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3月28日,437位埋骨他鄉的志願軍烈士,經過六十多年的風雨等待,終於魂歸故里。
64年前,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奮不顧身地走上戰場,而今天,祖國張開雙臂,終於等到了他們的歸來……
在眾多翹首以盼的身影中,有一個八旬老兵極為特殊,他一個人默默地以軍姿站立在路邊,在料峭的春寒中,在刺骨的寒風中,他等待了近6 個小時。
而當運送第一批志願軍遺骸歸來的車隊緩緩駛過時,老人脫帽回應,眼含熱淚,滿是風霜的臉,此刻有太多說不出來的東西。
那一瞬間,隨著畫面的定格,那段往事也隨之被揭開了幕布……
(1)66軍197師醫務兵—曹秀湖
老人的資訊不多,只知道他叫曹秀湖,曾經是66軍麾下197師的一名救護兵,參加過解放戰爭裡的平津戰役,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他便隨著部隊開拔,跨過鴨綠江,正式進入了戰場。
這場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戰役,我國先後有兩百四十多萬志願軍戰士,奔赴戰場,可是面對“聯合國軍”,最先入朝作戰的部隊只有六個軍。
那六個軍分別是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以及66軍,總兵力大約在三十萬人,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前邊的五個軍都是從第四野戰軍出來的,只有66軍是例外,其前身是華北軍區第一縱隊。
說起66軍的前身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要說起,它是抗戰時期北嶽軍區第1縱隊發展而來,可能就有很多人大吃一驚了。
這北嶽軍區第1縱隊,是以少數紅軍為骨幹,加上冀晉地區幾十餘支抗日遊擊隊發展而成的,首任縱隊司令是後來的開國中將唐延傑。
圖|唐延傑
這第一縱隊,打過的硬仗可是不少,叢綏(suí)東戰役,到察綏戰役,再到後面的平津戰役,可以說,這是一支經過戰火考驗的軍隊,其戰鬥力是絕對保持在一定水準的。
所以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就有這麼一段情節:就是彭德懷總司令在選定入朝部隊的時候,特意把66軍調來戰場。
而身在66軍197師的曹秀湖,也自然來到了打得不可開交的朝鮮戰場,雖然曹秀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但他看到的景象,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漫天的戰火肆虐著大地,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當志願軍戰士們經過一些村鎮的時候,只有遍地的屍體,還有餓瘋了的野狗在撕咬著一些遺骸……那些有人的村莊,也是人間煉獄般的景象,村裡的青年都已參加戰爭去了,只剩下兒童和老弱病殘,但是他們根本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志願軍見到他們的時候,很多人餓得不成樣子了。
而在戰場上,身為醫護兵的曹秀湖,對戰爭的殘酷更是深有體會,漫天的飛機,漫天的炸彈,一抬頭,只能看見火光。
曹秀湖親眼看到過,身邊不遠處的一個戰士上一秒還在大喊著醫護兵,下一秒就被一顆炸彈打中,身體像破損的玩具一樣,四散而飛。
而很多戰士被敵人十分惡毒的燃燒彈打中,這種燃燒彈一旦碰上,戰士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撲不滅身上的火焰,就算跳進水裡,也只能被活活燒死。
沒有醫護兵和戰士敢上去營救,因為這種東西,是沾不得一點的,哪怕只有一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蔓延到全身。
曹秀湖每天奔波在戰場上,他救下了很多人,但是卻有更多的戰士,來不及救治,就在他的身邊閉上了眼睛,曹秀湖每天都要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場景,他痛苦萬分,可是卻也無能為力。
有一次,美國在兩軍兵線相距三十米距離內,直接瘋狂地使用凝固汽油彈進行攻擊……第一輪接觸,我軍就損失了兩個營左右,一線部隊幾乎都陷入了火海,那景象慘烈異常。
當曹秀湖上去救人的時候,遍地的哀嚎,讓他的心裡第一次對死亡,有了畏懼的感覺,他慌了,他不知道如何救治,不知道先救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得下來……當他把最後一個戰士的屍體,搬走掩埋的時候,他癱倒在地,眼裡全是淚水。
這是他進入戰場後,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傷亡。可是戰爭就是這樣殘酷,無論情況有多麼糟糕,它都不會改變。
就在曹秀湖哀痛傷亡巨大的時候,66軍的狀況也不太理想。
第一次戰役打響後,志願軍總部給66軍的任務,是在西線阻擊美24師的北進,可是戰場時機極難掌握,當志願軍發起全線進攻後,66軍向敵後穿插,準備堵住美軍的退路。
但66軍軍部太過謹慎,部隊行動速度一直上不去,最後導致未能及時插入敵後,最後使得敵人順利逃出。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敵人倉皇逃竄時,66軍指揮部又未能下達突擊的命令,致使敵人未有什麼較大損失,便成功南撤。
