過分要求等(家庭因素),也或許是因為經歷了某些事。最終他們覺得,只有自己愛自己才是安全的、正確的。
自戀型人格(障礙)往往使他們的人際關係不太理想,情緒也常常大幅度波動,且容易悲觀。但另一方面,因為過度功利,所以往往在工作中也能獲得較高的成就。研究表明:自戀型人格多形成於成年的早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或嬰兒時期,大約在1歲半至3歲便可能形成。
二、類“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社會性病態,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型別。有資料表明:在親屬中的發生率與血緣關係成正比,即“血緣關係越近,發生率越高”;病態人格寄養的子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前者有較高的(患病)機率。
1、這是一種犯罪型人格障礙,常常以“衝動和不負責任”的方式,有時甚至是以“敵意或嚴重暴力”顯露內心衝突。他們對挫折的耐受力很差(白話:別惹他,會打你的)!
2、這類人經常不能預計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後果,絲毫沒有罪惡感和不道德感。
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常常伴有酒精中毒、藥物上癮、工作失敗、感情失敗、頻繁遷徙、(對方)背信棄義和牢獄生活。(白話:我不爽了,我腦子不清楚了,我就要打你)。
心理學認為:這類人的心理行為幼稚、不成熟。是人格不成熟、心智不健全的病理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行為特徵:
1)、行動沒有計劃或具有衝動性。
2)、對他人漠不關心,不能維持與他人長久的關係,易怒暴躁,並伴有暴力行為。
3)、對挫折耐受性低,微小刺激就能引起衝動甚至暴力行為,危害他認識缺少內疚感,不能從經驗或懲罰中獲益。
4)、常常責怪他人,對社會與自己相沖突的行為和思想無法理解,不尊重事實。
調查發現:童年的精神創傷、不和睦的家庭關係、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的社會因素在致病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常常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絲毫不考慮後果,發生極端事件之後,也絲毫沒有悔過之心和內疚感、自責感,不論怎麼教育他們就是學不會“吃一塹長一智”。人際交往中,往往只能與人維持一種膚淺的、短暫的友誼(情侶)關係。
三、類“馬基雅維利主義”
馬基雅維利(1469-1527),義大利政治家、歷史學家,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著稱於世,因此,馬基雅維利主義也是“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
1、高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個體重視實效,保持著情感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
2、低馬基雅維利主義易受他人意見影響,闡述事實時缺乏說服力。
3、前者(高)比後者(低)更願意操作別人,進而獲利更多,也更難別別人說服,往往是他們說服別人。
馬基雅維利指出: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領導者,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為安全。但有時候也得讓民眾相信“領導者是集美德於一身的人”,即“要懂得且善於偽裝”。
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缺乏人際關係中需要的情感能力;缺乏對傳統道德的關注,他們往往只關注事件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對長期目標感到鄙夷。即“結果導向,不在乎過程”,也自然“心狠手辣”。
以上三點,就是天性涼薄之人的特徵。
他們不是沒有情商、沒有智商、沒有基本的人性本能,他們只是不屑於表達。準確來說,這是一群“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優秀的人”,往往有著超高的理智,卻只想著取悅自己。
他們之所以優秀(高情商、高智商、足夠理智),往往也得益於他們的“自我封閉”,讓他們有了比常人更多的時間提升自我,昇華生命。縱然他們的行為往往不被世人認可,也常常違法道德準則和法律,但優秀也是毋庸置疑的。
你是這樣的人嗎?你是否願意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