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核彈發射井是大國重器,是戰略反擊的支柱力量,當然不能密集佈置在一起,被敵人“一鍋端”可就太不划算了,還會誤大事。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超過我們的認知,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的MX彈道導彈,發射井佈置得像風力發電站一樣密集,那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MX彈道導彈的特殊之處吧。
上世紀70年代,為應對蘇聯越來越強大的核威脅,美國決心發展一種新型陸基彈道導彈,提高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該專案被稱為Missile-X,簡稱MX。當時,幾乎整個美國社會都在為這種導彈的研製出謀劃策,由此達成了一些非常先進的目標,比如有史以來精度最高,CEP約為90米;有史以來攜帶分導子彈頭最多,數量達到10等等。
而在導彈的部署方式上,美軍依然選擇了傳統的地下發射井,而且發射井之間靠得非常近,密密麻麻,佔滿了美國西南部沙漠峽谷地區25平方海里的面積。當然,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放大了發射井和掩體的示意圖,真實的佈局沒有圖片中這麼誇張,說是密集部署,但實際上每個發射井之間的距離,最少在1英里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7公里。
美軍此舉讓人不懂,但實際上卻是非常有道理的。和大家想象不一樣,密集佈置的生存率其實是最高的。因為這些導彈都是地下發射,有厚厚的井蓋和安全保護措施,敵人發射的核導彈,不可能一下摧毀一大片,一枚30W到50W當量的核彈頭,往往只能摧毀一個發射井。而在這一區域,一共有4600個掩體和發射井,後續他們還計劃建造2000個,這樣算來,加上被攔截的損耗,敵人要想一鍋端掉這個密集的發射陣地,需要的導彈數量他們可能自己都數不過來。
不僅如此,雖然有4600個掩體和發射井,但是它的導彈卻只有200枚,算下來大約每23個導彈掩體和發射井裡,才有1枚MX導彈,這等於是用大量的假目標,牽制了敵人大部分的核彈頭。另外,由於這些導彈都是部署在無人區,所以在遭受敵人打擊時,對城市和有人居住區影響最小,而且這樣也有利於部署反導和攔截系統。
真真假假讓人分不清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發射井之間,是有地下鐵軌系統相互連線的,導彈並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被裝在火車上,隨機在23個掩體和發射井裡機動。這就有點像“打地鼠”遊戲,你按住這頭,按不住那頭,它隨時掌握主動權,而你只會手忙腳亂。你如果想全部按住,可惜只有10根手指頭,導彈數量很可能不夠用。
雖然海基和空基部署戰略導彈的優勢明顯,但陸基發射井依然是主動核威懾的最重要一環,往往第一波戰略反擊就靠陸基導彈了,潛射,空射只能是有益的補充。特別是對於空基、海基力量並不強大、絕大部分海域被幾道島鏈封鎖的國家來說,陸基發射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導彈從掩體內的火車上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