這一次,66軍在戰後覆盤會中,遭到了彭德懷的嚴厲批評。
不過第66軍,並非沒有亮眼的表現,比如在第二次戰役中,66軍這次抓住了時機,一鼓作氣地擊潰了敵人,搶奪了江寧大橋。之後,部隊再接再厲,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沿路消滅美25師和英27旅各一部,一直打到了博川以北。
再然後就是,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的第三次戰役,這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朝鮮人民軍,先發制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的詭計陰謀。
此戰,中朝軍隊直接打進了漢城,並且殲滅了所謂的聯合國軍一萬九千八百餘人,部隊直接向前突擊一百一十公里之多,以堅決的態度粉碎了敵人“停戰”的陰謀。
而66軍在這場大戰役中,終於有出色的表現。戰役打響後,66軍將士在寒風刺骨的冰天雪地中,疾馳突襲,經過大量鐵絲網和地雷區,劍指華嶽山等防線。
在幾個軍的配合下,66軍一舉兜住了韓2師主力和韓5師一部,經過長達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志願軍殲滅敵人將近4000餘,而且繳獲各種炮多達145門,此後,66軍乘勝追擊,一舉攻佔春川、洪川、橫城等地,部隊抵達三七線附近。
可是這時候,彭德懷總司令卻緊急叫停了這“大好”的勁頭,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2)緊急叫停與陵園
我們都知道,當時抗美援朝戰場上,雙方在對峙之始,就是抱著消滅對方去的,所以才會有後來的五大戰役。這第三次戰役,我軍看上去佔了上風,但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志願軍此刻的情況是有些不妙的。
自1950年10月入朝以來,連續的兩次大型戰役,每天高強度的行軍、惡劣的作戰環境讓戰士們身心俱疲。時間短還好,可以靠士兵的意志撐過去,但是兩場大戰役過去了,戰士們生理與心理已經到了極限。
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彭老總叫停進攻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志願軍的後勤出了很大的問題。軍隊的物資供給都是由國內運送,所以這條運輸線不免就會拉得極長,而大家也知道,在朝鮮戰場上,美軍是基本上佔領了制空權的。
所以開戰之初,我國預備的1300多輛物資運輸卡車,還沒一個月就只剩下一半了,所以後勤物資配送出了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早在第二次戰役中就有顯示,比如第二次戰役中,有計程車兵沒食物充飢,直接吞服冰雪來抵擋飢餓。
所以,種種情況下來,當時志願軍部隊已經到了不得不休整的地步。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人其實不安好心。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三次戰役,志願軍確實高歌猛進,短短七天就奪取了敵人的很多城市要點,但是要知道,這過程中,並沒有遇見敵人的主。
換句話說,敵人一直在利用他們的機動優勢,不斷撤退。
那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也就十分明顯了,敵人就是要等到,志願軍靠雙腿不斷趕路、人困馬乏的時候,他再用他的飛機、火炮猛轟,打消耗戰。
這樣的情況,對於打了一輩子仗的彭德懷來說,他自然早就察覺到了,他直言:
“雖然打了一輩子仗,但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害怕,可這次不一樣了,打過三八線,再打到三七線,不安感是十分強烈的,所以,我必須停下來,我不能把幾十萬軍隊的生命當兒戲……”
歷史證明,彭老總的決策非常英明,美國早在洛東江一帶,嚴陣以待,他們不僅佈下了緊密的防線,而且敵人的總指揮也換成了新上任的李奇微。如果當時志願軍一路猛進的話,可能又會重演“仁川登陸”的歷史了。
……
1951年1月15日,第四次戰役開始。66軍和39軍、40軍等幾個軍團,在東線發動了橫城戰役,當時66軍以血肉之軀抗擊聯合國軍的鋼鐵大軍,最後不負所望地穩定住了戰線。
第四次戰役結束,志願軍開始陸續後退,一直退至三八線,而此時也來到了1951年4月份,66軍接到總部命令,回國休整。
曹秀湖在隊伍裡,回頭看著自己戰鬥過的戰場,心情很是複雜,這些天來無休止的戰鬥,讓他已經麻木,聽到回國休整的命令時,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感受。
回國後,66軍便長期駐紮在天津,也沒有再承擔過什麼大規模的戰鬥任務,而是一直待在天津。1985年,老齡化嚴重、機關幹部人員過多,成為了軍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慎重考慮之後,鄧小平決定執行“百萬大裁軍”,進行“消腫”。
當時66軍軍部及197、198兩個師被撤銷,曹秀湖所在的197師,就這樣“消失”了,然後以另一種方式被歷史銘記……
那曹秀湖當年又去哪裡了呢?
