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在當下這個生活快節奏、工作高強度的社會環境下,能按時吃飯的人真不多。
按時吃飯到底多重要?
國外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節奏的食物攝入驅動的全身訊號,對肝臟代謝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如果每天都在錯誤的、無規律時間進食,會導致節奏性基因表達無法同步,從而引發疾病。
#1
胃腸疾病
中午吃過飯以後等到晚上九、十點鐘再吃晚飯?大錯特錯!
晚飯或者夜宵吃得過晚,吃過飯以後馬上就休息,導致食物在身體內消化得不夠充分,這一類人很容易得胃炎、潰瘍病這樣的疾病。
#2
刺激膽囊
只有進餐會“啟動”膽囊排洩膽汁幫助人體消化吸收。
飲食不規律,膽汁會在膽囊裡儲存過長,久而久之就會有膽固醇類的固體物質析出,形成結石。
#3
免疫系統紊亂
研究發現,飲食紊亂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而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發生時,患者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摧毀自體健康細胞。
#4
傷心臟
研究發現,不吃早飯會暫時提高“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而吃飯太晚則會升高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5
肥胖
經常捱餓,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能量供應,身體會本能地感覺到沒有安全感,急著把吃的東西趕快存起來。
這樣的結果便是吃一點東西就容易合成脂肪,而後人體很快感覺飢餓,食慾再次高漲。
因此,隨便省略一餐,或者飢一頓飽一頓,反而更容易讓人發胖。
#6
糖尿病
飢一頓飽一頓更容易患糖尿病,上世紀60年代經歷過饑荒,改革開放後生活改善、飲食過度的這批人群,患糖尿病率很高,就與此有關。
#7
精神不佳、虛弱
不吃晚飯則沒有足夠的能量供給,容易出現心慌虛弱等狀況,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怎麼吃飯才算健康
#1
按時
午飯最好安排在12:00~13:00之間;晚飯則應安排在18:00~19:00之間。
人體是有生物鐘的,即使是不餓的情況下到點也應該吃飯,如果長期不規律吃飯可以引起胃腸疾病。
#2
節制
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
控制脂肪攝入量,建議用植物油來替代動物脂肪。
減少高糖的食物和飲料,可以用水果來替代甜品。
減少鈉/鹽攝入,食品罐頭和包裝產品儘量不吃。
經常喝水,保證水分攝入。
如果飲酒,請保持節制。
每天進行體力活動,每天至少30分鐘。
最好的養生就是按時吃飯
工作忙、通勤久,時間隨時被打亂,不按時吃飯習慣被迫養成。
誠如網友所說:“如果允許,誰還不願意按時吃一口熱乎飯呢?”
但是,再忙碌也請不要虧待了身體,否則保溫杯裡泡上十斤枸杞也補不回來!
據此前新聞報道,長沙一名22歲小夥,因為長期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經常喝酒應酬,引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一度生命垂危。
你總以為自己年輕,身體扛得住,就放縱一次沒關係,但你的身體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堅強。
別逞強,鐵打的身體也會生鏽,吃好每一頓飯,才是身體最好的“保鮮劑”。