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時候,我國對在軍中任職的將領進行了定級。三年後之後,按照52年定的級別和個人的職務、資歷及其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貢獻,進行了大授銜。這次授銜一共產生了一千多名開國將帥,絕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軍銜很滿意,僅有個別人覺得自己的軍銜授低了,為此還鬧了一些意見。在這次大授銜當中,有兩個人的軍銜都授高了,為何卻無人不服呢?
這兩個人分別是皮定均和楊秀山。我們先說皮定均,他是安徽金寨人。金寨是我國第二大將軍縣,從這裡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皮定均就是其中之一。小時候,皮定均的家境非常貧窮,父母整日辛苦勞作,卻僅能勉強維持溫飽。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上營養不良,皮定均的父親病倒了,由於無錢醫治,不久後病逝。父親病逝後不久,母親改嫁了,皮定均跟著祖母相依為命,吃了不少苦。
1927年年底,紅軍游擊隊來到了他的家鄉,他們打土豪分田地,貧苦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看到過去作威作福的地主惡霸一個個夾著尾巴逃跑,皮定均的心裡十分暢快。不久後村裡成立了兒童團,他第一個報了名。站崗放哨、送情報、傳訊息,每樣工作都乾得很出色,多次受到表揚。兩年後,15歲的皮定均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
紅軍時期,皮定均跟著部隊在鄂豫皖蘇區和川陝蘇區多次和敵人激戰,累積戰功升任營教導員。長征到達陝北後,出任教導師第2團團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皮定均先後擔任過八路軍129師特務團團長和太行軍區第5、第7軍分割槽司令員,期間率部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皮定均又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朝鮮回國後,出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授銜的時候,根據皮定均52年的定級情況和他在戰爭年代的職務,授少將是比較恰當的。但由於他在中原突圍中,率5000孤軍不僅完成了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還在3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中縱橫穿插,半個月血戰兩千多里,將部隊成功帶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於在中原突圍中的卓越貢獻,毛主席親批“皮有功,少晉中”。最終他由少將變為中將。雖然皮定均的軍銜授高了,但他的貢獻擺在那裡,因此無人不服。
說過皮定均,我們再說楊秀山。楊秀山是湖北仙桃人,父親以給地主家當佃農為生,農閒之餘打零工補貼家用。轉眼間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有錢人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學堂,楊秀山很羨慕揹著書包的小夥伴們,向父親鬧著也要去讀書。父親咬了咬牙,把楊秀山送進了學堂。楊秀山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格外用功,每門功課都很好。
讀了不到兩年書,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楊秀山只得輟了學,開始給地主家放牛。1930年,16歲的楊秀山加入了賀龍領導的紅軍隊伍。由於作戰勇敢,5年時間從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紅4師副政委。紅軍時期,楊秀山多次率部在戰鬥中力挽狂瀾。板栗園戰鬥中,國民黨第85師憑藉火力優勢死命頑抗,戰鬥僵持不下,敵人的援軍逐漸逼近,戰局對紅軍很不利。
危急時刻,楊秀山親自帶領突擊隊,運用側翼迂迴的辦法一舉突入85師師部,擊斃敵師長謝彬,為戰鬥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激戰中,楊秀山的右腿被敵人的炮彈碎片擊中,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只取出了4塊大彈片,剩下的14塊小彈片一直留在體內,伴隨了楊秀山一生。
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雲南六甲後,孫渡率重兵對紅軍進行圍堵,前面是波濤洶湧的金沙江,後面是氣勢洶洶的滇軍部隊。紅軍再次面臨嚴重的危機,此時又是楊秀山站了出來,率部在六甲和敵人浴血苦戰,為主力過江贏得了極為寶貴的時間。戰鬥中,楊秀山頭部嚴重負傷。由於戰況緊急,他簡單包紮了一下又返回前線指揮。頭部中的7塊彈片也伴隨了他一生。
新中國成立後,楊秀山身體中的21塊彈片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取出,他因此被評為二等乙級傷殘。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楊秀山的級別只是副軍級,按規定只能授少將。但鑑於他在紅軍時期的特殊貢獻,楊秀山最終被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