原來在很早之前,他從戰場下來後,便回到了家鄉的衛生院工作,國家對他很照顧,而曹秀湖也有一段幸福的時光。
但是不久後,曹秀湖心裡便愁了起來,雖然日子很好,國家和社會也在不斷髮展,但是他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以前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他卻十分想念,因為那段時間裡,有太多太多讓他值得回憶的東西,尤其是在朝鮮戰場的那段經歷,他一直忘不掉。
在那個遊走於生與死邊緣的地方,他和他的戰友們,留下的不只是他們的足跡,還有他們之間斬不斷的革命感情。曹秀湖說,自己一直放不下他的戰友們,離休後有了時間,他更是想念了。
曹秀湖思來想去,乾脆向上級申請,去瀋陽的志願軍烈士陵園,義務守陵。
這座陵園始建於1951年,正是抗美援朝時期建立的,當時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紀念館都錯落在陵園中,而其中高達23米的紀念碑,是烈士陵園的標誌性建築。
這裡安葬著許多志願軍英烈,比如電影《長津湖》中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還有大家從小就熟悉的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等人。
剛建園時,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親自為紀念碑題字:
“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
而周總理也親自審查了這紀念碑上所有事宜,在總理心中,這紀念碑就是所有英雄的英靈歸處,容不得半點錯誤。
每逢清明節的時候,全國各地很多人都會前來弔唁,有的是家人在陵園裡,有的是祭奠先烈,而平時前來掃墓者也是絡繹不絕,每年至少都有十幾萬人。
當年曹秀湖在戰場上下來時,也有戰友被安葬在瀋陽的陵園裡,所以他才會想到去那裡義務守陵。
一方面在那個地方,他就有了盼頭,生活再怎麼變化,他也不會感到無聊,因為他是和他的戰友在一起。其次,他之所以選擇那裡,就是因為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去祭奠,他失去聯絡的一些戰友肯定會去,到時候,他們也就能再見面了。
很快,曹秀湖得到了上級允許,他和老伴商量之後,便乾脆搬進了陵園裡,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時間,來照看陵園了。每天,曹秀湖都會在陵園走上好幾圈,尤其經過那些戰友的墓碑時,他都會小心翼翼地擦拭好幾遍。
就這樣,一晃就是11年。
這其中,上級念著老人年齡實在太大了,就想要讓別人代替他,可是曹秀湖老人也真的是捨不得,他說和他們在一起,心裡頭很踏實。
而曹秀湖一直在陵園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要等到歸國的志願軍遺骸。
(3)志願軍遺骸
自朝鮮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的精確陣亡數字一直沒有出來,只有一個大概的數字——36萬餘人,而且不分傷者與陣亡者。
在戰爭時期,陣亡的將士一般都是就近掩埋,只有特級、一級的戰鬥英雄,還有團級以上才運回國內安葬。
這也就是說,還有無數的英魂飄散在異國他鄉,找不到回家的路。2010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叫《解讀抗美援朝戰爭》,其中提到有14萬人長眠在異國他鄉……
那為何當年這些烈士的骨骸,沒有及時運回國內呢?
其實當時是受各種因素所制,大家都知道,志願軍的戰場基本上都在三八線以北,所以這也導致,很多犧牲了的志願軍,都散落在朝鮮那邊;當然也有部分遺骸,在三八線以南地區,由韓國方面挖掘、識別、保管。
朝鮮那邊,雖然志願軍幫朝鮮穩定國家,趕跑了美帝,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形勢的變化,中朝關係開始疏遠,甚至惡化了起來。
歷史記載,在朝的志願軍墓地曾經遭受過兩次嚴重破壞,一次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另一次是1992年中韓建交。正是這兩次的破壞,使得很多志願軍烈士的名字,被磨滅在歷史的煙塵中……
而韓國那邊,當時其陸軍本部於2000年開始大面積遺骨挖掘工作,後面又在美國的影響下,效仿了美國國防部戰俘/失蹤者辦公室(DPPA),成立了“遺骨發掘鑑別團”。
當時韓國連續三年的遺骨挖掘量都在1000具以上,但從歷史、地理上也可以知道,這裡並不是聯合國軍的主要戰場,所以挖出的骨骼大部分是朝鮮人民軍和志願軍的遺骸,而美軍遺骸並不多。
朝韓雙方當時成立了所謂“軍停會”,其中包括家屬探望、物資援助、遺骨歸還等活動,我國還在會議舉辦地點板門店,留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善後事務。
所有韓方發現的遺骸,其中疑似志願軍的遺骸就由這個小組進行鑑定,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小組找到了很多的志願軍烈士遺骸。而當時歸還的志願軍遺骨,都是就地安葬在開城志願軍墓地。
(開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特級市,曾是高麗王朝的古都)
不過在1991年3月,美國提出由韓國將軍擔任“軍停會”的首席代表,遭到朝方強烈反抗,在商討無果之後,朝鮮直接撤走了駐“軍停會”代表團,而“軍停會”也因為朝鮮的退出,停止了工作。
就這樣,遺骸交換的工作無法再進行下去,而志願軍烈士的遺骸也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置,只能由各方暫時保管。
好在當年的韓國在這方面還算有點良心,自20世紀90年代“軍停會”名存實亡之後,所有遺骸都只能在韓國就地存放,雖然遺骸無法短時間內交還,但韓國依然是妥善安置了這些英烈。
1996年,韓國建成“北韓中國軍人墓地”,把所有發現的志願軍遺骸、朝鮮人民軍遺骸,都安置了進去,有一點值得欽佩的是,與朝鮮不同,這個墓地是韓國自己出資建造的。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份心意是誠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敬佩的。
而很快,中韓兩國政府制定了協議,韓國政府從2014年起,將會每年向中國移交志願軍烈士遺骸以及遺物。
2014年3月28日上午6時30分,在韓國的仁川機場,第一批烈士遺骸交接正式開始,首批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踏上了這來之不易,也等待了太久的回國之路。
(4)回家
寒風冷冽,但外面依舊聚集著大量的人群。
大家得到訊息,第一批烈士遺骸已經啟程,國家派出兩架戰鬥機迎接護航,大概在上午9點多,烈士遺骸就會到達瀋陽了。
所有人都很激動,那天上午,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外圍不僅有的大量的民眾,還有很多烈士後代和各路媒體,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歷史的一刻。
這對曹秀湖老人也是一樣。
他很早就知道,今天會有第一批志願軍遺骸到來,所以,他也期待了很久。他很早就起床了,而且他一直是站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口的,他看著人群開始慢慢聚集,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與忐忑。
時間過得很慢,已經有人抵不住刺骨的寒風,但是曹秀湖老人依舊默默地注視著前面的大路。終於,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的車隊緩緩駛入,人群發生了騷動,所有人都湧了上去,但這時曹秀湖老人卻沒有動作。
他慢慢脫下帽子,筆直地站好,兩行熱淚簌簌落下。車輛緩緩移動,老人死死地盯住,車輛慢慢駛入陵園,老人的視線也沒有移動分毫……
人群散去,老人默默地離開,可是那份真摯而沉甸甸的戰友情,卻留在了那裡,他已經八旬了,可是這份感情穿越了幾十餘年,依舊沒有絲毫改變。
……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從第一批志願軍遺骸歸國起,每次有新的英魂歸來時,你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口,都能看到曹秀湖老人的身影。
2021年9月28日,91歲的志願軍老兵曹秀湖安詳辭世。而在20多天前,老人還在病房裡,透過電視,收看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儀式。
老人淚流滿面,不住地呢喃:“想啊,想哩……”
謹以此文獻給志願軍老兵曹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